(河北省泊头市第二中学)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注重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明确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然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与鉴赏作品的能力与水平上。
关键词: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鉴赏能力
高中生学习语文已有九年的光阴,在文化知识方面的积累也比较丰富,语文阅读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高中学生渐渐步入成年,身心发展慢慢走向成熟,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施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得到锻炼,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方式的出现顺应了教学改革的新潮流,在不改变语文教学本质的同时创新了阅读教学的模式,具有很强适应性和推广性。
一、对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认识
阅读的探究性教学就是语文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为蓝本,根据课堂阅读教学的实际场景,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阅读的一种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要求学生与课本教材进行深入的对话交谈,从理解教材表面的文本意思逐渐深入,从而感受阅读中蕴含的文化底蕴,理解教材作品的精神内涵,使学生的语文文化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探究性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的发现问题,自己尝试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探究性阅读普遍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片面的认为探究性阅读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着教材的某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寻找问题的答案。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首先要改变教师认识方面的误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
二、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特点
1.探究性阅读教学的主体性。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首要任务就是要分清教学主体,找准学生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知识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应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学生只是被当作课本知识的装载体,教师讲解的课本内容需要全部接受不能带有任何自己的感情色彩。探究性阅读教学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主体的地位,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的发现阅读教材中的问题,主动提出解决方案。
2.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探究性。
探究是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探究是人类认识新事物、了解世界的最基本方式之一,通过探究人类可以更加清晰、客观地认识世界,发现最真实的自己。以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霸主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学生则更像是承载知识的容器,没有任何的异样观点,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阅读的自由权和思想观点的交流权。在高中教师的眼中高中生依旧是一个思想不成熟,无法进行独立思考的孩子,为防止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学习困难,力求为学生清除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阻碍因素,从而令学生体会不到阅读教学中探究的乐趣与成就感,阅读教学活动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3.探究性阅读教学的问题性。
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问题性,问题是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开展一系列学习行为的开端,围绕阅读中的问题学生才可以开展探究性学习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探究性阅读教学遵循的模式为:发现问题――摸索研究――解决问题。
三、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1.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探究性阅读教学认为文本的生成与存在离不开读者的解读创造,必须通过读者的复杂活动来实现。可见,读者是阅读活动中的主体,能否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学生。因此,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珍视其个人见解。
(1)运用“往回看”的策略,不断深化对文章的理解,阅读是一种充满创造的、动态的、开放的建构过程,对一部作品的完整把握常常需要反复地进行。“运用‘往回看’的策略,仔细阅读包含答案的部分内容,或综合各个部分的内容形成答案。”所以,阅读时就要运用“往回看”的策略,重新对文本加以阅读、分析,并对相关信息再次加工,从而促进理解。
(2)整体感知文本,调动各种经验与文本进行交流。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通过诵读、反复的吟咏,进而认识文本的整体描绘,最终把握住文章的基调,感受作家的心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一定的整体感知下,去进一步认识和探究具有意味的词语功能和审美能力,并体会作品的意旨甚至深层的哲理意蕴。
2.探究式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说,问题设计只是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开始或起步。但是,这起步阶段所设计的问题的好坏,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和取得怎样的教学效果。问题设计得好,具有启发性,才能使探究式阅读教学顺利而有效地开展,并能使学生通过对此一问题的探究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还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不要期望通过一两节课的教学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事实上,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对探究式阅读教学,我们更多地应该把它做为一种教学理念,而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这样,我们才能在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中,克服认识上的不足和操作上可能存在的问题,把问题设计得准确、恰当、适度而适宜,以充分发挥问题对学生的研讨探究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说明文学习方法探索[J].张书华.学周刊.2011(08)
[2]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的总结[J].熊奥蕾.课程教育研究.2018(51)
[3]浅论初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的衔接[J].余铭涛.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6(09)
[4]浅论高中语文阅读[J].张晔.学周刊.2011(36)
[5]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构建管窥[J].张沛.文学教育(下).2013(08)
[6]浅析如何学好高中语文[J].卜嘉特.课程教育研究.2018(21)
[7]学好高中语文要养成“五个习惯”[J].李群英.学周刊.2014(17)
[8]浅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育人特色[J].王海英.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01)
[9]传承与创新——有感于高中语文课[J].张宇.语文建设.2001(10)
[10]讲授结合 启发思维——浅析高中语文有效教学[J].张郑伟.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5(05).
论文作者:魏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阅读教学论文; 探究性论文; 高中语文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语文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