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截污工程地质条件对管网铺设影响及对策论文_袁丽云

广东省佛山地质局 广东 佛山 528000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就工程地质条件对管网铺设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地质条件;工程勘察;影响及对策

一、工程概况及勘察要求

某截污工程范围主要包括某涌沿线,并包含对某涌临近口岸大道处的暗涌进行截污工程的建设。本次截污工程需新建截污管约为4147m,其中管径为DN500的截污管约为382m,管径为 DN600的截污管约为1975m,管径为DN800的截污管约为1790m;管网的起点位置(X=2563395.809,Y=482368.343;X=2562882.310,Y=482411.780),终止位置(X=2563692.519,Y=485784.411;X=2563667.260,Y=485981.364),目前与其它管网的连接关系不详;涉及截污管处路面开挖与恢复;其它市政管线(供水、电力、通信、燃气、军用光纤等)迁改综合规划;对建设方提供的现状市政管线等资料进行复测;拟采用明挖或部分顶管施工方法埋管,埋管深度约2~4m,顶管管材采用Ⅲ级钢筋混凝土管,F型钢套环连接。

岩土工程勘察中根据拟建管道及构筑物的特征,依据有关规范,提出设计所需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其技术参数(如沉井侧壁摩阻力),并提出适宜的技术措施、合理的建议,满足工程及设计要求。

查明沿线地层结构,可能产生流砂、震动液化等不良地质分布、埋深和厚度;沟槽开挖施工采用板桩支护时,产生基底隆起的可能性;地下水、地表水对混凝土及钢结构的腐蚀性;穿越明(暗)浜的位置及深度;提供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提供各土层渗透系数,并做场地地震液化判断。

顶管施工管道工程(原则上埋深≥3m考虑采用顶管),尚应查明场地内顶管沿线范围内的地下暗藏物与管线分布情况。提供沉井下沉摩阻力及水泥土搅拌桩围护结构的有关数据,并针对场地条件提供工作坑及接收坑合理结构形式分析。

二、工程地质概况

场地地处珠三角冲积平原,属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第一阶地,水网密布,大部分位置地势低平,管道埋设中等,需要通过中途提升将污水汇集。

根据现场勘察结果,在钻孔深度控制范围内,某涌截污工程管网沿线之地基由人工填土(Qml)、第四系三角洲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mc)及下古近纪古新统莘庄村组(E1x)组成。第四系沉积层厚度变化较大,主要由粉质粘土、淤泥、淤泥质土、含砾中粗砂等组成,土层种类较复杂,层位不稳定,沿线大多软土发育;残积土层土质随原岩岩性不同而变化,以残积粉质粘土为主,残积砂质粘土次之;基岩埋藏深度较浅~中等,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含砾长石石英砂岩等。

三、沿线软土层工程地质特征

某截污工程管网沿线在上更新统和全新统以来属珠江三角洲凹陷区,第四纪沉积层厚度浅~中等,为海陆交互相冲淤积层,土层种类较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差,且差异性大,全线地表薄层硬壳层(粉质粘土层)之下均以淤泥、淤泥质土为主,而且具多层性,具高压缩性、承载力很低、抗剪强度低、强震时易产生变形使地基失稳等特性,属不良地质特殊性土层。

软土一般指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的一种流塑状态的粘性土,一般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的还原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根据有关规范的规定,软土的划分标准采用天然含水量大于等于35%或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十字板剪切强度小于35kPa等三项指标,而且将珠三角地区普遍存在的淤泥、淤泥质土按定量指标划分为:当土的天然孔隙比大于1.5时,为淤泥;天然孔隙比大于等于1.0小于等于1.5时则为淤泥质土。软土的主要矿物为粘土矿物的高岭土及伊利石,高岭土及伊利石多为片状,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和表面活动性,沉积时多呈片堆组构,形成絮状结构,具较高灵敏度,受扰动后土的力学性质变化较大。

沿线土层种类相对较多,主要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性土层为高压缩性软弱土层的淤泥、淤泥质土,其埋藏浅,厚度变化大,工程性质差,其类型主要为淤泥质土,局部为淤泥,其下卧层为粉质粘土或含砾粗砂;属三角洲海陆交互相沉积,呈深灰色、灰色、灰黑色,流塑。普遍含粉砂和贝壳,局部为淤泥质土与极薄层粉砂互层,粉砂层结构不稳定,多交错呈不规则的尖灭层或透镜状夹层,含腐殖质,具腐臭味。

根据钻孔取样土工测试结果,本工程管网沿线淤泥质土、淤泥具有以下性质【主要为第(3)层淤泥、淤泥质土】:

(1)较高的含水量。根据土工测试资料统计,全线软土天然含水量ω0平均值68.9%,标准值72.20%,最高值96.5%。

(2)天然孔隙比大。据土工测试资料,第(3)层淤泥、淤泥质土的天然孔隙比e0=1.055~2.915,平均值1.949,标准值2.046。

(3)压缩性高。软土的孔隙比大决定了压缩性必然高。沿线主要软土的压缩系数av=0.68~3.50 MPa-1,平均1.74MPa-1,属高压缩性土层。

(4)凝聚力小,抗剪强度低。直接快剪凝聚力平均值6.0kPa,标准值5.5kPa,摩擦角平均值3.2度,标准值2.9度。土体抗剪切变形能力差,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开挖到一定深度后出现流变,造成开挖基坑失稳。

(5)固结系数小,渗透系数小。虽然软土的含水量高,但固结系数小、透水性差,特别是垂直透水性更差。按经验,主体软土的固结系数Cv=4.98E-04~2.26E-03cm2/s,平均1.00E-03cm2/s;渗透系数k20=2.10E-07~5.11E-07cm2/s,平均3.75E-07cm2/s,多为10-6~10-7数量级,渗透性等级属极微透水性。固结系数小,意味着土体完成固结沉降所需的时间较长,而透水性差,又大大地延长了土基固结的时间。

(6)强度低,灵敏度高。根据在沿线周边高速公路勘察中的静力触探孔试验成果,软土层的锥尖阻力qc=0.15~0.99MPa,平均值0.55MPa;侧壁阻力平均值fs=12.1kPa;软土层的原状土抗剪强度平均Cu =39.73kPa;重塑土抗剪强度平均Cuˊ=10.97kPa;灵敏度St结构性分类属中等灵敏~灵敏。

四、关于软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中抗剪强度指标的探讨

从沿线软土土工测试结果看,软土中重要的抗剪强度指标—土的粘聚力c和土的摩擦角φ,均采用直接剪切试验(包括快剪、固结快剪)方法测定。该方法局限在于不能严格控制排水条件,测不出剪切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对于淤泥、淤泥质土软土,土工测试的指标为:天然含水率ω0=36.2~96.5%,平均值68.9%,标准值72.2%;直接快剪试验凝聚力c=1.0~11.1kPa,平均值cm=6.0kPa,标准值ck=5.5kPa;摩擦角φ=1.0~7.3度,平均值φm=3.2度,标准值φk=2.9度;慢剪试验凝聚力c=8.1~34.8kPa,平均值cm=17.0kPa,标准值ck=14.5kPa,摩擦角φ=9.3~23.3度,平均值φm=15.8度,标准值φk=14.4度。

与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 15-38-2005)附录B的提供的指标比较,本场地含水量介于40~45%之间的淤泥质土的测试抗剪指标偏于保守。为方便设计单位更合理地选用上述指标,达到运行安全、经济合理的目的,现将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 15-38-2005)附录B的表B.0.3列出,供参考。

五、软土工程地质评价与整治建议

由于沿线属珠江三角洲凹陷区,第四系沉积层厚度较大,大部分为软土地段。软土以淤泥、淤泥质土为主,呈流塑状,具有天然含水量高、高压缩性、天然孔隙比大、固结系数小,渗透系数小及土的力学强度低等特点,工程性质差,尤其在地震作用及振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侧向滑移,不均匀沉降及蠕变等工程地质灾害,对管道埋置、管槽开挖及管道运行的稳定性具较大的影响。

目前解决软土地基问题一般采用桩基础、将软土全部换填或进行软土地基处理等三种方式,前两种耗资巨大且不利于环保,软基处理便成为相对经济而又可靠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

①换填法:对于浅层较薄软土(一般不大于2m)、清除软土不会造成管槽坑壁失稳、土方量较小者可采用换土处理,换填材料采用中粗砂、石屑等。

②木桩加固:当基础之下软弱土层超过3m难以清除时,可采用机械压入松木桩加固处理,压入木桩长度根据地质资料进行确定。根据地方施工经验,尚可考虑抛石挤淤法或钢筋混凝土预制短桩替代木桩加固,供方案比选。

③复合地基加固:主要是针对管道基底下存在厚度较大的软土地段,根据场地软土性质、工程水文地质及现场施工条件,可考虑采用水泥土喷浆搅拌法(简称湿法)、振冲碎石桩及CFG(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等方法处理措施,形成复合地基,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的目的。首先考虑应采用水泥土喷浆搅拌法,该法具有施工速度快、设备轻便、便于移动、方法容易掌握、处理深度较大等特点;竣工后沉降较小、排水固结时间短,施工技术成熟,能较好地解决沉降过大问题。但往往受到施工面过窄等限制;也可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进行处理。具体施工应根据现场条件确定。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勘察资料,全线范围未发现岩溶、土洞、滑坡、崩塌或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未发现膨胀土等其它特殊性岩土。

六、管槽开挖、顶管、沉井基坑开挖支护结构形式建议

本工程污水管网覆盖面积广,管道的埋设基本沿现有河涌进行,设计地面标高(珠江基准高程)0.50~-2.00m。依据设计方案,在管槽开挖施工时,开挖深度较小时及场地许可时,可采用排水放坡开挖施工,但应注意浅层淤泥产生的侧向滑移、不均匀沉降及蠕变等地质灾害,以及第(5)层含砾粗砂产生的管涌现象;对管槽开挖深度较大时或受周边环境限制时(如施工面过窄等),应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建议采用拉森钢板桩、水泥土喷浆搅拌桩或旋喷桩进行支护、截水,钢板桩等入土深度应符合规范要求。砂土层厚度大、地下水丰富地段应适当进行止水。当管线附近有房屋或其它建筑设施时,须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并加强监控。

本工程管道埋藏深度较浅,管道大部分置于填土、粉质粘土、淤泥、淤泥质土、含砾粗砂及残积土中,易于顶管施工。顶管施工对管材的强度、刚度、耐震动、耐冲击等方面的性能要求比较高,根据已有的工程经验及工程实例,顶管管材采用Ⅲ级钢筋混凝土管,F型钢套环连接。

顶管穿越可采用掘进式顶管工艺、土压平衡式顶管工艺和泥水平衡式顶管工艺,顶管施工中遇两种土质差异较大时,应调整顶管方法。

由于顶管工作井、接收井一般情况下采用沉井结构。沉井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基坑开挖建议:

(1)采用排桩或拉森钢板桩支护,排桩之间采用旋喷桩进行止水。支护结构应进入隔水层足够深度为宜,以满足止水和支护结构稳定的嵌固要求。

(2)建议进行坑内排水。根据附近场地现场抽水试验施工经验,第(5)层含砾粗砂的井点降水影响半径约100m,渗透系数5×103cm/s。

(3)沉井基础施工过程中,建议对沉降、变形及地下水的水位变化等进行监测,以便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避免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5]《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 246-2008).

论文作者:袁丽云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  ;  ;  ;  ;  ;  ;  ;  

某截污工程地质条件对管网铺设影响及对策论文_袁丽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