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影响下,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为中国建筑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本文的分析能为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1建筑结构设计重要性探析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设计人员应重视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在设计建筑结构之前,设计者应详细分析施工现场的地质和水文条件,并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合理地设计建筑基础,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由于部分大型建筑物内部结构设计较为复杂,且涉及难度较大,因此为确保建筑结构设计质量,设计人员需依据施工现场地质勘测数据信息、施工企业技术水平等信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如此才可保证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及可行性。
另外,为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工作可顺利进行,需重视建筑结构设计。施工人员将依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改进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需针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预防措施。为保证大型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需依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准备情况、计算公式,科学计算工程量,如此才可确保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科学性,这对推动建筑行业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2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2.1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能力不足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的抗震设计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我国地震多发地区。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避免地震对建筑的进一步破坏,必须加强抗震设计。但目前我国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不能有效地保证建筑的抗震能力,严重缺乏建筑的抗震性能。。在研究中发现,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设计者并未对建筑的抗震性能给予充分的重视,以至于相关资金预算中存在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常常选择减少钢材用量的方式,以提高经济效益。因为钢材用量减少,进而导致其抗震性能较低,严重降低了工程的质量。
2.2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问题
在六度抗震设防区,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过小的问题尤为突出。许多建筑师在工作中完全忽视了防御的重要性,导致了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过小的问题,这将大大提高工程梁、柱的线性刚度。因此,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将梁转换成铰接梁,然后进行设计计算。虽然按轴心受压计算柱会节约很多施工时间,却极易导致约束弯矩现象发生。当柱顶抗弯强度达不到施工标准时,就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以及施工进度。针对此问题的出现,设计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守设计标准,科学合理设计建筑承重墙截面高度,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实用性。
2.3结构设计不科学、不合理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在结构设计中,仍存在严重的结构设计不科学、结构设计不合理的现象。在研究中发现,导致其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1)设计人员专业知识不足、设计经验不足,以至于其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无法保证结构设计的质量,甚至导致其设计结果与实际建筑结构之间出现较大的偏差,无法进行实际应用;(2)设计人员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过分追求建筑物的外观、功能,而忽视了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进而导致其设计水平较低;(3)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了应付质量检查,部分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常常避重就轻。设计人员和设计校对人员粗心大意,针对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结构设计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面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采取的措施
3.1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图纸设计和信息的准确性
面对上述设计图纸中的信息表达等各种问题,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更加重视工程图纸的设计。其次,工程师应保证自己的结构图纸符合实际要求,符合施工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保证施工项目的完整性。这就要求相关的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过程中要注意按照要求标准,准确结合实际数据来完成设计图纸,仔细清楚的标注各个施工信息,避免出现施工人员看不懂图纸的现象影响造成信息传达的失误。同时相关的设计人员在图纸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全面的考虑防止出现细节疏忽,造成设计后要进行初审,在进行设计图纸初审后如果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要组织设计人员及时采取相关改正措施,规避给建筑工程后期施工带来影响。
3.2做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针对目前建筑结构抗震能力不足的现状,有必要:(1)加强设计人员的抗震意识。学习抗震设计的知识和规范,提高设计人员的抗震意识,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建筑物的抗震设计;(2)在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抗震设计原则,即:低等级地震不会对建筑主体结构产生损坏,中等级地震会对建筑结构产生一定的损害,但是这种损坏程度是可以进行修复的;高等级地震的时候,必须要保证建筑物不会出现倒塌的现象。因此,在具体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区别对待,确保建筑裙房的抗震等级大于主楼的抗震等级;(3)在进行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中,必须要严格遵循国家对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具体规定,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进而提升其抗震能力;(4)在具体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对各项施工材料的参数进行详细的考察,尽量选择高质量的施工材料,进而提升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
3.3针对设计人员认知缺陷,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专业水平
针对目前建筑结构抗震能力不足的现状,有必要:(1)加强设计人员的抗震意识。为了学习抗震设计的知识和规范,提高设计人员的抗震意识,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培养设计人员的实践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设计人员要自己亲自到建筑实地去考察,提高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利于提高设计的贴切性,从而保证设计结果符合实际状况满足建筑工程的要求。较为重要的一点是各个相关人员之间的交流,如果在建筑工程前期设计中,相关的设计人员自己一意孤行不与其他组织人员商量,这会造成信息掌握不准确各环节相互不熟悉不利于建筑工程的整体建筑。所以加强相关设计人员和其他建筑设计人员的沟通,增强设计图纸信息的准确性和设计合理性安全性,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效果达标。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建筑工程呈现的更多是商品性。现在人们对于建筑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质量性的要求越来越苛刻。所以在建筑工程前期设计中对于在建筑材料的选择,要更多的使用寿命长、防水、抗腐蚀、抗风抗震质量过硬的优质性建筑材料,从选材上保证建筑耐久性功能与安全性能。并且建筑结构设计是关乎建筑整体的设计工作。所以,结构设计人员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增强实际操作,同时也要树立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设计态度。针对上述文章建筑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要有目的的去规避这些问题,提高设计水平,从而设计出更高水准、更科学合理和更经济的建筑结构形式,进而为国民生活提供更好的更符合国民需要的建筑物。
参考文献
[1]龚立琼.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以及常见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7(40):66-67.
[2]叶建锋.现代建筑结构设计面临的困境和对策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7(S2):63-64.
[3]黄立胜.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7(20):19+25.
[4]郭峰,梁利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方案应用[J].科技传播,2017(13):135-136
论文作者:商鉴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结构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设计人员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物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