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为通识选修课的《法律文化》课程体系构建论文

论作为通识选修课的《法律文化》课程体系构建论文

论作为通识选修课的《法律文化》课程体系构建

赵 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 《法律文化》课程作为通识选修课面向非法学专业学生开设具有重要意义,应当从课程目标出发并围绕授课对象不同于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特点安排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应注重理念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而非具体知识的讲授。课程内容应当兼顾古今中外的法律文化蓝图,紧紧围绕公正、法治的时代主题进行安排。注重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加重平时成绩的比例,期末成绩应注重学生对于法治理念的掌握程度的考核,选择给学生更多表达空间的考核方式。

关键词: 通识课;法律文化;法治理念;规则意识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全面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高等院校纷纷开展通识教育。《法律文化》作为一门通识选修课程在整个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培养学生尤其是非法学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和正义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设《法律文化》课程的必要性

法律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关于法律的观念、理论和制度的总和。在高等学校针对非法学专业学生开设《法律文化》课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首先,高等学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普遍缺少接近法律理念和精神的机会。虽然随着国家对于通识教育的强调,各高等学校在课程设置等方面已经进行了相应调整。但是,通过高等教育习得专业技能、为未来走向社会做准备仍旧是高校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也都以此为基础。在课外,学生也更愿意去深入修习与本专业或者未来所自愿从事的职业相关联的专业技能,而非与本身专业有一定距离的法律知识。因此,非法学专业学生普遍缺少接近法律理念,领悟法律精神的机会。

其次,高等学校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他们的法律素养对于提升整个国家的法治环境有重要意义。高等学校的在校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他们的法律素养决定了整个国家的法治环境,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通过开设《法律文化》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法的核心精髓,领悟法治精神。理解法律文化并且通过这种理解促使学生树立法治理念和规则意识,进而营造尊重规则、追求法治、认可公平正义价值理念的社会氛围,推进整个国家的法治软环境。

二、课程目标的定位

课程目标的设定决定了整门课程的定位问题,是进一步确定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问题的前提。

生活压力骤减,李莉有了时间和精力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她还是每天很忙,把每一天都填得很满,满得都没时间想许峰。

第一,法律文化的内涵和法律文化的价值。这一专题作为引子,主要目的是给学生描绘出法律文化的基本图景,让学生明晰这一门课程的学习目标。为了避免内容过于抽象致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一专题的讲解应当从广为人知的文学艺术作品中选取实例,尽可能的吸引学生将思维转入这一门非专业课程中来。

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法律基础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亲近法律类课程有一定难度。因此,这门课的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都应当更加贴近非法学专业学生的特点。

三、课程内容的设置

传统的S型加减速控制算法由于计算量很大,同时参数较为繁琐,对硬件要求高,运算效率不高[6],因此采取一种变通的方法:用一离散化的形状为S型的曲线函数来替代电机的加减速阶段的速度曲线,其函数表达式如下:

首先,《法律文化》这一门课作为面向非法学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应当以法治理念传播为主要任务。作为通识选修课的《法律文化》课程意在学生的非专业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以某一具体部门法的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主要目标。因此,《法律文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集中在启发学生对于法律的理解、对于法律精神的认同上。而制度上的具体知识只是辅助学生理解法律精神的方法,非目的。

第三,西方法律文化。西方法律文化同样经历着历史变迁,不同学术派别林立。中西交流的深入使得了解西方法律文化成为一种必要。西方法律文化这一专题应当结合法学教育、法律职业、法庭文化、无罪推定等具体展开,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进行有的放矢的讲授和讨论,不宜过多触及理论和学说。

第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法律文化是从传统中走来的,理解法律文化的精神需要学生首先了解传统法律文化。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到现代法治国家经历了波折的历史变迁过程,法律文化也在中西的冲击和融合中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因此,这一专题在整个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博尔赫斯:恋爱的关系是一种脆弱的关系,它需要不断地确认,没有确认就会有怀疑;如果一个人度过了几天,对她还一无所知的话,他就会绝望了。相反,一个人度过一年而对一个朋友一无所知,这根本无关紧要。友谊不需要信心。爱情就是这样一种状态,疑虑重重。友谊则是一种平静的状态。

秧苗一叶一心期前棚内温度保持在30℃左右,一叶一心期至二叶一心期以25℃为宜,三叶一心期在20℃为宜。晴天下午棚内温度过高要揭两头通风降温,以防烧芽。阴雨寒流时则盖好压实。三叶期后除阴雨天外可日揭夜覆,增加秧苗抗逆性。移栽前3~5d撤膜。

第四,全球化与法律文化。全球化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背景,由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与竞争的加深,法律文化也受到了它的深刻影响。这一专题通过国际交往中法律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的具体实例展开,给学生一个相对广阔的视野,放眼世界审视全球化对于法律文化的影响。

第五,现代法律文化的核心精神:公正、法治。由于法律文化本身的流动性、地域性,以及《法律文化》这一门课程的价值关怀,《法律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发散的,不同于部门法学基于制度安排对于教学内容的设定。因此,在发散的教学之后加以必要的总结和归纳对于学生理解法律文化的精髓、树立法治观念具有重要作用。这一专题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通过本课程授课想传达给学生的核心精神。

《法律文化》课程的定位、授课对象决定了这一门课程内容的设置不同于针对法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过程中的课程内容安排。作为通识选修课的《法律文化》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应当集中在以下几个主题:

四、教学方式的选择

其次,《法律文化》课程以帮助学生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为目标。法律文化本身并不具有固定的内涵,法律文化不但经历了历史的变迁过程,同一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国别的法律文化也因历史、政治、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因此,《法律文化》课程并不以使得学生掌握某一时代、某一地域的法律文化的内容为目标,而是希望通过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精神的内核,从价值观的层面帮助学生认识到公平、正义对于全社会的积极意义,并促进学生确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因此,法律文化课程的教学视域应当是宏观的,历史的。

(一)授课方式

这门课应当以互动式作为主要授课方式。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传统的讲授式的授课方式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往往与法律职业有一定的距离,这使得学生天然的对于法律问题缺乏亲近感。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应当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灵活多样的授课素材的展示引导学生对于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并通过小组讨论、提问、课堂互动等方式展开教学过程。

(二)考核方式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表达与交流加深对于法律文化的理解,本课程应该重视平时考核,加大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平时考核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发言、专题展示、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综合评定。这样安排既可以调动学生平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增加师生互动,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理解情况、了解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需求,有的放矢的对于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进行适当调整。

期末考核也应当以学生对于法律文化的精神领会程度作为考核标准,一般的书面考试形式不适合本门课程,可以通过自拟小论文的形式让学生更为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1.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基于中国期刊网及图书馆数据资料库的搜索平台,以“武术散打”“散打运动员”“技术特点”“中量级别”等为关键词,查阅相关资料近20篇,借鉴前人研究经验,梳理中量级别散打运动员技术发展现况,探寻技术发展特点,以期为散打运动员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开设《法律文化》这一通识选修课对于提升高等学校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法治理念具有重要意义,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式的选择都应当围绕理念的培养这一主题,契合非法学专业学生通识教育的要求。

[ 参 考 文 献 ]

[1]赵继彬.依托法律文化资源创新民办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体验式教学[J].法制博览,2018(30).

[2]陈丙义.论高校非法学专业的法学教育[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中图分类号: D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 (2019 )12-0288-02

作者简介: 赵力(1984- ),女,黑龙江巴彦人,法学博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与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标签:;  ;  ;  ;  ;  

论作为通识选修课的《法律文化》课程体系构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