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的跨世纪走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世纪论文,走势论文,高等职业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跨世纪高等职业人才的素质特征
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较宽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与技术实现能力的应用型、技艺型高级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特色。然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未来型人才,高等职业人才的质量内涵必将随着21世纪科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而延展。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指出:“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将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最开放的人。”这无疑对21世纪高等职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全面的要求。
1.知识素质
在众多技术领域内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同时,基础理论、基础原理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提出:“要选择那些对现在和数十年以后仍然应当知道的,影响重大的内容……尤其要选择为人生建造知识大厦的永久基础的那些概念。”对于高等职业人才而砻,拥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不仅是胜任当前的技术密集型岗位的需要,也是知识再生和迁移,进一步学习提高以适应未来岗位变革的始发点。
现代科技发展表现出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高度综合的特点,不同领域的科技知识交叉、渗透和组合,使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跨学科的职业岗位,这尤其表现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21世纪高等职业人才必须具备与专业相关的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如工科专业涉及的机械、电子、液压、气压、激光等知识),才能丰富“接口”能力。
2.能力素质
对自动化、综合化、智能化的高技术设备表现出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是高等职业人才能力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高等职业人才应是技艺型的操作者,对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测具有全面而娴熟的能力。21世纪高速发展的科技所创造的先进设备在各行业的大量应用,必将引起社会对高层次技术操作能力的广泛需求。
科技现代化、经济市场化、信息产业化的社会,要求高等职业人才在任职岗位上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这是能力素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要在市场经济的国际化竞争中占领主动地位,不仅需要发展现代化科技,更需要缩短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高等职业人才应具备高级的技术实现技艺,善于将技术意图或工程图纸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还应善于交流、处理和使用信息,发挥信息时代的信息“战略资源”效益,指导设备、工艺和产品的改进。
作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21世纪高等职业人才还应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在急剧变革的21世纪,工作环境、人际环境、思想环境的动态变迁和开放化、国际化社会环境的形成,对高等职业人才的适应能力、公关能力、联合协作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必须培养人类去适应变化,这是我们时代的特征”,21世纪人才应当具有在变化的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高度适应能力。日本教育界认为:“专业化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摆在第一位的应是合作”,“生活在相互依赖的21世纪的社会里,将要求人们最大限度的发展人际关系技能。”培养公关与协作能力,不仅是细致分工基础上要求合作的岗位需要,也是创造和谐工作气氛,充分发掘个人潜能与群体智慧的需要。21世纪人才还必须是面向世界的“国际人”,具有包括语詟表达、国际礼仪、知识与教养在内的国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广阔的国际视野中处理工作事务的能力。
3.心理素质
人,是社会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因素。开放的、竞争的21世纪里,对个人进步和社会进步发生显著影响的将是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人的综合素质。21世纪高等职业人才应具有开放意识,对任何事物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思考和价值判断,善于借鉴、吸收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在多元化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激荡中,坚持正确的取向,增强社会责任感;应具有竞争进取意识和追求卓越的品质,在竞争中讲求协作,对竞争中遭遇的挫折具备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体现出优良的个性和较强的自律性;应具有自我实现的意志,在严格的工作环境中刻苦、耐劳,坚韧不拔,不断激发创造性;应具有高尚的职业品德,优秀的敬业精神、团结精神、法制精神、恪守信用的精神、求实严谨的精神、讲究效率与效益的精神。正如索尼公司创始人深井大所说,把教育的注意力集中在培养智力上,只能算是“一半的教育”,另一半更为重要的教育则是培养精神。
二、跨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保持职业性、应用性等根本特色的前提下,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将继续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继承以往经验和成果,在教育观念、办学形式、管理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诸方面,更加广泛地向现代化方向变革。
1.教育观念重效益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产生背景,又是目标指向。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将普遍遵循国际性准则——效益和效率。它包括:以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需求程度衡量的社会效益,以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衡量的内部效率,以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程度和全面发展行为规范衡量的质量效益。三者集中体现在社会效益上。
2.发展方式重内涵
为在21世纪经济竞争中争取主动,各国普遍重视人才的质量,重视教育自身潜能的最大限度发掘。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总体上讲仍将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专业配置动态化,师资规格化,教学内容现代化,素质要求综合化。全面完善基础建设,突破条块分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行集约化的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共享资源,共享成果。
3.办学主体多元化
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举办主体,将呈现多元化格局。在政府统筹管理下,行业、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甚至国际力量共同参与,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督导机制和责任机制,激发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和效益。
4.办学功能社会化
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更新着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为了开发后备劳动力资源,提高现有劳动力素质,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将更加面向大众,建立适应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终生学习体系,满足终生学习的需要。同时,教育综合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并举,全面实行弹性学制。
5.管理权力自主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职业学校拥有面向社会的自主管理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政府宏观决策引导下依法活动,享有财产权、民事权、招生录取权、专业设置权、证书颁发权等。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特色,扩大影响,吸引生源,获得经费。
6.教学过程双向化
21世纪是重视能力培养的世纪,教育的任务和本质决定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在《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报告中指出:“学习越来越应当成为学习者主动和由学习者推动的过程”。在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为学生学习提供资料、咨询、评价等方面的支持,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探求者。教和学,成为双向式运作过程。
7.教学手段现代化
视听设备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扩展教育发放的广度和深度,实现远距离教育和个体化学习。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将使教学手段现代化走向新突破。依靠多媒体技术形成的声、像、数据高通量电子信息传输网络(信息高速公路),将迅速、高效地为教学提供各种所需信息,使教学内容及时充实更新,教学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
此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将进一步完善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标准化考核,证书制度转向双证(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最后过渡到高层次资格证;将建立就业市场预测机构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评估机构,对教育活动的方向作出判断;将更具体地获得法律支持,切实确立在国民经济发展和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使之沿着法制化的轨道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