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国周边外交的实践与成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好朋友论文,中国论文,外交论文,成果论文,伙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停顿一年多的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谈判,在中国积极斡旋下,出现转机。在中日双方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中日政治关系打破僵局,出现缓和。11月中下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之后,相继对越南、老挝、印度、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在睦邻友好的大路上树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这些重要动向和活动,既发生在中国的“周边”,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
多年来,中国坚持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政策,致力于建设和谐亚洲、和谐世界,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成果丰硕。
一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22000多公里陆地边界,180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使中国的周边国家有近30个之多,其中直接接壤国家就有14个。数量众多的邻国呈现着历史、宗教、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的缤纷色彩。历史传统的丰富性,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多样性,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决定了中国周边关系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决定了中国周边外交的特殊重要性。
从这种特性出发,新中国甫一成立,中国政府就从“近邻”着手,认真构筑睦邻友好的外交基石。在1955年第一次亚非会议 (万隆会议)上,被几十个与会国家(地区)接受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由中国与两个重要邻邦印度、缅甸共同提出并加以倡导的。在壁垒分明的阵营对抗时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犹如一缕清新的和风,不仅成为中国处理与邻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也逐渐为世界所公认,发展成为通行的国际关系准则。
剑拔弩张的“冷战”时期,和平共处、相安无事曾经是人们所渴望和追求的一种理想。而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平、发展、合作逐渐成为新的世界潮流;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快步推进,更是引发国际关系发生众多深刻变化;求和平、求安宁、求发展、求富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迫切愿望。踏上改革开放新征程的中国,审时度势,顺应潮流,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出发,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开拓外交的新局面,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石的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新的形势下有了新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政策。可以说,这是对中国周边外交实践的经典概括,具有重大的全局意义。在政治上,周边是中国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首要依托;在经济上,周边是中国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在安全上,周边是中国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的直接外部条件。“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是中国顺应新潮流,应对新挑战,为自己争取良好外部发展环境、为促进地区安宁繁荣的必然选择。
二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早就认识到睦邻友好的重要性,深刻了解与邻国间“唇齿相依”、“共荣共损”的辩证关系,形成了“亲仁善邻”的美德。中国在与邻国的交往中,尽管也有过短暂的纷争、冲突,但绝大多数时间是亲近、和睦的。
上个世纪20年代,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到中国考察后曾经这样说,如果说世界上还有大国无意对其他国家扩张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就是中国;中国人有不想统治他国的美德。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一百多年来,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和战乱之苦,痛失了许多发展机遇。直到近几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才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总体上看还谈不上富足,因此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机遇,由衷希望能与近邻一道继续保持并进一步发展安宁和谐的良好环境,以便集中精力,谋求共同进步与繁荣。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是和谐世界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在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努力中,毫无疑问,必须从周边地区做起。在实践周边外交政策的进程中,中国注重外交理念的和平性、军事战略的防御性、安全政策的合作性,承认各国的自主性,尊重地区的多样性,从而有利于形成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
实现“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必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重要基石,坚持大小国家平等互利,尊重别国国情,尊重别国人民所作的自主选择,尊重别国人民的正当权益,不干涉别国内政,不强加于人,更不谋求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和睦相处的原则下,共筑本地区稳定、和谐的国家关系结构。
实现“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必须以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己任,坚持通过对话合作增进互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妥善处理同周边少数国家间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坚持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友好协商。在传统安全因素尚未消除、非传统安全因素急剧增加的新形势下,坚持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具有重要意义,惟此才能与周边国家携手构筑友好和谐、和平安宁的地区环境。
实现“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还必须主动加强与邻国的互利合作,深化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亚洲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纵观中国周边国家,加快发展经济已成为现阶段面临的共同任务。经济利益日益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中的重要动力,只有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周边国家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以合作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
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在实践中经受检验的;丰富的实践已经结出了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累累硕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平等协商、互谅互让,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老挝、越南等国妥善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使漫长的边界变成和睦相处的纽带。2000年7月中越陆地边界条约正式生效;当年12月,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和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正式签署。最近,两国又决定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陆地边界勘界立碑工作进度,确保最迟于2008年完成陆地边界全线勘界立碑工作并签署新的边界管理制度文件。2005年中印就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达成共识,中印边界争端已不成为阻碍两国开展广泛合作的障碍。
为了妥善解决南海争议问题,中国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2002年,中国同东盟各国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2005年,中、菲、越三国的三家石油公司签署《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由此,“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进入实践阶段。这不仅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开拓了道路,也为世界其他地区有关国家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借鉴。
为了争取合作共赢,中国提倡“邻居”之间坦诚对话、平等协商、增进互信,坚持不懈地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并得到了友邻的积极回应。1996年,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两国又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新世纪中俄关系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关系已经走过了整整 15年。15年来,中国致力于在“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加强与东盟的睦邻友好合作。在中国—东盟的共同努力下,双方政治互信明显增强,经贸合作成效显著,其他领域的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取得了丰硕成果。2003年,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条约》,成为加入该条约的第一个区域外大国。同年,中国与东盟建立“面向繁荣与和平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以实际行动向东盟和世界承诺,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将永远是东盟各国值得信任与合作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中国与朝鲜的传统友好关系不断巩固、发展;与韩国“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与巴基斯坦继续保持和发展全天候友谊,开展全方位合作;2005年,中印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与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蒙古等近邻关系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阿富汗的重建,恢复发展了中阿传统友谊。
越来越多地通过区域合作机制消弭分歧、和谐相处、发展合作,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一个新亮点。10年前,“上海五国”机制建立,启动了“上海合作”进程。5年前,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睦邻互信和互利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搭建了广阔舞台。5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始终坚持并不断弘扬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此外,中国还通过东盟与中日韩合作、东盟地区论坛、亚洲合作对话、中俄印和中日韩等多个多边对话机制,全力促进本地区的睦邻合作。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中国一直以大局为重,坚持半岛无核化目标,主张通过对话谈判和平解决,并为此坚持不懈地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日关系,为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促进了中日政治关系的转圜。
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既得益于与周边国家的密切合作,也为周边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有分析家指出,1996年至今的10年中,中国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2004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超过了7%,并有望在2005至2007年维持6%以上的增长水平。有关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国年均进口增速达到15%以上,已成为世界第三和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2005年中国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总额达到44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占中国进口总额的67%。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也在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对外投资的80%集中在亚洲地区。未来5年,中国将从亚洲进口超过2万亿美元的商品,市场容量会进一步扩大。
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繁荣,也使中国大受裨益。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始终占外贸总额的60%以上,从周边国家和地区获得的投资多年来占吸引外资总额的70%以上。中国—东盟自贸区从2005年7月全面降税以来,双边贸易总额增长了21.6%。中国—东盟自贸区一旦建成,将会成为亚洲最大的自贸区和世界第三大自贸区。
目前,中国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最富有发展活力和潜力的经济板块,已经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中国还向周边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国已向柬埔寨、缅甸和孟加拉国等国推出“亚洲减债计划”;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给予了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全力支持。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和2005年南亚大地震灾难发生后,中国在第一时间迅速反应,举国动员,开展了空前规模的救援活动。
言必信,行必果。中国以自己的行动,树立起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良好形象。一位外国评论家说,中国“面带微笑和开放市场的承诺融入本地区”。
四
中国正处于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正在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正在为国际社会探索建立摒弃冷战思维的新型国家关系做出开创性贡献。
目前,中国周边环境处于新中国成立以来较好时期。然而,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周边地区,有着盘根错节复杂根源的民族和宗教纷争仍不时引发新的矛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仍然较大,有些领土、领海和海洋权益争端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新的热点问题仍时有激化,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方面的威胁仍未消除,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在实践进程中仍面临新的考验。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在丰富和创新包括周边在内的外交理念,探索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崭新道路。在那高高扬起的大旗上,写着“和平、发展、合作”六个大字。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是合作的发展,也是新兴的发展。正因其新,就有可能遇到疑虑、猜忌甚至遏制。但事实终究胜于雄辩。“德不孤,必有邻”。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中国政府所宣示的外交政策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中国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营造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不断推动睦邻合作与共同发展,以造福于中国人民,造福于周边国家人民,从而造福于整个人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