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山西能源产业结构新模式_煤炭论文

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山西能源产业结构新模式_煤炭论文

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山西能源产业结构新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西论文,产业结构论文,新模式论文,导向论文,能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山西是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依靠自己得天独厚的能源资源优势,成为全国能源生产和能源输出大省。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国务院对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十分重视,作出了许多重大决策,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探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积累的问题很多,加上山西能源经济总体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使山西能源经济的发展处于一种趋紧的经济环境之中。现在,能源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制约山西经济发展的瓶颈和关键。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局日渐形成的形势下,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山西能源产业结构的新模式,调整和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全面提高能源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已成为山西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模式选择

改革开放近二十年来,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历史沿革经历了三个五年计划时期,现在正处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六五”时期,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从能源产业结构来看,仍是一种以原煤为主单一的产品型的能源结构模式。为改变能源产品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的状况,省委、省政府在1985年提出了加快发展煤炭的就地转化的战略决策。这样,“七五”时期,山西能源基地建设进入了强化开发阶段。在这一阶段上所变化的是,能源工业投资和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注意向电力工业倾钭。在“电力为主、煤炭为基础”的能源发展总方针指导下,注意发展煤炭加工转换工业,增加煤炭生产的附加值,提高煤炭生产的经济效益。“八五”时期,是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能源基地建设不仅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而且能源经济结构在进一步优化。继1985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发展煤炭就地转化的战略方针之后,92年省委、省政府为进一步缓解铁路运输煤炭的压力,提高单一输煤的效益,促进山西经济的发展,又提出了“输煤输电并举”的能源发展战略,掀起了我省能源转换业发展的第二个高潮,并由此拉开了山西能源产业结构向多元化、市场化方向迈进的序幕。一种以煤炭为中心,以煤炭加工转换业为周边辐射业,多业鼎立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已初具雏型。从目前来看,煤炭、电力、煤炭洗选和炼焦已成为山西能源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并且这四大支柱产业还在发散,形成新的能源生产极。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市场对经济调整的导向作用越来越大。正是适应经济体制这一重大变化,山西能源产业结构才出现了多元化、市场化的变动态势。目前,这种变动趋势还在深化。进入“九五”时期以来,尽管山西能源基地建设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和新困难,但多元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仍强烈地表现着。

历史昭示着能源产业结构模式的选择必须走多元化、市场化的道路。站在历史的潮头进一步面对现实,现实也在呼唤着能源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市场化。在今天,在能源基地建设已经进行了17年的今天,当时曾经给山西能源经济带来快速增长的一些基本条件和发展环境都已经或正在发生着变化。许多的变化集中起业看,最主要的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导向的变化。正是这种变化使得带有计划经济体制色彩的原有的能源基地建设模式与现实形成了巨大反差,模式落后于现实,模式与现实的失衡严重制约了山西能源经济的发展。现实告诉我们:现在对山西能源产业结构模式进行选择定位,必须超脱传统的能源基地建设模式思维,从能源基地建设旧思维定式中解脱出来,面对现实、放眼看未来,用市场经济的全新思维去确立山西能源产业结构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就是能源产业多元化和市场化的目标模式。

二、模式框架

实施山西能源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市场化的战略目标,最根本的是通过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优化能源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益。从山西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发挥资源优势和再造经济优势的关系,改造传统能源产业和发展新型能源产业的关系,在巩固和发展能源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能源优势产业,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培育能源相关产业,形成了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的能源产业群。

遵循上述指导性原则来设计山西能源产业结构模式,这种模式结构应该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能源资源,稳定发展煤炭工业和电力工业两大能源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包括煤炭洗选、炼焦、煤气及煤制品在内的能源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包括化学工业、机电工业、冶金工业、建材工业等在内的能源相关产业,逐步形成一个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能源资源,以煤炭、电力产业为第一能源产业环,以煤炭洗选、炼焦、煤气和煤制品为第二能源产业环,以化工、机电、冶金、建材等产业为第三能源产业环的“一基三环”的能源产业结构模式。它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能源资源部分。即作为山西能源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资源──煤炭资源,是山西整个能源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第二部分是能源产业部分。即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资源发展起来的产业群。它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山西的能源支柱产业层。煤炭资源作为一次能源资源直接形成煤炭产业,然后由煤炭产业作为基础,衍生出二次能源资源及其产业──电力产业。由此形成了山西煤炭、电力二元的能源支柱产业结构。第二层为山西的能源优势产业层。它是由煤炭、电力两大支柱产业进一步衍生而派生出的诸下游产业,如利用煤炭电力发展起来的煤炭洗选业、炼焦业、煤气业和其他煤制品业等。这些下游产业均属于煤炭电力的加工转换业。这些煤炭电力合成的煤炭加工转换业的发展旨在增加煤炭生产的附加值,提高煤炭生产的经济效益。第三层为山西的能源相关产业层。它主要包括利用煤炭电力发展的煤炭化工产品的深度加工工业、利用火力发电的电力发展的机电工业和冶金工业、利用煤炭伴生的石灰石资源和粉灰发展的建材工业等。能源产业群是一个包括能源产业和能源相关产业多层次、全方位的产业群。审视能源产业,既要看到能源产业及其加工转换业,还要看到能源再加工的相关产业,这是一种能源产业观。

这种“一基三环”的能源产业结构模式的特点是:第一,具有区域性特点。煤炭资源是山西独特的能源资源优势。把煤炭资源确定为基础资源和把煤炭产业确定为支柱产业,是从山西实际出发的,注意发挥地区优势,符合产业结构区域性要求。第二,具有协同性特点。“一基三环”的产业结构模式不仅注意了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优势产业和相关产业的产业链关系,而且兼顾了发挥资源优势和再造经济优势的关系,兼顾了全局需要和局部发展的关系,具有非常好的协同性,保证了能源产业结构的整体效应。第三,具有倾斜性特点。“一基三环”的产业结构模式具有明显的倾斜性,即改变能源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的能源产业的构成,谋求产业结构多元化,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实现能源产业向效益型转变。第四,具有动态性特点。“一基三环”的产业结构模式,从实际出发,分清核心产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相关产业的结构层次,为适应市场变化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提供了结构框架。这样就可以依据国内外市场变化的方向,并把握未来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来灵活地加以动态考察,推进产业结构有序地向更多更合理的阶段转换和发展。第五,具有开放性特点。“一基三环”的能源产业结构模式的运行格局是由核心向外环逐步扩张的发散型结构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点。由内核向外辐射的发散型的结构模式,可以使内核向外的辐射力逐步增强,以乘数原理扩张开来,一级带一级,一环带一环,最终形成一个多元化,市场化的产业群,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三、模式构建

从我国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科技革命加快发展和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着眼于全面提高能源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实施“一基三环”工程,其原则是:以市场为导向,使能源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以煤电为基础,把存量调整和增量调整相结合,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相结合,以技术改造和存量调整为主,用高新技术改造武装能源产业;大力发展能源资源的深加工,育龙头,抓拳头,创名牌,积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载能、高市场占有率的能源产品,培育多元化能源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获取尽可能高的产业效益。遵循上述原则和指导思想,实施“一基三环”工程,调整优化山西能源产业结构,要着力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培育和发展山西能源市场,为调整优化能源产业结构提供先导和手段。山西能源市场正处在我国新旧两种体制转轨变型时期。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加之我们思想观念转变滞后,我省能源市场的发育相对滞缓,能源市场的导向作用和资源配置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主要的问题是:1、能源市场体系不健全。 能源要素市场发育滞后,导致各种要素资源的正常流动受到制约,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2、能源市场质量不高。 表现为市场秩序混乱,产销关系不稳定,交易环节多,交易行为短期化,交易信用度低,致使交易成本上升,出现大量的违约和拖欠。3、 能源市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成熟的市场机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主导下,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机制。1993年煤价全部放开以后,由于宏观调控力度不到位形成了煤炭的买方市场,煤价受买方市场的影响不能到位;电价总体水平偏低,优惠电价至今还保留着,能够反映合理价格水平的价格形成机制尚未建立。4、能源市场主体不成熟。 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正在由“计划扶持”向“市场创新”转变,基地主体正在由国家转向企业,能源企业“转机”“建制”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能源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基地建设主体,主体的缺位使得市场作用无对象,市场不能发挥调节作用。5、 能源市场法规建设滞后。由于煤电等能源市场法规不健全、规则不统一,执法力度不到位,导致市场竞争无序。各地从自身利益出发,多挖快采,竞相压价倾销,使山西能源经济发展蒙受巨大损失。针对以上问题,培育和发展山西能源市场,必须重点发展资金、劳动力和技术等能源要素市场;必须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系,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建设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市场体系;必须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建立合理的能源价格体系,最终形成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必须深化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使能源企业真正成为能源基地建设主体;必须加强能源市场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能源市场法体系和监管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保证能源市场的有序和规范化运行。

其次,依据市场需求,推进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煤炭加工转换工业。“一基三环”模式的核心和本质是全面提高能源经济结构的素质和能源经济效益。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的煤炭经济总体上依然表现为一种粗放型和资源初级化型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与实现“一基三环”模式相比形成一个很大的反差。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依赖市场需求,推进科技进步,提高煤炭加工利用和转化的程度,在“二环”和“三环”做文章,最大限度地实现煤炭资源的价值增值,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发展煤炭加工转换工业,就目前来看,一是要继续提高原煤入洗率,发展洗煤工业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二是在大力发展洗选业的前提下,加速煤焦业的机焦生产。坚决取缔土焦炉,加速改良焦炉的炉型改造和新炉的推广,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机焦产品。三是继续贯彻好输煤输电并举的发展战略,加快骨干电厂的建设,大幅度增加商品电量,使我省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经济优势。四是分析市场,研究市场,根据市场需求下决心上高附加值的煤化工产品,形成多层次能源产品的输出格局。

最后,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展能源发展的国内国际市场,把山西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置于更加宽广的领域。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把“一基三环”的产业结构模式置于两种市场环境中去调整和优化。为了唱好扩大对外开放、调整优化能源产业结构这台重头戏,当前应加快以下几方面改革的步伐:一是在稳定现有出口产品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和改造一批有一定生产规模、技术装备精良、企业管理先进、有竞争能力的出口产品生产企业,逐步形成山西门类齐全、重点突出、有地方特色和优势、有竞争能力的出口能源商品基础。二是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出口商品的升级换代,增加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出口能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三是要按照“积极、合理、有效”的方针,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利用国外资金和省外资金的步伐。要支持各能源企业走出去,把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来,与世界各国和兄弟省区合资合作办好能源企业和企业集团,以此为先导推动山西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标签:;  ;  ;  ;  ;  ;  ;  ;  ;  

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山西能源产业结构新模式_煤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