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浅述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方法:选取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收取时间为2012年4月直至2015年6月期间,并将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降糖药物联合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FT4(7.26±4.13)ng/L、FT3(4.26±2.28)ng/L、餐后2小时血糖(7.12±1.33)mmol/L、空腹血糖(5.31±1.24)mmol/L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中,应首先确定两种疾病的相互作用,再强化治疗,两病兼顾,能有效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血糖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治疗甲亢合并糖尿病中进一步运用。
关键词:糖尿病;甲亢;临床治疗
甲亢与糖尿病均为临床上较为严重且多发的内分泌代谢异常疾病,甲亢也可以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分泌过多与自身合成的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糖尿病则是由于人体血糖过高而引起的,研究表明,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均有遗传免疫学基础,两种疾病可并存,也可以互相影响[1-3]。本研究中对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降糖药物联合甲状腺药物治疗与基础治疗,主要内容见下文中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收取时间为2012年4月直至2015年6月期间,并将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抽签随机分组方式,其中40例患者为观察组,40例患者为对照组,80例患者均符合甲亢合并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淋巴细胞性甲状炎、药物性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排除伴有慢性并发症、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
观察组;20例为男性患者,20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39~60岁之间,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0.21±1.33)岁。
对照组;22例为男性患者,18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40~59岁之间,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1.23±1.31)岁。
观察组、对照组两组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各项资料,差异均不明显(P>0.05),能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长效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给予患者采用长效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进行治疗)。
观察组: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式基础上采用瑞格列奈口服(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362),每日一次,每次2mg,再采用甲巯咪唑片口服(赤峰蒙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5020066),初始剂量采取1次顿服方案,每日一次,每次30mg,若患者治疗后病情得到改善,逐步调整该药物剂量,可分多次服用。
观察组、对照组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同时治疗4周,并详细记录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的FT4、FT3、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使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的FT4、FT3、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指标进行统计处理,FT4、FT3、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指标采用t检验,采用P<0.05表示两组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的FT4、FT3、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指标对比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FT4、FT3、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指标和对照组无差别(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T4(7.26±4.13)ng/L、FT3(4.26±2.28)ng/L、餐后2小时血糖(7.12±1.33)mmol/L、空腹血糖(5.31±1.24)mmol/L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如表1所示。
表1:对比2组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FT4、FT3、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指标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p<0.05。
3讨论
近年来,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持续上升,而该疾病的临床特征往往具有较大程度的叠加情况,易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上升时易加大血糖控制难度,若未及时进行治疗,易导致严重后果发生,而目前临床尚未明确甲亢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多项研究将该疾病与遗传、免疫学基础相联系,因此,在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的过程中,易发生漏诊、误诊等情况,若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是否合并甲亢;①患者严重消瘦,经过治疗后,病情稳定一段时间突然恶化,②患者治疗后,仍然无法控制其血糖水平。而甲亢患者出现糖尿病症状时,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指标明显异常,应考虑是否合并糖尿病[4-5]。本研究中,对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降糖药物联合甲状腺药物治疗与基础治疗。
甲亢与糖尿病两种疾病互相影响,临床治疗时应以“两者兼重”为主,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治疗时胰岛素用药剂量较大,瑞格列奈能有效抑制钾离子从β细胞外流,钙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给予患者使用瑞格列奈能有效辅助控制血糖。甲巯咪唑片适用于治疗甲亢,能有效控制甲亢的临床症状,观察组经过治疗后,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指标明显下降,FT4、FT3水平显著下降,由此表明,经过治疗后,患者病情显著改善。因此,降糖药物联合抗甲状腺药物为临床治疗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理想用药[6-7]。
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T4(7.26±4.13)ng/L、FT3(4.26±2.28)ng/L、餐后2小时血糖(7.12±1.33)mmol/L、空腹血糖(5.31±1.24)mmol/L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在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中,应首先确定两种疾病的相互作用,应强化治疗,两病兼顾,能有效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血糖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治疗甲亢合并糖尿病中进一步运用。
参考文献:
[1]康志君,吴生灵.甲亢合并糖尿病72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2):409-409,411.
[2]秦晓楠.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4):75-76.
[3]杜婧,魏枫,王云枝等.甲亢合并糖尿病46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5):26-26,28.
[4]王永笛.探讨甲亢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2):597.
[5]石义明.甲亢合并糖尿病68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3(21):19-19,20.
[6]田艳娟.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8):103-104.
[7]曹健.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2):165-166.
论文作者:谷兴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0
标签:甲亢论文; 血糖论文; 患者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糖尿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餐后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