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 610059
摘要:目前我国现代化更新中普遍存在对历史文化村镇的漠视与破坏的问题,四川省在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发展中取得了不少成效,也汲取了许多经验与教训。本文以四川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发展为研究主题,从四川历史文化保村镇护与发展的价值,现状问题等,对四川历史文化村镇合适的保护与发展方式,利用方式等方面做出分析。
关键词:历史文化;保护和发展;价值;
1.研究起因
四川是我国西南部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名省,迄今已有4500年以上的文明史,孕育了古老而独具魅力的巴蜀文化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近些年的现代化建设与更新中,四川的历史文脉和城市记忆越来越被大众所重视,于是,怎样合理的处理历史文化村镇和处在时代发展快车道的新时代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近年来十分热门的话题。
巴蜀文化就好比历史沉淀的点和线,共同编织起文脉记忆的网,它是历史记忆的浓缩,文化的积淀,记载着历史文化发展的生动轨迹,是古村镇风貌的具体表现,是不可再生的独特资源,而怎样合理的保护和发展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我们应该慎重考虑的事情。
2.四川历史文化村镇的价值
作为古巴蜀的领地,四川幅员辽阔,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从古至今,四川的自然经济与手工业都比较发达,传统的集市促成了村镇的兴盛发展。早在殷商时期,川内就出现了规模较大的集镇,数千年的历史跨度,在四川的古镇留下了无数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四川历史文化村镇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史学,建筑学,旅游,生态等几个方面。
四川历史文化村镇是研究古代四川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传统等的重要例证,他所传达的历史价值是无量的,对研究四川的蜀文化历史脉络有很高的参考性。在建筑上也对我们很有启发,古镇的坡屋顶以及榫桙结构等也是留给我们珍贵的财富。
通过积极保护和合理开发四川名镇,不但可以向游人展现出博大精深的蜀文化,同时也给古镇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社会经济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川内的历史文化村镇多选址于青山绿水之间,村镇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浑然一体,生态价值突出。
四川历史文化村镇所具有的价值是可以利用的历史文化,以及是建筑学的资源库;积极保护和合理开发好这些村镇,可以恢复村镇活力,传播村镇文脉,促进村镇健康发展,将四川村镇的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
四川历史文化村镇是中国历史文化村镇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个分支,特别是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后所形成的移民社会的文化产物,具有很强的巴蜀地域特色。
3.四川历史文化村镇的现状及问题
具有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的四川村镇,自古以来交通闭塞,加上古代木构建筑易受火灾,风雨飘摇等天灾或者人祸的影响,是许多村镇迅速的衰败和消亡。由于四川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难以在保护村镇原有历史环境和发展社会经济之间做出选择,因此,许多村镇已名存实亡,还有一些成为旅游开发的装饰品,变得不伦不类,实在很可惜。
3.1四川历史文化村镇的现状
四川历史文化村镇数量众多,目前,这些村镇一般处于三种状态:
第一种,交通便捷,而且旅游业发达,知名度较高,经济也相对富裕的村镇,例如成都的黄龙溪。
第二种,相对第一种来说,交通没有那么便捷,旅游业发展一般,在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发掘研究等许多方面与第一种有一定差距的村镇,例如广元昭化镇。
第三种,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经济比较困难,能够保持整体格局完好,但建筑普遍年久失修,经济相比上面两种不发达的地区,如浦江西来镇。
3.2四川历史文化村镇的问题
古村镇可以指:古老的村镇,一般是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供集中居住的建筑群。近年来,古镇旅游发展迅速,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喜爱,在古镇旅游热的影响下,许多拥有地方特色的古镇纷纷模仿,试图在旅游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古镇在保护与开发中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何实现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四川有些历史文化村镇因文化旅游的兴起,社会经济与活力都在飞速的恢复,但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危机,概括起来主义有以下几个方面:旅游开发的影响,人口流失,特色风貌的消失,自然环境的影响等。
古镇旅游一方面能促进名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名镇的维修和保护:但另一方面随着旅游活动和人数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又破坏了古村镇的自然和文化氛围。有的古村镇盲目的开发旅游,导致物价飞涨,环境恶劣,当地居民为此怨声载道,这也导致了本地的居民难以忍受这些影响,选择了迁到别的地方。
与旅游过分开发类似的还有“建设性破坏”,许多古村镇在新的建设中对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缺乏应有的认识,导致古村镇的历史风貌受到破坏,变得名副其实。
4.总结
如何能够做好四川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和发展呢?我的想法是保护四川历史文化村镇的价值,让它能够更好的传递古蜀文脉;并且要克服四川历史文化村镇与现代化进程的矛盾问题,我们有着几千年丰厚文化底蕴,如何能将古老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开创自己的经济核心模式,始终都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将会一直伴随着中国古村镇的旅游业存在。这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以保护为前提,才能使古村镇在保护中发展,更好的实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莉.成都市中心城历史建筑及街区保护与利用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
[2]应金华,樊丙康.四川历史文化名城 [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3]姜华.从回忆到回归——城市更新中的文化解读与传承[M].城市规划,2005.
[4]蔡绍田.关于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思考[M].四川建筑,2004.8.
[5]陈志华.谈文物建筑的保护[M].世界建筑,1986.
论文作者:马健庆,安筱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4
标签:村镇论文; 历史文化论文; 古镇论文; 历史论文; 文化论文; 价值论文; 文脉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