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山西长治 046000)
【摘要】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对我院5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进行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对比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d的Vd、Vs、以及Vm显著高于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疗效显著。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大脑中动脉狭窄;内分水岭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7-0042-02
脑分水岭梗死(CWI)发生于2条或以上大血管区边缘带或深穿支小动脉供血区边缘带,也称之为边缘带梗死。根据Bogouslavsky的分型方法可将分水岭脑梗死分为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下型。皮质下型梗死是累及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和皮质穿支供血交界区的脑梗死,也称为内分水岭梗死(IWI),多位于半卵圆中心或者放射冠区串珠样或条索状的梗死。有研究认为,内分水岭梗死主要是由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所致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引起的[1],并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的大脑中动脉疾病诊断的标志[1]。患者多在发病后6h~1W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进行性加重,临床治疗效果差,预后差。本研究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进行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2例内分水岭脑梗死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纳入选标准为:(1)具备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4分;(2)入院后24h内行头颅MRI+DWI+MRA或CTA检查,头颅MRA证实有责任病灶侧的血管狭窄或闭塞:大脑中动脉M1段高度狭窄(狭窄率>70%)或闭塞,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70%;(3)DWI显示病灶位于表浅穿支和深穿支之间,且大约病灶的一半分别占据表浅分支和深穿支的供血区域;(4)发病48h内;(5)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为:接受溶栓的患者、脑出血、肿瘤、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严重心力衰竭、肺功能衰竭、肝肾功能损害者以及癫痫、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免疫功能障碍以及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在49~75岁,平均年龄为(59.7±11.0)岁,病程为2~7h,平均病程为(4.1±0.6)h,疾病类型:伴有高血压的16例,伴有糖尿病的12例;观察组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在50~76岁,平均年龄为(59.8±11.2)岁,病程为2~9h,平均病程为(4.5±0.3)h,疾病类型:伴有高血压的17例,伴有糖尿病的15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降脂、清除自由基等常规治疗,给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每次100mg,每天1次),阿托伐他汀钙(每次20mg,每天1次),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每次30mg,每天2次)。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进行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给患者静脉滴注500ml羟乙基淀粉(每天1次,连续静脉滴注10天)。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d。
1.3 评价指标
(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价:治疗前、治疗后14d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2)MCA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检测:采用经颅多普勒于颞窗探测:测量以下血流参数: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分别检查一次作前后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处理给予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为(x-±s)和(n,%),对比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8.8±2.6)分,对照组NIHSS评分为(9.0±2.3)分,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4.2±1.2分),对照组为(6.5±1.3)分,对比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MCA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d、Vs、以及Vm显著高于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3.讨论
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为狭窄的基础上血流动力学障碍造成灌注不足。脑分水岭区距离心脏最远,当一侧主要血管阻塞时,往往通过willis动脉环代偿,从对侧得到血液供应。在主要动脉的近端可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而远端的边缘带脑组织则出现供血不足,供应深部脑组织的动脉末端一般无吻合血管网,若同时有低血压的情况出现,更易发生分水岭脑梗死[2]。另有关研究发现,血管低灌注对血管冲刷微栓子能力具有降低作用[3],血管狭窄致血液湍流可造成斑块上微栓子的脱落,减慢患者血液流速流量造成脑梗死的发生,故血压的相对稳定是分水岭脑组织血液供应的基本保障。因此分水岭梗死治疗更应注意病因治疗。目前认为在时间窗内溶栓、机械取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方案。但多数病人就诊较晚,错过了时间窗,临床上常规治疗中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板块、清除自由基、降脂等无法有效改善低灌注,羟乙基淀粉对血容量的扩张有直接作用,联合常规治疗可促使缺血半暗带受损神经细胞的恢复,减少脑梗死体积。但应注意可能加重脑水肿、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本次主要对我院5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d的Vd、Vs、以及Vm显著高于治疗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说明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明显,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姜玉龙,吴卫,武刚.羟基淀粉扩容治疗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岭脑梗死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37):86-87.
[2]侯立维,李相文.分水岭脑梗死的高容稀释治疗[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7):37-38.
[3]经屏,张临洪,徐武平,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梗死类型的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7,12(2):147-151.
论文作者:程坤,王玉芬(通讯作者),陈锋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7
标签:动脉论文; 分水岭论文; 患者论文; 狭窄论文; 脑中论文; 乙基论文; 脑梗死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