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芸芸(四川省渠县人民医院 四川 达州 635200)
【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057-01【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降低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4%。结论: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模式;肺癌;并发症;临床价值【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valueofpredictivenursingmodelforreducingtheincidenceof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oflungcancer.Methods:90casesoflungcancerpatientstreatedinourhospital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of45cases..Thecontrolgrouppatientstaketheroutinenursingway,theexperimentalgroupofpatientstakethepredictivenursingmode,thenursingeffectofthetwogroupsofpatients.Results:theincidenceof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intheexperimentalgroupwas8.8%,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of33.4%.Conclusion:predictivenursingcaneffectivelyreducetheincidenceof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shortenthetimeofbedtimeandhospitalstay,improvethedegreeofsatisfactionfornursing.【Keywords】Predictivenursingmodel;Lungcancer;Clinicalvalue;complication
肺癌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肺癌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术后机体的恢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本文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对肺癌术后患者进行护理,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降低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临床价值。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实验组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龄47.81岁,平均年龄(66.97±11.52)岁。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7.35±12.6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一般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
预见性护理模式:①心理护理。由于肺癌患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将会导致其内心的恐惧、焦虑、害怕等不良的心理状况,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详细地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深入患者的内心,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1]。②预防感染。护理人员要确保病房的环境,定期进行消毒,控制患者亲属探视的时间和次数,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在放疗期间要注意患者对营养的摄入,加强保暖措施,预防感冒。除此之外进行会阴护理,2次/d,调整尿袋的位置,不可过高而发生尿路逆行,且每天更换尿袋[2]。③预防并发症。定期改变患者的体位和翻身,避免褥疮的发生,鼓励患者适当地进行活动,促进血液的流动。指导患者正确地进行咳嗽,随时观察患者痰液的颜色和量。1.3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实验组患者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且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肺不张、感染、褥疮、疼痛等,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34,P<0.05)。3讨论近年来我国肺癌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成为中老年人群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但患者术后的肺呼吸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降低了患者气道纤毛摆动频率,容易并发症[3],影响患者术后机体的恢复,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预见性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针对于肺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患者机体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由于肺癌患者在入院后对医院陌生环境的不安、对自身病情的担忧等,容易产生焦虑、抑郁以及害怕等不良的心理状况,因此心理护理显得极为重要。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采用正确咳嗽方式,有助于患者肺部的扩张,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降低亲属探视的时间和次数,可以有效地减少细菌交叉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1]殷瑛.观察预见性护理模式应用于肺癌术后患者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6(10):1931.1932.[2]周秀芳,刘东英,孙爱英等.预见性护理在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4):87.89.[3]叶春英,卢欢,曾凤等.老年肺癌化疗患者防跌倒中预见性护理应用探析[J].医学信息,2014,33(26):320.321.
论文作者:王芸芸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4
标签:患者论文; 肺癌论文; 术后论文; 预见性论文; 并发症论文; 实验组论文; 模式论文; 《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