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部县建兴镇龙凤小学,四川 南充 637300)
摘要:作文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作文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那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当中,利用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具体来说,应当如何在生活情境中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呢?本就就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情境;写作教学
语文是一门听、说、读、写的学科,其中写在语文四大素养的最后,但其重要性却不言而喻。许多教师面对写作课时感到无从开展,不知道要如何进行写作教学才能使学生的作文不是像记录流水账一样,就是内容假、大、空,整个班集体的文章都千篇一律。《课标》中要求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教师何不将生活这个大课堂引入到写作教学当中,增强生活与写作的联系,营造一个趣味的写作课堂,让学生学有所知,学有所得。
一、走进生活,引生活之趣
生活是我们的大课堂。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常常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与方法,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就导致学生只会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积文字,却忘记了写作的本身是在记录生活,只有养成观察的好习惯,才能够在看到作文题目时脑海中浮现画面,写出来的作品才具有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时可以不再拘泥于教室教学,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生活中,去感受观察的魅力。
如在教学四年级 “公园景物”的作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当地的一个公园里进行观察,看看在这个公园中有哪些景物,可以观察花的不同种类,也可以观察亭台的建筑,还可以去湖边看看有哪些植物?有了明确的观察目标,小学生很快就朝着自己想要观察的景物前进,脸上洋溢着观察的快乐。有的学生观察到公园中有各种各样的花,有一些花朵是自己认识的,有一些花是自己不认识的,这位小学生将自己不认识的花的种类记录下来,想要回去通过互联网查阅看看是哪些花?有的学生观察到花园中有许多奇怪的石头,走进一看原来是播放音乐的音响。当教师陪着学生一起在花园中观察,学生观察的东西可多了,再次回到教室里,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再以“公园景物”为主题,将你的观察写成一篇作文。这下学生一个个都面露喜色,脑海中有无数的素材可以供自己书写,写作兴趣突然大增,写出的作品也充满趣味性。这便是走进生活带来的快乐,通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生活,让学生明白其实写作的素材就在生活当中,只要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一定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
二、分析生活,引生活情感
写作情感教学也是写作教学的难点,小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写作,却在情感上犯难,他们不知道应该运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情感。情感教学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教会提升的,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时让学生感悟生活,体会课文的情感,才能够在自己写作时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创设情境,将生活情感与教学相融合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在生活中,小学生往往会经历许多事情,这些事情的发生伴随着情感的变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体验是美好的,温暖如春的亲情、活泼喜悦的友情、人与动物和平共处的感情等,这些情感经历都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美好。但是小学生的文字功底薄弱,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够成熟,因此,大部分的学生在写作时无法将自己内心所感受到的感情付诸文字。此时就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帮助,创设情感化的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对自己内心的情感有更加完整和清晰的认知,再加上教师在写作技巧方面的指导,相信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最敬佩的人”这一主题的作文时,在写作之前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指导。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做好准备工作,才能够让作文变得更加精彩。因此,我让学生在写作之前讨论几个问题:怎样的人才是值得敬佩的人?敬佩这个人的什么品质?什么事表现了这种品质?怎样才能写出你对他/她的敬佩之情呢?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这些人中不乏一些值得敬佩的人。我让学生对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目的就是为了通过他人的经历来加深自己的感想,明确意识到自己为何会敬佩某个人。比如马路上的清洁工人,他们起早贪黑,默默无闻地为我们清理生活垃圾,让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这就是他们值得敬佩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能够对他们产生感情的地方。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情感进行交流与讨论,再加上教师专业的指导,学生的作文能够写得更加情感充沛。
四、创设情境,将生活哲理与教学相融合
我们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发展,除了外界因素的影响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懂得生存的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大事小事,其本质都会有相应的哲理存在。虽然对于小学生来讲,哲理是深奥的,但它依然存在。比如高原上一棵柳树的强大生命力,就蕴含了坚忍不拔和与艰难环境作斗争的哲理。再比如刻舟求剑这一故事,向我们表达了做人应当从实际出发,切记不可一意孤行。在写作时,如果学生能够将写作素材中的哲理发掘出来,那么相信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创设哲理化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任何事物带给我们的哲理,并将这些理念写在作文中,让作文更加具有真实的感受。
我经常会在作文课上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向学生渗透一些生活道理,比如“讲卫生”这一道理。作为小学生,理应养成讲卫生爱环境的好习惯。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段视频,视频中爷爷带着小明去公园散步,小明吃完香蕉之后随手把香蕉皮丢到了地上,小明的爷爷劝诫他说:香蕉皮很滑,如果别人不小心踩到很容易摔倒,而且你要从小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爱护我们的家园,是每一个人的职责,你明白了吗?小明听完之后,马上将香蕉皮捡起来扔进了垃圾箱里。这个小小的生活事件往往能够为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灵触动,让学生领悟到生活中的道理。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写作应当以真实的生活经历作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风景、趣事、人物等素材的描写,让自己的作文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单金丽.语文作文素材积累的实践研究[J].成才之路,2015(27).
[2]夏春梅.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浅谈[J].教师,2015(26).
论文作者:赵昕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情感论文; 的人论文; 情境论文; 小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