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升平
(云南澜沧县上允镇中心卫生院 云南澜沧 665699)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救治率。方法:医院内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10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冬季发病率较高,经过合理治疗,病情好转96例,抢救成功率达到90.57%。结论: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多为急性发病,病程进展很快,给予及时、快速地诊断,采取急救措施,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发生原因;治疗措施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7-0080-02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病因多样,绝大多数是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患者病情变化快、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是我国脑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类型。及时的诊断及处理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我院内科3年来共收治急性脑出血患者106例,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发生原因及临床诊疗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内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6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65例,女41例;年龄42~82岁之间,平均64.5岁,均由CT扫描确诊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其中壳核出血56例,丘脑出血15例,脑叶出血18例,脑干出血10例,小脑出血7例。入院时血压升高伴出血53例,昏迷13例,失语偏瘫26例,嗜睡6例,意识清醒8例。发病时间1h~13h不等。
1.2 引起脑出血的病因及诱因
导致脑出血的病因为:高血压78例、糖尿病16例、冠心病及脑梗死各6例。发病诱因:情绪激动时发病42例,体力活动29例,剧烈运动9例,体位突然改变6例,大便时发病5例,病因不明15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临床表现
常发生于50岁以上的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一般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一般无前驱症状,少数可有头晕、头痛及肢体无力等。发病后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继之昏迷、大小便失禁、面包彻红或苍白、全身大汗,偶见抽搐、鼾声呼吸、体温升高、脉搏有力、血压明显升高等。重症患者可发生脑疝,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
1.4 辅助检查
头颅CT是确诊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早期水肿在CT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高密度影,边界清楚。CT可准确显示出血的部位、大小、脑水肿情况及是否破入脑室等。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及判定患者预后。
1.5 治疗方法
1.5.1内科保守治疗 ⑴患者入院后立即开放气道,保持气道通畅,给氧,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稳定,必要时气管插管;⑵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注意患者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肢体等变化;⑶急诊行CT检查明确脑出血诊断。同时急查血常规、肾功、血糖及电解质,排除血糖异常昏迷患者及其他并发症;⑷积极控制出血。在控制高血压的同时给予6-氨基已酸或抗血纤溶芳酸等药物控制脑出血;⑸合理使用降压药:对血压高的患者,降压不可过速、过低,在发病3天内不要不要马上降血压,一般将血压降低到正常高限(140/90mmHg)为宜;⑹积极控制脑水肿。应用20%甘露醇、速尿及地塞米松等控制脑水肿,积极降低颅内压治疗;⑦降温治疗 以降低脑代谢率,减少耗氧量,有利于脑细胞恢复和减轻脑水肿;⑧如昏迷时间较长,并发肺部、泌尿系统感染,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治疗。
1.5.2手术治疗 血肿量大或已经形成脑疝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基于CT检查能够对血肿做到精确定位、定量,越来越多的医疗单位倾向于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该疾病[1],高龄、心肺功能差,无法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同样适用。
2.结果
10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病情好转96例,抢救成功率90.56%。死亡10例,其中死于脑疝6例,消化道出血2例,肺部感染2例,死亡率9.43%。出院的96例患者,应用GOS评分指标进行评分,良好(5分)23例,轻残(4分)42例,重残(3分)29例,植物生存(2分)2例。
3.讨论
脑出血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严重脑部并发症;主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内小动脉硬化,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多数患者在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病,其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若得不到及时处理,极有可能因呕吐物堵塞呼吸道窒息或因颅内压过高形成脑疝死亡。该组10例死亡病例,其中6例死于脑疝,占死亡患者的60%,说明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3]。因此,在脑出血急性期院前急救应保持安静,防止躁动,避免过频搬动,必要时给予手术治疗,及时降低颅内压力,避免脑疝形成,降低死亡率,
脑出血的治疗治疗原则是防止进一步出血,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控制血压,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有内科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该组病例内科保守治疗74例,手术治疗32例,手术方式采取微创血肿清除术,该手术是治疗脑出血的一种手术方法,适用于血肿量大或已经形成脑疝的患者,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能尽快解除血肿压迫,防止脑疝形成[3]。穿刺外径小,可避免脑组织的牵拉及损伤,针尖的侧孔可彻底清除血肿,与其他手术方式相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致残率、病死率较低,并发症少,预后恢复较好。
防治脑出血的关键在于控制高血压病。所以我们对长期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应加强健康宣教,按医嘱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定期监测血压,根据情况调整用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避免情绪、体位突然改变及剧烈运动等,降低脑出血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宫杰,见文成,朱树干等.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3,8(11):515-516.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0(6):379-381.
[3] 梁奕添;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5例;广西医学;2010.32(04):445-446.
论文作者:易升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脑出血论文; 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血肿论文; 内科论文; 手术论文; 死亡率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