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义务教育大众化进程及问题分析_农村教师论文

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进展及问题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义务教育论文,进展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教育系统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要求,中小学素质教育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展开,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内容、标准、考试评价、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加快,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持续提高,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2000年如期实现“两基”的基础上,又有32个县(市、区,含其它县级行政区划)通过“两基”验收。小学阶段教育净入学率已连年维持在99%以上,初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也接近90%,未来义务教育发展除少部分地区存在攻坚任务外,全国义务教育未来发展的重点将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高”。但义务教育发展仍面临一些重大问题与矛盾:如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任务仍很艰巨,部分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依然困难,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地区不平衡性依旧存在等。本文在肯定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成就的基础上,着重针对当前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问题进行剖析。

一、全国普及义务教育工作成绩突出,但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1.小学教育普及进展较快,但地区差异明显,西部部分地区小学普及巩固水平仍相对较低;初中入学率虽有很大提高,但居高不下的初中辍学率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全国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自1999年以来连续3年维持在99%以上,2001年仍处在96%以下的只有西藏、重庆、四川和青海四个西部省区。小学学生辍学率自1998年以来连续4年在1%以下,2001年为0.27%,比1995年下降1.22个百分点。2001年全国只有四个西部省区仍在1%以上,分别是西藏、青海、贵州和甘肃。2001年全国小学五年保留率达到95%以上,比1995年提高12.52个百分点,低于90%的有宁夏、西藏、甘肃、青海、贵州、海南、云南、新疆和福建等9个省区,其中在80%以下的有宁夏、西藏、甘肃和青海。

2001年全国初中毛入学率为88.7%,比1995年提高11.46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5.45%,比1995年提高4.65个百分点;2001年全国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低于90%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分别是西藏、云南、贵州、宁夏、青海和甘肃。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初中学生辍学率仍居高不下,2001年初中学生辍学率为3.12%,仅比1995年下降了0.86个百分点,以致1995年以来一直维持在3%以上;正是由于初中辍学率的居高不下,使得初中三年保留率未有明显上升,2001年全国初中三年保留率为88.95%,仅比1995年提高1.49个百分点。分地区看,2001年在不考虑转入转出的情况下,初中辍学率仍高于2%的地区有14个,其中超过3%的地区有5个(西藏、安徽、广西、海南、甘肃)。2001年初中保留率低于85%的省区有5个(广西、海南、西藏、湖北、湖南)。

表1 全国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展情况单位:百分比

1995年 2000年 2001年2001年比1995年

指标增减百分点

1.小学适龄

儿童入学率 98.52 99.10 99.05 +0.53

2.小学五年

保留率 82.78 94.54 95.30 +12.52

3.小学毕业

生升学率

90.80 94.90 95.45 +4.65

4.初中毛入学率 77.24 88.60 88.70 +11.46

5.初中三年

保留率 87.46 90.17 88.95

+1.49

6.小学学生

辍学率 1.49

0.55

0.27-1.22

7.初中学生

辍学率 3.98

3.22

3.12-0.86

资料来源:1.教育部发展规划司“1995-200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

2.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义务教育普及巩固水平的相对差距有所缩小,但区域间整体差距依然存在

我们仅以小学五年保留率和初中三年保留率两个指标的变化综合反映不同区域义务教育普及巩固水平进展情况。

“九五”以来,东、中、西部地区(注:其中广西、内蒙古由于归入西部大开发行列,在此归入西部地区统计,下同。)小学五年保留率提高速度最快的是西部,累计增幅32.7%,其次是中部,累计增幅14.0%。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小学五年保留率差距有较大程度的缩小。由于中西部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东部,中部地区已赶上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也相应缩小了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

初中三年保留率提高速度最快的是西部,累计增幅5.8%,其次是东部,累计增幅2.0%,中部平均累计增幅仅0.7%。由于中部地区初中三年保留率6年中基本维持不变,相对拉大了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而西部地区也已接近中部地区。

表2 1995-2001年东、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普及巩固进展比较

东部中部

西部

地区地区

地区

1、小学五年保留率(%):

1995年92.40

85.60 64.44

2001年97.20

97.56 85.52

2001年比1995年增幅(%)

5.214.0 32.7

2、初中三年保留率(%):

1995年90.18

87.14 82.71

2001年91.97

87.77 87.52

2001年比1995年增幅(%)

2.0 0.7

5.8

资料来源:1.教育部发展规划司“1995-200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

3.从目前义务教育学生按时毕业的实际水平看,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

(1)义务教育学生按时毕业率的估计。

义务教育按时毕业的学生实际是指从小学新生入学起,以9年(有部分地区学制为5-3制,义务教育的学期为8年)时间正好完成小学和初中阶段教育,能按时毕业的学生。义务教育学生按时毕业率考虑到了辍学、重读等原因中途流失而不能按时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任务的学生比例,因此这一指标综合反映了义务教育教育的巩固水平与质量效益。目前我国常用统计指标中尚无该指标,考虑到我国各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制不一致,我们模仿小学五年保留率的指标构建思路,构造义务教育学生按时毕业率的算法来初步估计全国义务教育的总体巩固水平。(注:义务教育学生按时毕业率=小学学生按时毕业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初中学生按时毕业率,即2001年全国义务教育学生按时毕业率=[2001年小学毕业生数/(1995年6年制小学一年级学生数+1996年5年制小学一年级学生数)]*2001年小学毕业生升学率*[2001年初中毕业生数/(1997年4年制初中一年级学生数+1998年3年制初中一年级学生数)],换句话说,可以理解为每100名小学入学新生,能够按时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而毕业的学生数。)

据测算: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生按时毕业率由1995年56.5%升至2001年75.0%,提高18.5个百分点,巩固水平进展成绩显著,但以2001年75%左右的义务教育学生按时毕业率估计,我国上世纪90年代每年有2000余万小学新生入学,这样每年将有约500余万未能按时毕业,这必然造成义务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并囤积下大量尚未完成初中学业的低素质劳动人口。因此,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降低流失率,是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提高教育效益的重要保证。

(2)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地区差异依旧存在,西部义务教育巩固水平明显滞后于东中部地区。

2001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平均义务教育学生按时毕业率分别为83.0%、78.2%和62.0%,西部比东部整整落后21个百分点。从地区分布(重庆数据暂缺)看,2001年义务教育学生按时毕业率高于80%的地区有12个,其中9个为东部地区,3个为中部地区;超过90%的地区仅4个,分别是天津、上海、浙江和北京;低于70%的地区有9个,除海南、湖北外全部是西部省区,其中不到50%的有西藏、贵州和宁夏。

我们对全国各地区义务教育学生按时毕业率指标进行排序,选取指标排序最后10位的省区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数据显示(见表3):在经济发展与收入方面,这10个省区2000年人均GDP排序整体靠后,除新疆、湖北外,其余省区的人均GDP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且有7个省区的人均GDP排序位于全国最后10位之列;有8个省区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排序位于全国最后10位之列。在义务教育投入方面,2001年地方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中义务教育所占比例,这10个省区中有7个达到或超过全国60.6%的水平,地区排序的排名也大部分靠前,说明这些地区教育投入的确做到了向义务教育倾斜;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投入总水平仍明显滞后,这10个省区2001年初中学生公用经费支出水平,除海南、宁夏外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2001年小学学生公用经费支出水平全部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

表3 按义务教育学生按时毕业率排序后十位省区的经济与教育情况

注:括号内的数据为按指标全国各地区的排序位次。

资料来源:1.《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

2.教育部发展规划司“1995-200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

3.教育部财务司“2001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数据”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义务教育普及巩固水平直接的原因是地区义务教育投入总体水平偏低,尽管这些义务教育的巩固水平相对偏低的地区已做到教育投入向义务教育倾斜,但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其教育经费投入生均水平仍然偏低,如贵州省的小学及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仅相当于发达地区(上海、北京等)的1/10左右,严重阻碍了义务教育普及巩固水平的提高。

二、2001年,我国义务教育师资队伍整体学历水平有较大提高,但城乡差距依旧显著,农村代课教师问题也亟待解决

1.“九五”以来,小学及初中教师整体学历水平有所提高,小学具有大专及以上高学历的教师比例提升较快,初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提升相对较慢

2001年,全国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6.8%,比1995年88.6%提高8.2个百分点。小学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由1995年31.8万人猛增至2001年158.9万人,增幅约400%,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升至27.4%,比1995年提高21.8个百分点。2001年只有江西、广西、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和青海7个省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在95%以下。

2001年,全国普通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88.7%,比1995年提高19.6个百分点。普通初中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由1995年26.3万人增至2001年56.6万人,累计增幅115%,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为16.9%,比1995年提高7.5个百分点。2001年,全国普通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低于85%以下的有陕西80.54%、甘肃82.43%、贵州84.61%3个西部省区。

表4 全国小学及初中教师基本情况

1995年2001年增减

1.小学专任教师数(万人) 566.4 579.8 13.4

学历合格率(%) 88.6 96.8

8.2

专科及以上比例(%) 5.6

27.4 21.8

2.初中专任教师数(万人) 282.1 334.8 52.7

学历合格率(%) 69.1 88.8 19.7

本科及以上比例(%) 9.4

16.9

7.5

资料来源:1.教育部发展规划司“1995-200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

2.我国城乡之间,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及具有高学历专任教师比例均存在明显的差距,尤其义务教育师资队伍整体学历水平的城乡差距更为突出

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素质的城乡差异较为明显。(城市和县镇合并与农村比较,见表5)2001年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城乡差距分别为2.2和7.6个百分点,而高学历教师比例的城乡差距分别为20.7和14.2个百分点。可见农村与城镇初中、小学高素质教师在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方面的差距较大。

3.2001年我国中小学代课教师数量较上年有所增加,其中广大农村地区占全国代课教师总数的82.37%,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表5 2001年分区域分城乡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状况

 单位:(%)

 地区

 东部地

 中部地

 西部地

 合计

 区平均

 区平均

 区平均

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96.81 98.25  97.32  94.40

其中:城镇  98.26 98.74  98.27  97.41

农村

 96.04 97.91  96.87  93.10

农村与城镇的差距

 2.22  0.83

 1.40  4.31

(百分点)

2、具有大专及以上学 27.40 32.47  27.31  21.18

历的专任教师比例

其中:城镇  40.94 44.38  41.63  34.20

农村

 20.25 24.20  20.67  15.58

农村与城镇的差距

 20.69 20.18  20.97  18.62

(百分点)

3、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88.81 90.96  88.45  86.03

其中:城镇  92.32 93.34  92.36  90.47

农村

 84.74 87.44  84.71  81.40

农村与城镇的差距

 7.58  5.90

 7.65  9.07

(百分点)

4、具有本科及以上学 16.95 19.85  16.56  13.04

历的专任教师比例

其中:城镇  23.51 26.15  23.39  18.95

农村

 9.35  10.50  10.07  6.88

农村与城镇的差距

 14.16 15.65  13.32  12.07

(百分点)

资料来源:(1)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0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

注:(1)初中高学历教师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

(2)小学高学历教师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

2001年,全国中小学共聘用代课教师70.5万人,占岗位教师总数6.6%;其中农村中小学代课教师58.0万人,占农村中小学岗位教师9.6%。与2000年相比,全国中小学代课教师总数增长了5万人,其中小学增加3万人,中学2万人。2001年,山西、湖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等省区小学代课教师比例均超过10%,其中大于20%的有广西(29.63%)、西藏(29.26%)、陕西(22.4%)。

代课教师主要分布在农村学校和教学点,2001年我国中小学70多万代课教师中有82.3%分布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在山区、牧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农村学校和教学点尤为集中。由于这些地区工作、生活条件困难,加之县、镇、乡财政难以承担中小学教师工资,导致中师、高师毕业生下不去,稳不住,而代课教师多数又不具备合格学历,因此代课教师数量的上升使我国上世纪末已经基本解决的民办教师问题又以代课教师的形式出现,对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带来一定影响。

三、政府不断加大义务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投资力度,但初中大班额问题仍然严重,全国仍有相当规模的危房,中小学办学条件依然困难

1.小学超大班额问题有所改善,初中超大班额问题表现突出

小学超大班额问题虽然有所改善(可能因统计口径差异形成,2000年51人以上为超大班额,2001年56人以上为超大班额统计),从15.4%下降至10.6%,但问题仍很突出。2001年全国小学超大班仍有39.3万个,在读学生至少超过2199.0万人,占小学学生总数17.5%。小学超大班额问题集中反映在一些中部地区人口大省上,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五省的小学超大班额比例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至8个百分点。

2001年初中66人以上的超大班共有24.5万个,占全国初中班额总数21.3,超大班额比例比上年增长5.3个百分点,在读学生约1619.0万人,约占初中在校生总数的1/4。就普通初中超大班额比例而言,仍是中部地区问题明显,湖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西五省的超大班额比例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至21个百分点。

从小学和初中超大班额的城乡分布比较看,小学超大班额问题较为突出的是城镇,这可能与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以及城镇部分教育数学质量较好的小学吸引并聚集大量学生所致;初中超大班额问题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县镇,其平均超大班额比例近25%。“九五”以来,我国县镇初中班级数累计增长了75%,而县镇初中学生数却累计增长了92%,将近翻了一番。近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加速了城镇人口的集聚,而初中学生聚集更使优质教育资源显得短缺,加之初中教育普及进程的加速推进,初中校舍建设跟不上学生的增长速度,导致初中超大班额问题逐年加重,如不有效解决,将会影响我国初中的教学秩序与教育质量。

表6 2001年分城乡小学和初中超大班额情况

合计 城市 县镇

农村

1、班级总数 3706563

398854

543458 2764251

2、每班超过56人及以

上的班级数 392684

98100

120431  174153

3、超大班额比例(%)

10.6 24.6 22.2

6.3

4、班级总数 1153798

211156

390913

551729

5、每班超过66人及以

上的班级数 24533933456 94099

117784

6、超大班额比例(%)

21.3 15.8 24.1 21.3

资料来源:1.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0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

2.尽管实施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与“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但全国中小学仍有相当规模的危房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尤其加大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九五”以来,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继一期中央专项资金投入39亿元,加地方配套87亿元使一期工程总资金达126亿元后,二期中央专项资金安排50亿元,加地方配套资金使总投入达到72.5亿元。中央政府还决定两年内中央专项投入30亿元,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2001年底已经安排落实26亿元,加配套资金总共投入77亿元以上,累计改造危房面积1222万平方米。这些大工程对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全国中小学部分农村地区办学条件依然十分困难。

2001年全国小学和普通初中共有校舍87023.1万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5267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6.7%和4.9%。目前我国中小学危房大都分布在农村地区,2001年全国农村中小学(小学和初中)危房总面积达4011.0万平方米,占全国中小学(小学和初中)危房总面积76.2%,全国农村小学、农村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达8.1%和6.0%。

3.校园网建设初见成效,中小学推进网络化和信息化的任务仍相当繁重

2001年,全国小学和初中已建立校园网的学校分别为7266所和3714所,占小学校数和初中校数的1.5%和5.7%,城市和县镇学校建立校园网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学校。2001年全国小学生平均28人拥有一台计算机,初中生平均29人拥有一台计算机。当前我国中小学已建立校园网的学校比例和生均计算机拥有量均比较低,推进网络化和信息化的任务仍相当繁重。

四、政策建议

1.坚持落实“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要求,鉴于全国区域之间的差异性,以积极进取,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新三类”地区提出不同的义务教育发展分类要求,推进不同地区义务教育健康持续地发展:即占全国人口15%左右、未实现“两基”的贫困地区,以打好“普九”攻坚战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占全国人口50%左右、已实现“两基”的农村地区要切实抓好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和水平工作,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扩大普及程度、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改善办学条件为重点;占全国人口35%左右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要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

2.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始终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作为各级政府的首要责任和财政投入的重点,积极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规范财政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落实专项基金,实施好“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重大工程,加强发达地区对贫困地区的对口支援等,打好“攻坚战”,继续扩大全国普及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攻坚”也要贯彻实事求是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普九”、“普六”还是“普三”、“普四”目标。

3.“十五”初期,全国将迎来初中在校生规模的高峰期,鉴于初中办学条件本身就十分紧张,危房率和大班额比例持续偏高,初中教育更将处于数量规模压力的紧运行状态,建议各地区一定要贯彻实事求是,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发展方针,切实做好巩固普及成果的工作,切忌盲目追求“超额”或“提速”完成既定发展规划目标。

4.加强依法治教力度,落实贫困生的扶持政策,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初中辍学问题,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学生巩固水平。

标签:;  ;  ;  

我国义务教育大众化进程及问题分析_农村教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