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地铁车站;客伤;易发因素;措施
1地铁车站客伤的易发因素分析
1.1客伤发生位置
发生位置大方向按客流大小站、换乘站、枢纽站进行分类,站内再细致分为:站厅公共区、站台公共区、电扶梯、站台空隙、屏蔽门、出入口平台、闸机等。通过对客伤所发生的位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首先,易发生客伤的位置,扶梯占38%,楼梯占10%屏蔽门占9%、车门占10%;其次,扶梯上发生客伤主要由乘客携带大件行李、推婴儿车、未站稳扶好等自身原因造成。对以往的扶梯客伤案例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往上行方向的扶梯客伤占75%,下行方向占25%,上行方向的乘客“安全意识”较薄弱;再次,楼梯上发生客伤主要因为乘客“踩空”梯级造成,下楼梯方向的占90%,上楼梯方向的占10%,主要是由于往下楼梯方向的乘客因为看到站台列车进站想赶车而造成;最后,屏蔽门、车门发生客伤往往是因为乘客抢上抢下而造成,主要出事地点出现在早、晚高峰上、下行线靠近楼扶梯处的几档屏蔽门。
1.2客伤发生时间
首先,晚高峰发生客伤的比例比早高峰高,平峰下午时间段的比例比其他时间段高;其次,早高峰发生客伤的主要原因为上班族赶时间上班,晚高峰发生客伤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工作后身体疲惫,平峰时间段主要是由于携带大件行李未扶稳站好、小孩玩耍等。
1.3受伤人群
l)老人。老人由于本身行动不便,加之老年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较高,地铁站内的快速人员流动、拥挤等都会导致其因来不及反应而受伤。2)小孩。小孩由于天性爱跑动,而且对于地铁设备存在着普遍的好奇心,因此容易在穿梭的人群中摔倒受伤,部分推婴儿车的乘客为图方便,存在使用电扶梯运送婴儿车的现象,容易导致婴儿从车内足失落,或者车轮卡住扶梯导致人员堵在扶梯里摔倒,压倒其他乘客,甚至群体伤亡。3)孕妇。孕妇作为特殊群体乘客,应特别给予关于,尤其是站厅进出闸机的位置应增加相应的广播、告示提醒及人员引导,避免夹伤胎儿。4)特殊病人。环境的因素导致精神类疾病的乘客和心脑血管乘客的病症复发摔倒,造成伤亡。
2防止地铁客伤的难点
2.1安全宣传
地铁车站设备密集,除设备本身的安全系数问题外,乘客能否正确的使用也是导致客伤发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地铁内各类设备的安全系数,并能够通过有效的宣传、安全提示标识、人为的提醒等办法来降低客伤发生的几率是工作中的重点。但是想做到以上这几项必须进行持续性的技术投入、宣传投入、物资投入、人员投入等,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地铁车站的运营成本。
2.2客流庞杂
地铁车站人流高度密集,并且通过分析,每一类人群,不论是按其生理属性划分,还是是社会属性划分,都有可能成为客伤事件的载体,给日常的提醒、提示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如何尽可能地对每一位乘客做到及时提醒、宣传教育成了防止客伤发生的一个难点。
2.3客伤取证
在地铁客伤的相关证据和资料的收取,除了通过监控录像、设备技术数据分析、客伤原因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外,往往还要通过第三方人证支持,但很多时候旁观者与知情者未必愿意配合取证工作,或者他们的描述不够客观准确,发生客伤的时候,第三方目击证人大多数为了赶火车,赶时间不愿意配合调查和取证,或者取证工作敷衍了事,这些都对取证造成了困难。
2.4责任划分
大部分客伤都可以通过举证调查来明确责任归属,但是由于乘客的伤害是在地铁车站范围内发生的,伤害的原因也比较复杂,有可能是其自身健康原因及不安全的行为,也有可能涉及刑事案件。同时,受伤乘客也常常会利用各类手段,如散布不客观的信息引发有导向的社会舆论;在地铁车站内游行滋事、对运营造成阻碍,以寻求地铁公司的额外补偿。作为承载市民出行使命的地铁公司往往会予以适当的妥协来保障地铁的正常运营秩序。这些都给地铁站客伤管理造成很大的困扰。
3改进措施
3.1加强事前控制
一方面加强对关联设备的质量安全检查。对于车站来讲要定期与设备部门沟通,确保扶梯、屏蔽门、闸机等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另外着重考虑对使用年限较久的设备设施的重点检修、维护。另一方面,加强对于客伤发生涉及设备的建造标准、生产厂家的数据记录,并形成历史大数据用于指导后续设备的采购。对于车门屏蔽门经常发生的夹人客伤,可以学习伦敦地铁,考虑在大客流车站屏蔽门上加装关门倒数装置,让乘客可以从视觉上看到关门倒数,或者列车载客分布情况可视化,一定程度上引导乘客合理登车,降低因冲门夹人造成的客伤。
3.2采用细致化管理手段
每个大客流地铁站都应该按照自身情况,细化客伤管理工作,要做到每站都有预案。某市火车站为例,2016年—2017年共发生130件客伤事件,其中由扶梯引起的占81件,而发生的时间则集中在上午9点到晚上7点,基于此,该市火车站地铁站设置了扶梯岗位,每当乘客乘扶梯时,都要出言提醒。因为火车站是乘客的集散地,很多乘客都拿着大包行李,这类乘客乘坐扶持不仅自身不安全,也会影响到其他乘客,此时工作人员会出面劝阻,建议他们乘坐垂直电梯,以此避免客伤发生。有些大客流地铁站属于换乘站,所以换成通道客流很多,可能并没有扶持,这样就不必重新设置扶梯岗位,只要在客流高峰期的时候顶岗即可,如上午7点到9点,晚上5点到8点。
3.3完善事后反馈
目前客伤管理中,对于事后管理已经相对较为全面,包括明确了客伤后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处置重点要点,这里针对事后反馈提出建立车站客伤管理评价体系的再深化措施。现有的客伤评价指标是客伤发生率,即案件与客流之比,分设不同档级评定优秀合格。对于大客流车站来说单一指标对客伤管理仍然不足以全面有效地提升促进客伤及客运安全的管理。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较为完整全面的车站客伤管理评价体系。具体分为基础管理和客伤情况分析,其中基础管理包括客伤台账情况,客伤案件上报及时情况和客伤资料收集完整情况,客伤情况分析包括客伤发生率、设备故障造成客伤比例、车站管理不当造成客伤比例、索赔客伤比例和赔付金额情况。
4结语
地铁扶梯客伤的预防与控制关系地铁安全运营。特别是大客流车站的客伤管理是客伤管控的重中之重,各大客流车站应主动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大数据深入分析客伤情况,并能够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真正地落实事前控制,事中处置和事后反馈三大维度的防控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客伤案件,推动客运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刘莲花,龙武平.地铁扶梯客伤事故的成因及预防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2011(5).
[2]陈雄文.对广州轨道交通客伤事故的分析与思考[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3).
论文作者:赵映芃1,王四维2,仝豫东3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7
标签:乘客论文; 扶梯论文; 地铁论文; 客流论文; 车站论文; 生客论文; 发生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