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视野下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论文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视野下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论文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视野下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李东明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 要 ]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对于国家安全、稳定与发展有着极端重要意义。苏联没有重视、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渗透提供了便利;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未能科学提炼、概括和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本国青年的实际需要相背离。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导致青少年价值迷茫、下滑乃至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全面崩溃;苏联、东欧国家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失误与弱化导致悲剧性后果。由此得出启示:一是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二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三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关键词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

东欧剧变,原因错综复杂,很多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予以深入探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尽管如此,有一点可以肯定,东欧剧变并不是由于敌对势力的侵略,而是来自内部的自行瓦解,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即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及其执政的共产党未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发挥社会主义优势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言,“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何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考察苏东国家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总结教训基础上理解和把握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规律,既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也关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命运。

一、苏联未能重视、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资本主义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渗透提供了便利

苏维埃俄国建立初期,执政的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面临的难题错综复杂,不仅要克服战争环境和物质极端匮乏所带来的诸多困难,还要领导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舆论层面,不仅要粉碎敌对势力对新生苏维埃政权的种种质疑与污蔑,还要在民众中开展共产主义教育,凝心聚力。为了坚定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号召大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列宁在批判旧道德和个人主义基础上阐释了共产主义道德观,为苏联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奠定了主基调和政治基础。在列宁看来,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就是“为巩固和完成社会主义事业而斗争”[2]。由于布尔什维克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原则、共产主义道德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教育和灌输,俄国青少年逐渐认同俄共(布)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实践路径,许多青年受到感召,纷纷申请加入共产党和共青团,涌现了许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骨干、模范人物和先锋战士。通过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带头示范以及全国工农大众的艰苦努力,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战胜了凶恶的敌人,克服了艰难险阻。

列宁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尽管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未能注重研究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致青年主体思想认识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列宁更多地强调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认识,零散分布在他对苏联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论述之中,涉及到某些具体内容,比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不计报酬和个人得失的牺牲精神等等。但列宁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并未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缺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门阐述、凝练与概括,更未注重研究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致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含混不清。

列宁之后,诸多优秀的价值观念逐渐被忽视或抛弃,取而代之的是阶级斗争尖锐化、思想僵化、个人专断、个人崇拜、教条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动摇。斯大林时期,由于对核心价值观的类属问题认识不清,苏共陷入了“万能理论”的误区,基本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对青年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将核心价值观的阶级属性绝对化、泛政治化;二是片面强调国家、集体和领袖的价值,忽略个体价值诉求,挫伤了青少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在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上,强调以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为主,简单说教,缺乏对青少年心理动态的把握。所有这些做法,不但很难让青少年信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而引起反感,并逐渐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空心化。赫鲁晓夫时期,对斯大林进行全盘否定,进而否定列宁,使得苏联社会主义实践逐渐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原则,导致在实践中屡屡受挫。赫鲁晓夫的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从斯大林时期过分强调核心价值观阶级属性走向过于淡化核心价值观的阶级属性和政治意义的另一个端,在现实生活中,引起了强少年的思想混乱和信念动摇。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整个国家集权专权严重,个人崇拜盛行,在社会领域逐渐形成了特权阶层和既得利益集团,在意识形态领域不断压制不同意见,思想迷信、僵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方面,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严重,导致“怀疑和不满社会主义的呼声日渐高涨,人们极度不相信党和政府,对党所描绘的发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美好前景失去信心,他们的工作热情普遍消退”[3],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对苏共及其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和支持度严重下滑。

在当时的苏联高校,青年大学生对苏联的官方教育宣传基本采取拒斥的态度,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观念淡薄,共产主义理想信仰严重缺失。苏联官方虽然也意识到价值观念领域的危机并为此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积弊难返,收效甚微。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加强对苏联青年的价值观念渗透力度,不断产生新的概念,方法灵活,途径多样,既强调渗透的重点性也强调渗透的普遍性。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电台针对苏联青年编排节目,加强价值观渗透的实效性。当时的苏联高校学生大多偏爱西方广播电台节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极具重要作用,该作用是通过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以及与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的不断斗争中得以实现的。因此,只有结合本国实际科学凝练和合理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够动用报刊、网络等舆论宣传工具,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影响力,提高整合社会思潮和价值的能力,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苏东国家在核心价值观宣传方面,流于形式和教条,与本国实际和民众需求背离。苏联在斯大林、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掌权时代,社会意识形态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提出了超越社会发展实际的价值观念。斯大林把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看的极其短暂,提出了脱离实际、急于过渡的思想,赫鲁晓夫提出了共产主义建成论,勃列日涅夫提出发达社会主义,但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却提出了苏联是“异化的”和“变形的”社会主义,导致青年普遍对苏联社会主义事业产生严重质疑。

20世纪8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更加凸显。核心价值观方面,突出问题是青年对社会主义普遍产生了质疑,出现了社会主义信仰危机和苏共认同危机。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试图通过改革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拾民众对苏共、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但是在改革过程中,戈尔巴乔夫开启了自己难以掌控的信息公开化、价值观多元化的闸门,最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致命伤害。在戈尔巴乔夫“民主化”和“公开化”改革的推动下,苏联废除了长期施行的书报检查制度,思想领域酝酿许久的各种社会思潮粉墨登场,竞相发声。这就为诸多反动力量运用新闻媒介质疑和污蔑苏共及其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提供了空间与便利。由于苏共的放任态度,青年组织和团体如雨后春笋,毫无顾忌发表反苏反共反马克思主义的论点,这些青年团体在苏联民主化改革进程中和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下,东欧国家纷纷效仿苏联,从高度集权急速转向极端自由,突破了政局稳定、社会稳定和人心稳定的界限。一时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听任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占领价值观领域的阵地。色情、淫秽、凶杀、拜金等各类出版物、影视作品和精神麻醉品充斥着文化市场,西方的社会思潮、学术流派、价值观念一时间颇受青少年欢迎和追捧,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成了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面对这种情况,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范和引导,反而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大潮中自我解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就把党章原本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和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宗旨变为“匈牙利社会党是靠自己劳动而获得收入者、小经营者、匈牙利族和其他民族同胞的党”“党是毫无保留地接受人类发展普遍价值、人道主义、自由民主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组织。”[4]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迅速滑向了资本主义道路。至此,东欧各国青年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彻底崩塌,向往的是西方民主社会主义价值观。

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未能科学提炼、概括和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重脱离了青年的现实需要

在20世纪50至8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开启了改革闸门,试图实现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本土化,但并未从根本上摆脱苏联模式,最终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影响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本国青年的感召力丧失,社会主义政权瞬间瓦解。

总体来讲,中国共产党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教育上采取了正确的方式,科学凝练和合理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限度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实效性。但仍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边界问题,避免“万能理论”的诞生。同时,在价值观念领域斗争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必须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既不能填鸭式的灌输,也不能流于形式和简单说教,而是要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具体实际,准确把握青年心理和现实需求,做到有理、有据、有度、有效。

二战后,社会主义不再囿于苏联一国区域,开始向东欧等地扩展。在苏联影响下,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八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同时强调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相对抗的国际背景下,这一良好愿望并未实现。

当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整体是封闭的,他们以“发达社会主义”为基调,长期进行价值观宣传和教育,未能将一些进步社会思潮纳入到核心价值观,致使本国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降低,反而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物质和经济优势趋之若鹜。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漠视本国青年的现实需要,生硬移植苏联核心价值理念,严重脱离青年实际,极大降低了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在国际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唯苏联马首是瞻,亦步亦趋,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对抗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但也助长了苏联大党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为后来苏联直接干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本土化的尝试埋下了祸根。

我们一向提倡实事求是,文稿工作也当遵循这个原则。文风也是作风的组成部分。文风实,作风才可能实。文案尚能造假,工作还有几分真?对公文抄袭说“不”,这是必须的,它不仅可以整治在文稿上弄虚作假的歪风,还可以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心,提醒人们时时处处“老实”为上。查文风,正作风,以小带大,但愿能从痛处触动某些人,由此产生良好的连锁反应。

赫鲁晓夫时期,肆意批判斯大林,同时开始所谓的社会主义改革,这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审视过往、纠正错误,尝试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也开始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进行了核心价值观建设。首先,改革打破了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神话,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并非一劳永逸,要重视民主和法治之于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其次,改革打破了个人迷信,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价值诉求,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再者,改革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缓和了国家矛盾,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繁荣。但在改革过程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本土化的努力,遭到了苏联方面的压制。在两大阵营对抗的背景下,苏联担心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以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意识形态变革,不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一致,最终采取间接或者直接军事干预的方式,将东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本土化的尝试给扼杀了。

为了对抗资本主义,应对各种风险和威胁,在苏共授意下,多国共产党于1947年成立欧洲情报局。苏共通过欧洲情报局发号施令,对凡是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道路的社会主义国家展开激烈批判,苏南冲突即是其一。迫于压力,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移植苏联模式。在核心价值观建设问题上,由于必须效仿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基本都没有科学凝练、概括和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是以抵御资本主义阵营攻势为名,对内加强民众特别是青年的思想教育和舆论管控,对外强烈批判西方价值观。为了维护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苏联直接干涉下,展开了大规模的“清洗运动”,大搞个人崇拜,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盛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虽然表面上高度重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长时期搞教条主义,生搬硬套马列主义词句、以马克思主义裁剪现实,特别是长时期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将苏联领导人的讲话和指示奉为圭臬,严重脱离本国实际,照搬苏联文化专制主义,报刊舆论严格管控,思想僵化封闭,引起了本国青年的厌恶与反感。

重“硬实力”轻“软实力”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幅提升,与资本主义阵营形成了势均力敌的局面,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未能着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从未致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和建设,也从未科学凝练和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原则和核心价值观概念的模糊不清,直接影响青年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与信仰。在历史紧要关头,青年由于缺乏核心价值观的凝聚,思想混乱,质疑、否定和攻击社会主义,成了民主化改革的生力军。在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攻势下,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缺乏核心价值观构建和民族心理优势,在国际对抗中分崩离析。

需要指出,苏联虽然意识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并未真正着力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到20世纪50年代,苏联理论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科学社会主义”人为对立,否定从价值视角探讨社会主义,片面强调从科学角度分析社会主义。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秉持“社会主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科学论”相对立、将价值考量与价值追求排斥在社会主义之外的观点,必然导致苏共在实践中未能真正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结果是一方面导致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缺乏明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共产主义信仰动摇;另一方面为资本主义价值观对苏联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渗透提供了便利。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开始走社会主义道路到滑向资本主义道路,始终未能摆脱苏联模式束缚,未能结合本国特色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缺位,导致青年思想混乱和信仰动摇,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丧失了执政的思想基础,最后在自我解构中分崩离析。

三、苏东国家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现实启示

东欧剧变随着时间推移离我们愈发遥远,但警钟长鸣。通过考察苏东国家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凝练,导致民众特别是青年的价值观念混乱。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苏东国家先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组成了庞大的社会主义阵营,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两大阵营相互对抗又相互并存的国际格局。在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敌视、压制和颠覆的情况下,与资本主义竞争、斗争是苏东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伊始的首要任务。长时期以来,出于竞争的需要,苏东社会主义国家高度重视政治和军事建设,致力于提升能够压制资本主义的“硬实力”,而较少研究、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较少重视理论观点创新、民族心理建构、价值观念凝练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长期以来,苏联模式阻滞了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虽然屡经改革,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真正摆脱这种模式的束缚。权力过度集中的政治模式,致使核心价值观建设存在缺乏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不足,引起了青年的普遍质疑。在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问题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采取脱离生活现实的道德说教方式,致使核心价值观抽象化和空心化并逐渐失去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种情况下,东欧各国民众和青年中的很多人对过度集权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一直存有抵触情绪,加之战后东欧各国在改革历程中不断受到苏联大党主义、大国沙文主义的干扰,使得这些国家反对苏联的民族主义情绪不断高涨。因此,当戈尔巴乔夫提出民主化和公开性改革之后,东欧各国对原有社会主义制度模式的批判掀起了高潮,要求改革甚至抛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潮泛滥成灾,西方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在青少年群体中间迅速蔓延。

虚拟现实技术,即借助计算机仿真系统、三维动态技术、传感技术创建虚拟世界的一种技术,其能对真实环境进行模拟,带给使用者真实的空间感受。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虚拟现实技术也实现了一定突破,凭借其优秀的交互性、自主性、存在性、多感知性特点,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中,而土木建筑工程行业就是该技术的受益者之一。

揆览历史,我们应看到,执政党长期执政,并不仅仅是要注重经济、社会发展,还要重视对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阶段,我国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形势严峻。因此,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当前我国极具重大意义的紧迫性课题。

(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实效性

仿真结果表明,在2~4 GHz的频带范围内,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回波损耗小于-8 dB,输出回波损耗小于-10 dB。频率为2 GHz时,增益取得最小值为30.6 dB,频率为3.15 GHz时,增益取得最大值为31.9 dB,增益的平坦度小于等于1.3 dB。噪声系数的最小值为0.75 dB,此时频率为3 GHz。噪声系数的最大值为1 dB,此时的频率为2 GHz,即在工作频带内,噪声系数的取值不大于1 dB。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稳定系数μ大于1时,低噪声放大器处于绝对稳定的工作状态,通过仿真的结果可知,在整个频带范围内,稳定系数大于2.6,因此保证放大器不会被自激等不理想因素所影响。

与苏联相同的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都不同程度提出了超越本国发展阶段的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宣传纷纷效仿苏联,脱离本国青年的现实需要。可怕的是,在戈尔巴乔夫民主化改革的影响下,在西方价值观粉墨登场并对青年思想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历史紧要关头,这些国家基本上采取了放任态度,任由多元价值观念分化和蚕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观念领域逐渐丧失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直至消亡。因此,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界限、创新载体、拓展方法、优化环境,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迫切要求。

四要持续提升公共实训基地服务效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职业培训发展状况,不断提高公共实训基地服务效能,建立企业、培训机构、劳动力市场和公共实训基地紧密联系机制,对公共实训基地实训项目进行动态管理,提升技术标准和设备设施先进水平。要进一步开拓思路,努力创新公共实训基地管理运行方式,积极推行BOT、BT等代建方式,鼓励有品牌知名度、有经济实力、懂经营管理、擅长培训的企业或者社会培训机构进行投资建设或者参与运营管理,委托社会专业机构对实训设备设施进行维护管理,促进公共实训基地不断提升经营活力和综合效益。

(三)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鉴于西方价值观不断对青年渗透的严峻形势,我们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只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并存事实尚未改变,只要西方势力演变社会主义的图谋尚未放弃,两制价值观念之间的“刀光剑影”和“炮火硝烟”就不会消弭。

谣盐: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区突发9.0级大地震后,位于本州岛福岛的核电站发生爆炸并出现核泄漏;由于外界盛传服用碘盐可以抵抗核辐射,从而引发中国大陆民众大量抢购、囤积碘盐。类似“服用碘盐可以抗辐射”及“此后一段时间内生产出来的盐将受到核污染”的说法并无科学依据,只是一部分人制造的谣言。又因为此事与盐有关,并且“言”与“盐”谐音,故以“谣盐”代替“谣言”。

在现实生活中,夸大两制之间的价值观念斗争不利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目标的实现,但忽略两制之间价值观念的斗争,则是极度危险的,极容易掉进资产阶级设置好的理论陷阱里。东欧剧变,固然有内在的原因,但是西方国家的价值渗透是不可忽视的外在原因。历史表明,前苏东国家,面对西方价值渗透的凌厉攻势,既未高度重视也未采取有效举措对本国青少年进行价值规范与引导,更未能有效抵御西方价值观在本国青少年价值认知中的理论建构,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虚化和分化。戈尔巴乔夫民主化改革时期,苏共甚至以破除价值垄断为名,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行价值多元化改革。尤为严重的是,将学校的马列主义课程取消,彻底放弃对青年的价值观教育。如此这般,苏东国家中的绝大多数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兴趣阑珊。此外,苏东国家未能高度重视现存以及涌现的新青年组织,对其疏于监管和引导。1988年,戈尔巴乔夫甚至在会上公开强调,非政府组织的激增是改革显著特点之一,默许在非政府组织的基础上成立新的政党和反对党,实行党争民主。这种背景下,诸多青年组织成为西方社会对前苏东国家青年进行价值渗透的重要载体,对其利用以消解和颠覆苏东国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实地调研,行政分割和景区体制机制障碍是阻碍地区间及地区内部旅游合作的关键症结。如在A级景区分布最为密集的永济市,隶属于市文物局管辖的蒲津渡遗址与邻近的隶属于山西鹳雀楼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的鹳雀楼、普救寺、神潭大峡谷等景区并没有旅游合作。

以史为鉴,对于目前的中国而言,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仅关系青年一代的成长,也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青少年学生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培养十分重要。因此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要求我们从国家生存、发展的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重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果赞同或纵容“意识形态淡化论”“价值观教育中立论”“西方价值观就是普世价值”等,放弃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无异于自毁长城,危害极大。

因此,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年认同度,立足青年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征,持续关注青年的现实需要,针对新时代新形势新实践新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与发展,不断增强其吸引力和凝聚力。

根据CCK-8检测结果计算OHT在各细胞中的IC50值。结果显示,OHT对MCF-7和T47D细胞 的 IC50值分别为(6.6±0.36)μmol/L和(10.3±0.25)μmol/L,而耐药细胞MCF-7R和T47DR的IC50值分别为(12.1±0.42)μmol/L和(17.5±0.35)μmol/L。统计分析结果提示,耐药细胞MCF-7R和T47DR的IC50值明显高于其对应的敏感细胞(t=17.40,P<0.001;t=11.45,P< 0.001)。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0.

[2]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00.

[3]郭永胜: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意识形态僵化和持不同意见者运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1).

[4]方雷、蒋锐:政治断层带的嬗变:东欧政党与政治思潮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193.

[中图分类号 ]D4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3297(2019)03-0011-06

[作者简介] 李东明,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生活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18CKS028)、教育部2017年度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重点项目“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研究”(编号:17JDSZK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郑百灵

标签:;  ;  ;  ;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视野下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