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地引起人们的重视。现阶段人们已经知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丢下对环境的保护,但是我国的中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观念仍然较弱。高中生在生态环境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课堂上学习教材内容来树立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因此高中生在对生态环境的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文化思维来培养自身的生态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良好的生态习惯和在校园内与同学共同建设校园的生态文化。本文中重点分析了培养当下中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观念的重要意义,来告诉当下中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仅可以保护当下的生态环境,还可以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当代高中生;生态环境;生态意识;具体措施
引言:
随着当下全球变暖这一现象导致国际上局部地区的自然灾害频发,同时我国生态环境的问题也逐年地凸显出来。因此国家政府和有关部门意识到了保护当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国家明文规定这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提倡人与自然共同发展,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同时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将国内外保护环境的经验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相结合,来制定出既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又能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绿色发展道路。生态文明的教育终究是对人类进行的一场重要的德育教育,因此对于当下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渐成型的中学生来说,学习生态文明的知识和理念就极为重要。
一、培养当下中学生生态环境观念的重要意义
中学生学习生态环境观念并对生态文明意识进行培养的过程必然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中学生在学习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需要以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为前提。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意识到只有人类与自然互依共存、互相促进,才可以保证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通过学习生态环境意识观念,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素质,这样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便可以自觉地遵守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生存规律,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保护身边的生态环境。
但是当下中学生在学习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往往无法树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而这一部分的原因也是由于中学生往往以学业为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很少有机会参与到社会环境的保护工作中,这样就影响了中学生对环保意识和环境观念的培养。甚至部分学生不但不会对身边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还会在无意识下周边脆弱的生态环境进行破坏。因此当下中学生通过在校园内主动的学习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并通过老师教导和网上学习的方式来学习当地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当地生态环境的优势,就可以逐步的提升中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将正常的生态文明学习与各学科进行结合,这样就可以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当下中学生通过对生态环境意识观念的进一步学习,不仅仅可以将我国当下的生态教育意识做得更加完善,还可以进一步地将我国国民的生态保护观念进行强化。
二、当代高中生学习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方法
(1)在课堂上学习教材内容,并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学习生态环境的有关内容主要是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口头教授,来学习如何来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以及培养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众所周知,培养完善的生态文明意识是生态环境观念建立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学习生态环境观念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课堂的教学内容来培养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就需要对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进行培养。例如,我们需要了解当下地球人口的数量、生态环境系统的承载能力、全球温室效应全球局部地区带来的生态危机、我国当下的水体污染情况、西部地区的沙尘暴情况、当下我国的物种灭绝情况等等。同时在了解这些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我们还是要阅读有关生态文明意识的课外读物,例如阅读《寂静的春天》来了解化学污染物品会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带来怎样的影响,阅读《濒临失衡的地球》来了解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阅读《增长的极限》来进一步了解地球的生态环境的具体承载能力和未来地球生态环境的走向。通过阅读这些读物就可以进一步培养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同时还可以给自己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了解有关生态环境的具体资料和实地的情景就可以给我们带来进一步的震撼和心灵上的洗礼。
(2)在生态环境学习中,通过文化思维培养生态情感
在生态环境学习过程中如果想要培养出完善的生态环境观念,那么必然需要通过文化思维来培养自身的生态感情,只有通过生态情感体验才可以进一步的强化我们对生态文明的认知。俗话说得好,“敬天以事之人们敬畏自然,用自然世界发展之规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通过合理改造自然,才可以达到人与自然和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当下人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大自然无限制的索取,对自然资源乱采乱伐,已经严重的破坏了原先平衡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现阶段只有通过改造自然,让人类的发展过程与自然和平共处才可以保护当下的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在学习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还需要将自身的认知行为转化成个人行为,这就需要在生态文明的学习过程中加强自身的外界印象的体验。例如,我们可以在学习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通过自由组队进行登山或是徒步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带着帐篷、睡袋和背包,一路上的以尊重自然的心态来进行旅行。这样在穿梭于丛林之间时,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的开阔自身的视野,还可以获得心灵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这样还可以强化自身对生态环境观念教育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身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与自然的亲近感,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真切感受来培养自身对自然的亲近和喜爱。例如,我们可以在丰收的季节去城市郊区来感受农民丰收庄稼时的喜悦、去辽阔的草原牧场,难感受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阔景象、去广袤的森林来感受树木参天鸟语花香对自身带来的震撼,或是我们通过欣赏一些名人名画例如,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来进一步的学习前朝古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和深远的审美艺术。通过这些举动就可以进一步唤醒我们内心的生态审美观念,来培养自身对生态环境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良好的生态习惯
在学习生态文明观念的过程最重要的便是以身作则,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树立良好的生态习惯。通过身边的一件小事便可以直接地看出一个人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生态文明的意识成为生活过程中的习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这种习惯,那么学习再多的生态文明知识也是徒劳无功的。在1988年的上海大规模爆发的甲型肝炎,正是由于当地生活的人们使用了严重污染的贝壳类生物。而被肯定生物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便是由于人们不注重保护身边的自然环境,从而导致当地水源受到严重的污染。因此,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以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地遵守当下的生态文明规章制度。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用电、将废旧的电池及有害物品自觉地垃圾回收、节假日周边地区充当志愿者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拒绝高档消费,这样使用文明的生态消费的方式就可以确保消费方式不会超过于自然的承载能力。
指导老师:倪安培
参考文献
[1]徐美贞.当代高中生的生态环境观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7(10).
[2]郭伟,王金荣,李碧华.当代高中生的生态环境观念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论文作者:刘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生态环境论文; 生态论文; 过程中论文; 意识论文; 中学生论文; 观念论文; 自然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