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分组管理模式在儿科输液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施论文_吉云兰,郁红霞,曹慧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226001

【摘 要】目的 探讨分区分组管理模式在儿科输液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基于输液流程将儿科输液室分为三个区域:治疗区、注射区、输液区,每区设组长一名,制定组长岗位职责,并对分区分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质量控制。比较分区分组管理前后儿科输液室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护理纠纷投诉发生率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实施分区分组管理前输液室护理安全不良事件1例,护理纠纷投诉2例,实施后未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护理纠纷投诉1件,较实施前下降50%,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较前提高。结论 分区分组管理模式能够保证儿科输液室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投诉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分区分组;儿科输液室;护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317-02

儿科输液室是医院服务窗口,它具有人群流动性大、服务对象为儿童、护理工作具体性、直接性,护患接触零距离等特点,加之儿科输液室年轻护士居多,在护理安全意识、护患沟通及技术水平方面均存在不足,因此更易引发护理安全事件及护患纠纷[1]。因此在护理工作高风险、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薄弱的情况下,如何做好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成为护理管理者高度关注的问题。我院儿科输液室自2015年7月起将分区分组管理模式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中,有效地杜绝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现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儿科输液室独立设立,承担门诊及急诊患儿治疗、急救及护理工作,日输液量为400人次左右,高峰期可达770人次,护士承担输液量巨大。目前在岗护士21人,平均年龄29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6名,护士10人,工作3年以下护士占43%。

2 分区分组管理模式实施

2.1 实施方法

2.1.1 分区分组管理模式的构建 ① 组织构建 成立分区分组管理模式实施小组,由儿科输液室护士长担任组长,两名主管护师及一名高年资护士担任组员,两名主管护师必须为科室带教老师,三名护士均为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成员。②组织模式 实行护士长领导下的组长、护士分区分组管理模式。在护士长领导下,按照省市及护理部对输液室的工作要求,结合本科室实际工作出发,制定组长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每周对分区分组管理模式实施质量跟踪检查及考核工作。

2.1.2分区分组 ① 分区 基于输液流程将儿科输液室分为三个区域:治疗区、注射区及输液区。其中治疗区负责配置输液患儿补液;注射区负责所有患儿静脉穿刺操作;输液区由6个输液厅组成,每个输液厅设置20-30个输液小床,负责输液患儿输液过程中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突发事件处理、更换补液及拔针。各区域之间均有醒目的指示牌标记区分,输液厅小床均粘贴醒目的编号标志。② 分组 根据分区设立3个小组:治疗组、注射组、巡视组,每组设组长1名,每组3-4名护士。组长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本专科工作至少3年;具有一定的沟通交流及管理协调能力;具有业务技术指导能力。采用自荐与全体护理人员共同推荐的方法,结合日常工作质量进行选拔。

2.1.3 制定组长岗位职责 (1)治疗区组长职责 为三区总协调护士,承担输液室的组织、协调、指挥职能,负责当班时段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参加并组织配合各种抢救,调解护患纠纷,接待护理投诉,重要护理工作及时汇报记录。同时承担治疗区环境、物品管理,督查治疗区护士补液配置规范执行情况,对所有配置补液的质量、签名进行检查并使用移动手持电脑设备(PDA)进行扫码核查医嘱是否相符,根据各区工作量实时调度人力资源。(2)注射区组长职责 做好注射区环境、物品、秩序管理,督查护士静脉穿刺操作中查对制度、沟通交流、健康教育执行情况,对当班注射护士进行技术指导,协助完成静脉穿刺难度大患儿的静脉穿刺,遇到护患纠纷主动调解并化解矛盾,与治疗区组长沟通协助做好人力资源合理利用。(3)输液区组长职责 全面负责输液区环境、设施、人员管理,督查各输液厅护士环境物品管理、查对制度、沟通交流等落实情况,协助护士进行护患沟通交流,协调护患关系,组织突发事件的处理及输液患儿的紧急救治,与治疗区组长沟通协助做好人力资源合理调配。

2.1.4 护理质量控制 分区分组管理模式实施小组成员每周对各区组长岗位职责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同时对输液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检查存在问题组织讨论并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2.2 评价指标

2.2.1 输液室护理质量:采用我院护理部制定的《输液室护理质量标准》进行评价,包括病区环境、服务规范、查对制度、手卫生、物品管理等,每月护理部检查、科室间检查及科室自查结果。

2.2.2护理安全事件及护理纠纷发生总例数:凡因违反操作规程、制度等导致补液配置错误、换错补液等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并上报护理部的总例数;凡对护士技术操作、服务态度等所致患儿家属不满意并投诉至护士长、护理部、门诊部、院总值班发生的例数。

2.2.3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自制《儿科输液室患者满意度调查表》,针对病区环境、服务态度、技术水平、沟通交流、健康教育五个方面进行调查,每月上、中、下旬各发放一次,每次20份。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距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输液室护理质量 分区分组管理实施前(2015年1月-2015年6月间)与实施后(2015年7月-2015年12月间)各级护理质量检查结果比较。(见表1)

 

3.2 护理安全事件与护理纠纷投诉发生总例数 分区分组管理实施前(2015年1月-2015年6月间)发生1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护理纠纷投诉发生2例,实施后(2015年7月-2015年12月间)未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护理纠纷投诉发生1例,发生率较实施前下降50%。3.3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比较分区分组管理实施前后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见表2)

4 讨论

4.1 分区分组管理提高输液室护理质量与安全 根据我院儿科输液室的工作特点将其分为三个区域,各区均配备与其工作量相当的护理人力以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如何做好各区护理人员的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确保输液室护理质量和安全成为护理管理的难点。实行分区分组管理,构建分区分组管理模式,严格实行组长准入制,符合准入资质的护理人员方可担任组长,预先制定各区组长的岗位职责,在实际工作中各区组长认真落实岗位职责,做好各区护士的督查及指导工作,使护士的行为更合理更规范,有效防止护理工作的随意性,确保护理安全。同时对组长岗位职责落实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有效避免组长工作马虎或因碍于情面管理不力的现象。表1结果显示实行分区分组管理后各级护理质量检查较实施前有所提高。实施分区分组管理前护理安全不良事件1例,护理纠纷投诉2例,实施后未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护理纠纷投诉1例。

4.2分区分组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研究表明[2-3]患儿家长往往因为输液等候时间长、护士技术水平、环境拥挤、对患儿高度关注等因素导致患者满意度低,容易引起护理纠纷及投诉。分区分组管理通过各区组长督查护士工作完成质量,协调护患矛盾,提高患者满意度。治疗区组长全面负责人力资源调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最优化,避免各区忙闲不均,有效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注射区组长做好注射护士操作规范督查,防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当护士出现静脉穿刺失败时组长及时进行技术指导,极大避免因护士技术水平所致的护理纠纷及投诉的发生;巡诊区组长检查护士环境管理,健康教育及服务规范落实情况,协调护患关系,确保输液环境整洁,提高护士主动服务意识。表2结果显示实行分区分组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

4.3培养团队意识,提高年轻护士的综合素质 儿科输液室护理人员中年轻护士居多[4],加之轮岗导致年轻护士静脉穿刺水平不高,沟通交流能力不足,主动服务及团队协作意识均不强,综合素质欠缺。分区分组管理由高年资护士担任组长,护士新老搭配,高年资护士工作经验丰富,业务技术趋于成熟,形成良好的责任心,稳定的职业态度和应变能力,当出现护患纠纷或矛盾时知道如何应对,同时教会年轻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弥补护理队伍年轻化带来的不足。各区组长对人力资源合理调配,提高工作效率,各区护士能够在完成本区工作外兼顾其他区域护士工作完成情况,培养年轻护士的团队意识,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分区分组管理模式有效提高儿科输液室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投诉的发生,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培养护士团队意识,保证护理安全及质量。

参考文献:

[1]韩静,史德利,王洪侠.护理安全路径在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室的实施.护理研究,2014,28(6):2139-2140.

[2]徐燕.优化输液流程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3):56-57.

[3]汪臻华.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四川医学,2014,35(1):198-200.

[4]吴茜,曾莉,朱晓萍,等.门急诊输液室护理服务现状及护士对标准化护理服务态度的调查.护理研究,2014,28(8):2731-2733.

论文作者:吉云兰,郁红霞,曹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8

标签:;  ;  ;  ;  ;  ;  ;  ;  

分区分组管理模式在儿科输液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施论文_吉云兰,郁红霞,曹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