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要求教师要用好评价手段,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我。但就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评价来看,依旧注重对学生知识学习的“显性”评价,而忽视了关于学生个性发展“隐性评价”。因此,教师要全面、客观地应用“多元评价”,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元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3-202-01
一个人知识是暂时的、是可以不断丰富的,而一个人的个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却是持久的、意义重大的。因此,多元评价不是仅仅针对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本文重要立足多元评价,从四个方面分析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多元评价,要注意评价的预设性
教师们普遍认为课堂评价是在教学课堂中随机生成的,其实不然,如果教师想要在课堂中实现精准、贴切的评价,那么教师课前精心的评价预设是其生成的关键。因此教师需要深入地钻研和挖掘教材内容,综合分析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充分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显现的各类情况。教师只有通过预设多样化的课堂评价方案,做到评价时的从容不迫,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高效。
例如,教授“一元二次方程”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笔者要求学生不要从书中寻找答案,首先出示几组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观察后发问;“这些方程中的共同特征是什么?”,课堂氛围瞬时活跃,一位学生踊跃发言:“这些方程中都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它们的次数都是2”.,有的同学不赞同了,指出:“最后一个方程的未知数次数有1也有2,这些方程的最高次应该是2。”,笔者继续引导:“大家的表现不错,再仔细思考一下,其实离我们的答案仅缺一个要点了?”,学生们继续思考,教师及时点拨:“这类方程在方程分类表中,他们应该归为那类方程”,学生们恍然大悟:“整式方程”,原来“只包含一个未知数,而且这个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就是一元二次方程”。通过这个实例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并没有对学生的答案直接地进行正确和错误的判定,只是提前思考学生可能在判断中会出现的遗漏,通过鼓励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最终实现教学目的,继而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
二、多元评价,要落实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体为教师, 教师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裁判, 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自主性,这种评价显然不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与新课改“以生为本”的理念相违背。因此,多元评价要落实学生主体,在学生之间开展自评和小组互评,努力实现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教授学生解方程的方法时,笔者给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两个连续的偶数积是224,求这两个数。因为这个题目难度不大,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探索多样的解题方法,因此笔者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解题后,在已经预先分好的小组内进行交流。让学生开动脑筋,在互评和自评中找到多种解题方法。实验得知,有的同学提出:“我的方法好,我们可以设最小的偶数为x,另一个偶数就是x+2”;也有的同学说:“我的方法也不错,可以设最大的偶数为x,另一个偶数就是x-2”;还有的同学说:“也可以设任意数为x,进行列方程,解方程”等等。可见,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三、多元评价,要体现评价的动态性
数学教师最常用的评价方式就是对学生习题完成情况的判定正误或者进行一些课堂反馈。这种评价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出发,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意义却大大降低,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也不太注重教师的这些评价,这种近乎“静态”的评价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尽力化“静态评价”为“动态评价”,把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态度相结合,注重对学生数学课堂上的各种活动表现,正确把握和分析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能力、态度以及情感和价值观,实现评价的综合型发展。
例如,教师在课堂活动中,首先需要全面、仔细的观察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并把观察到的行为进行一一记录(笔录);其次,教师对观察到的学生数学学习行为进行深入而客观的评价,在评价中,注重对学生的参与意识、数学学习互助行为、面对难题所表现出的探究能力以及自我评价和互相交流能力的分析等;最后,教师把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全面汇总,再反馈给需要改进的学生,并对他们以后数学学习提出必要的建议。实践证明,经过分析观察和点拨的学生,对于老师的意见能及时听取,加之不断改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增高,充分发挥了“动态评价”的益处。
四、多元评价,要突出评价的长效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都是在学生完成知识学习之后的评价,一般不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因此,要达到评价对学生产生长远的影响,教师必须学会更多地注重学生的长效发展,促使教学活动的更为完整,实现教学评价对教学的持久性促进。
例如,在班级内可以制定“积分制度”,对学生的听课习惯、作业完成质量、小组交流学习情况等日常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激励。教师也可以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评价,对每组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进行一周一点评,一月一总结,使得这些评价切实与教学活动互相结合,让小组间处于长期的竞争状态,并引导小组间的互相学习、扬长避短,真正地发挥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实现长时评价。
结语:多元化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它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无可厚非。但多元评价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因此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与优化,促使评价更为有效和精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红. 基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发展性学生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2]向丽桦. 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多元化评价及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论文作者:刘彰宇琛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3月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评价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方程论文; 偶数论文; 课堂论文; 数学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3月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