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廖俊杰论文_廖俊杰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廖俊杰论文_廖俊杰

廖俊杰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实验初级中学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是以老师为主体,课堂教学采用满堂灌的模式,这种模式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难以调节课堂的学习的氛围,导致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而且由于初中的数学知识对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初中生难以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所以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能够使对数学知识了解较为透彻的学生能够将一定的学习技巧传授给难以将数学知识合理运用的学生,从而形成"以兵教兵"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模式

引言: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经过相关研究得出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能够提升课堂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对数学教授知识过程中的注意力,从而能够提升对数学知识的领悟力。同时还能够使初中生培养出乐于助人、自主学习、互帮互助的品质。但是这种模式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程上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应该根据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分组缺少科学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虽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好处,但是目前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分组的模式缺乏一定的标准性,而且不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所以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一般老师分组学习的方式都是采用前后座位的分组模式,虽然这种模式能够使小组之间交流更为便利,但是却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力,如果某个小组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弱,那么即使将小组内学生掌握的所有知识进行整合也不会讨论出正确的观点。这种分组缺乏科学性的模式会大大降低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的效率[1]。

(二)小组合作模式的形式化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老师为了能够使小组讨论更为便利,会将传统的桌椅摆放模式进行调整。一般会采用T型或是长方形。但是现阶段虽然将课桌的摆放方式进行了调整,但是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将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只是将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形式化。

(三)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学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目的就是能够使学生们能够相互帮助共同,从而提高自身对数学知识的领悟和应用能力。并且能够将老师布置的作业或是提出的问题能够找出标准的方案。但是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却难以实现该目标,主要是由于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对一些数学知识领悟力较强或是较弱的学生,能力较强的学生会解答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能力较差的学生只能将一些简单的资料进行整理或是计算,但是这种形式却难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而且对使学生产生依赖心里,不能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成绩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缺少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老师的指导往往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深入了解数学知识。但是在如今的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老师只是将问题分配给各个小组,却没有观察各小组之间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了解和研究的进度,从而对每个小组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种现象的出现会使学生难以在小组讨论中得出问题真正的答案,而且会使学生的思维向着错误的方向迈进。因此,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老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且根据各组的进度提出相应的指导性意见或建议,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达到预期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构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合理化建议

(一)领悟小组学习的核心,创造小组学习的良好氛围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首先,需要老师领悟小组学习的核心目标,其次,在进行备课或是讲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来制定讲课的内容。而且在课堂的提问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将问题的提出变为可以分组讨论的模式,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制定一个简单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分组研究和讨论。学习的任务可以根据日常的生活来制定如每个人在电影院看电影时需要根据相应的座位号码来认清自己的座位。但是电影院的座位是怎样编号的呢,从而让学生理解直角坐标系在生活的应用。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应用总结出直角坐标的概念和建立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合作中理解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3]。

(二)把握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需要具有一定的原则才能将其运用到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是合作性,需要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共同合作一起完成老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学生采取分工的形式使任务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种方式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还能够使每个学生具体的特长都能够在小组的合作中充分的展现出来。但是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领悟能力科学合理的分配各小组的成员组成,并且在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研究问题的进度和方向进行检查并根据学生的进度或是难以解开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使学生茅塞顿开,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三角形》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三角形所包含的类型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告诉学生可以从我们实际的生活中去寻找。老师可以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可以让他们尝试探究三角形的概念和针对三角形的概念来验证三角形。这种模式可以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中,从而提升每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控力[2]。

(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合作技能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采用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和监督,而且也应该提升初学生在参与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观念。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在潜意识内养成合作的习惯,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然而,也需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思想,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另外,老师应该将教育的主体变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忽略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使各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够提升自身对知识的掌握能力[4]。

(四)教学中创建"捆绑式学分"的小组学习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评价学生学习的高低是查看学生的成绩。但是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这种学习的评价机制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会被时代所淘汰。现阶段,我国学校一般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捆绑式学分制。这种方式会使初中生在参与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结语: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不仅仅可以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对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1]吴巧燕. 菊泉中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研究[D].广州大学,2016.

[2]张冰洁. 课堂中合作小组学习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3]张帆. 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4]王栋. 教师行动学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论文作者:廖俊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  ;  ;  ;  ;  ;  ;  ;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廖俊杰论文_廖俊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