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课程标准看高中数学教师的基本素质_数学论文

新课标视野下高中数学教师基本素质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标论文,视野论文,基本素质论文,高中数学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高中数学新课改的深入展开,今年许多省已经悄然对高考进行了一些改革,启动和实施了对高中教学的新的评估机制。作为一个在数学一线教学的老兵能在自己的教学生涯结束以前看到这种变化,从内心感到由衷的欣慰。然而在高兴之余,不免又感到一些担忧。三十年来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师队伍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学历的提高和年轻教师的比重的加大,并不等同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抚今追昔,环顾周边,我们隐约地感到我国老一辈数学教师所固有的博学、慎思、明辨、笃行之风正渐行渐远。与此同时,浮躁、盲从、八股、功利之风在年轻教师中不时兴起。新课改的理念能否在健康的轨道上贯彻和运作着实令人堪忧。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提高新生代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已成为我们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般认为,教师的素质是指与教师教学工作相适应的个人才智和内在涵养等综合能力。我们必须思考和自省的是:当下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我们教师具备最基本的素质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以下笔者就这些问题做一个简单的探讨,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

一、贴心亲和的人文情怀

长期以来,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和升学压力的使然,我们的高中数学教育以繁杂的解题为主要目标。平心而论很多学生不是出于兴趣才学习数学,而是在一种无奈的心态下被迫学习数学,单调枯燥的数学课使不少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在一些学生眼中数学只是叩启大学之门的敲门砖,即使许多参加了数学竞赛的获奖者,终究还是无情地远离数学而去,这不能不说是数学教育的一个悲哀。新课改的实施为我们改变上述现象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勿庸置疑,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热爱数学,掌握数学的本质,是高中数学老师的首要任务。要做到这一点,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贴心亲和的人文情怀。

贴心,就是要善解人意,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教育心理学表明,高中生独立判断是非能力和理性的情感正趋于成熟。因此,一个老师受到学生信赖是他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此谓之“亲其师而信其道”。国内外不少专家也作过类似的调查,在学生提出受欢迎教师的几个条件中,专业知识方面的渊博和精通仅居较次的地位,而教师在个性方面的涵养素质则居于首要位置。高中生最喜欢的教师是能够沟通师生思想感情,乐于与学生交谈、有幽默感、慈祥可亲的“交流型”教师。

善解人意,就是要求我们不唯我独尊,一个敢于敞开心扉让学生窥探到教师自己真挚情感和探索数学所经历的思维心路的教师,必然会引起学生在数学探索上的共鸣;善解人意,就是要求我们理解学生,不唯数学独尊,应当坦承人的天赋的多样性,数学固然重要,但对于具体的一个人而言,数学未必能决定他的一切。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决不能以数学成绩决定对学生的远近亲疏,当我们面对数学天资不高的学生时,同样能给予真诚的鼓励和帮助,必然会感动学生,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善解人意,还要求我们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受过多年数学教育与数学专业学习的老师,应该最清楚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是堪称数学中的经典,有较高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我们绝不能津津乐道地传授和制造那些不能反映数学的主流思想、没有推广价值、连我们自己都觉得繁琐无聊的数学问题。否则,除了增加学生负担,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偏见和反感以外,毫无益处。

亲和,就是要用数学诠释人文,用人文引导数学教学。

教学实践表明,无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学生就不知为什么学数学,因而始终在数学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局面,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内驱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之举就是在教学中渗透人文元素。数学学科只有在它不仅对学生的智慧发生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也发生作用时,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教师的情感态度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而富有个性化的教师才能把情感方面的影响力发挥到极致。

科学与人文从来就不能割裂开来。扑面而来的人文情怀,较好的语言素养,讲人文的同时也讲科学,通过课堂教学渗透人文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所应当追求的目标之一。当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与人文有机的揉合,就能使数学放射出充满生机的人文光芒。君不见,数形结合的思想与荀况的“善假于物也”的提法何等的相似;“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必要条件的最好注脚;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是《庄子》中“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思想的再现;耳熟能详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则催生了欧拉公式……。可见,数学从来就是源于生活源于实际,离开了生活脱离了实际,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资讯高度发展的多元化时代,当下高中生呼唤的是走下圣坛的数学,走出神坛的老师:笔者以为,与其说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如说教师自己要先对数学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在师生之间培育互信机制,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人文情怀的关照下,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楚楚动人、自然鲜活的数学,自觉接受数学文化的洗礼。

二、批判审视的独到教识

回顾六十年来在历经几度风雨,几多曲折后,我国的数学教学理念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应当指出,教学理念是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它只是教学的一个普适原则,在实施时要因具体的外界客观条件而定,不能一概而论。诚然,新课改有效地实施正是需要敢于审视、批判,乐于质疑、思考,勇于创新、挑战的具有独到教识的老师。所谓教识,笔者以为指的是对教学的个人认知和理解。它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修养。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时下具有独到教识的老师越来越少。在信息时代,我们看到,许多年轻教师,只是一味地照搬网络上的电子教案和课件,这些教案和课件除去口号式的三维培养目标和题目的罗列外,内容空洞毫无个性;数学课堂上教师不折不扣地成为幻灯片的放映员和解说员;教师的再教育和培训,在物欲的驱使下,已名不副实;变了味的说课比赛,更把急功近利的虚荣心理和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异化教学推向极端。在看似和谐的课堂上有的是群威群胆式的附和,却没有个人发表独立见解的勇气;有的是步调一致的口诀下的数学操作,却没有耳目一新的个性化的数学思维;有的是高度格式化的教学模式,却看不到色彩斑斓的多元教学思想。长此以往,势必使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在新课改的光鲜和时尚外衣的遮蔽下,重新钻进一个缺乏生机的死胡同。

作为一个教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数学教学效果优劣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来说都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智活动,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因此,只有具备了独到教识的教师,才有可能优化教学方法,驾驭和掌控课堂。

独到的教识首先要求我们老师决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须对所要讲授的数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审视和思考,真正理清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本源的数学知识的探寻过程,及其所体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明确所教内容在数学知识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独到的教识还要求我们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批判和扬弃,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必须做到:在教材处理上能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广纳贤知、博取众长和不违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原创性的教学,将本源数学自然地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

例如,有关排序不等式的教学处理。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排序不等式的发现这一环节的知识价值远没有它的证明和应用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价值来得大,它不是教学重点,我们大可不必像课本那样,花大量的时间从考察该不等式的几何意义着手,而采取给出两组三维数组数,从考察它们的顺序和、乱序和、反序和的大小关系入手简单明快地从特殊到一般地让学生得出结论。关于对该不等式的证明,由于此处是首次出现逐步调整原理,它是教学难点而不是教学重点,重点分析逐步调整原理,对定理的证明框架做出分析和阐明,该不等式的应用则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它的各种变式以培养学生的化归能力。

总之,具备独到教识的高素质的教师完全可以在因材施教上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独树一帜,寻找自我的特色,形成自我的风格。

三、与时俱进的广博知识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业务水平很高且具有广博的知识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数学从来就没有游离于其他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纯碱非碱,截距非距的简单形象比喻,到精彩的对仗诗词与数学中对偶题的媲美;从化学中的结构与多面体的欧拉公式的应用,到火箭的初速度与卫星的轨道的类别的区分;从最初的交轨法确定敌方位置,到现代化的激光制导摧毁目标……这一切理应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适时地旁征博引这些知识并将其有机地融入数学的课堂,这对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观,提高数学化的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

譬如,关于球面距离问题。这是一个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为了克服学生受平面几何中连接两点的直线段最短这一思维定势的影响,我们不妨这样引导学生思考:若是在地球表面两点开凿一个直线形的隧道,稍微有一点物理常识的人都知道,此时从道口的一端走向另一端一定是先上坡后下坡,既不现实同时也违背了我们是在球面讨论这一问题的初衷,故球面中两点间的距离不可能是直线;另一方面地理学又告诉我们,地球上我们所感知的所谓平面实际上是一个曲面,当我们沿着任何曲面无论怎样走都不可能是一条直线,不难理解我们在地球上所看到的连接两点的一直线段实际上是这个曲面上的一段弧,直观告诉我们它是一段圆弧,又在所有连接这两点的弧线中怎样的弧线最短?通过以上联系到多学科多角度的问题链的设置,学生自然会对所得出的球面距离的概念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见,一个数学教师只有跳出本学科的视野,才能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自己广博的知识和学者的风范,学生才会迷恋教师的讲课,喜欢数学课。显然,学识渊博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具备真知灼见和良好情操的学生。

四、灵活多变的教学机智

现今许多千篇一律的探究式的教学辅之于多媒体教学真是让学生目不暇接,好不热闹,殊不知,这种表面上的热烈场面却潜伏着数学教学上的危机。教育心理学表明同一种模式的刺激对学生的身心的发展是不利的,学生必然会产生审美疲劳。一个高素质数学教师他还应当具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教学机智,如课堂上在学生出现困惑时,教师能及时给予学生指点迷津;在学生出现疲劳时,教师可以用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唤醒学生;在学生因成功而欣喜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对学生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在学生发生疑虑时,教师可以用明快的案例给以解惑;在讲课遇到学生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时,绝不能忽悠学生,而应当坦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力求在下一堂课给出精彩的解答。

灵活的教学方法还表现在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模式主导一堂课,如在引入新课时我们可以洒脱奔放;在抽象难懂的讲解中我们不时插入直观的引导,同时尽可能地做到深入浅出;在环环相扣的严谨推理过程中,又不失轻松风趣的比喻和提醒。总之,灵活多变的教学可以使得我们的教学生动活泼,激情四射,使学生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感知数学理性思维的熏陶,享受数学智慧阳光的沐浴。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简言之,高素质的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做到,亲和而不高傲,沉稳而不浮躁,思考而不盲从,广博而不单一,灵活而不刻板,严谨而不枯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做到返朴归真、平易近人、言之有理、感悟真情。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走出周期性的困境,开创出数学教学的新天地。

标签:;  ;  ;  ;  

从新课程标准看高中数学教师的基本素质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