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是我国的经济命脉,对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关键性影响,基于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情况,国家提出了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号召,目的在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全面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基于此,结合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内容,对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的有效建设途径。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经济效益;策略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目标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服务。这更类似是一种管理工具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农业信息和农业知识,它其实是通过应用现代信息管理方法。与技术相结合,通过共享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各类农业信息和农业资源,整合资源和过程信息。如今,管理信息化正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接受,最近几年,在中国许多领域已经涉及,其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模式正在慢慢改变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巨大变革,可以调节中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对中国的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和它在提高农业发展和管理效率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出现的问题
2.1成本高,效果一般
虽然社会的进步带动了农村农业的收入,各种农企、农场、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的效益日渐提高,但是专业软件购买、维修、运营使用的成本太高,导致很多农村集体经济不愿意花费资金在信息化管理费用上。除此之外,农村地区普遍文化水平偏低,信息化管理需要精通业务的人员,也是不能普及的一个因素。而过度注重建设忽视了对网络维护上,将注意力主要放在信息化建设的功能上,导致信息网络的硬件实施成本开销巨大,忽略了信息软件和资源的制作开发,形成硬件设施多余,造成信息资源的无端浪费,资源储备不足。内容出现重复、形式过于单调,实效性很差,不利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传播普及。
2.2农业经济信息和用户需求差异性明显
农业经济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农村地区的企业和合作社等,还包含很多的中介组织,由于农业经济信息服务的对象很多,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农业经济信息需要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因此农业经济信息的获取和设计也需要具备多样化的特点。但是根据我国当前年农村地区的网络信息结构来看,能提供的农业经济信息类型和多样化的能力很弱,多数信息内容都是新闻时政内容或者关于农业科技的信息,信息的综合性太强,部分农业经济信息知识针对网站信息的一种借鉴和效仿,缺少具有市场前瞻性和综合性分析的部分,信息的地方性特点缺失,无法满足区域性农业发展的需求。
2.3技术人才少,基础工作水平低
我国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也是近几年的一项工作,作为国家实施的一项新项目,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系统运行缺少专业性强的信息技术人才,其中最缺乏的人才莫过于了解农业的经营和了解信息化技术的综合性人才,经过具体的调查显示,我国专门从事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工作的员工中,具备专业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本科生或者专科生的数量显著低于5%,多数的农村地区经济管理信息工作者是农业类专业毕业之后自己自学计算机的有关技术,在基本掌握了网络知识之后开始转变到农业农村的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上岗就业。由此可见,基层单位的很多农业经济信息管理人员工作范围只是固定在原始的信息资源采集和信息发布的条件下,在开发信息、创新信息的过程中无法拓展信息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造成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不够全面,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的负面影响很严重,信息资源的利用有效性不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农村利用信息的有效性较低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速度缓慢且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村地区的信息化程度很低,多数农企农场和农民个体的信息意识很薄弱,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整体呈现出综合素质较低的状况,对农业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低,对于网络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的能力很低,原因都是农民自身学习能力的障碍,其对于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了解较少,在了解程度低的条件下,降低了整个信息应用的实际水平,根本无法有效的发挥信息技术的实质性作用。
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大力提高农村群众综合素质
农民群众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只有全力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才有助于大力推广普及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首先,要充分的利用各种媒体对农村群众进行信息化的宣传,使广大农民认识到信息化的作用及价值。其次,地方政府应当对农村普及信息化知识进行必要的投入,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讲座,让农民群众全面了解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基础知识。第三,为农民群众提高信息化水平提供必要的实践锻炼机会,充分利用各种公益性的信息技术设施,例如乡村图书馆、乡镇文化站等进行信息化普及。
3.2实现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资源的整合
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就必须对农村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发挥出农村原有信息资源的实际作用。首先,建立相对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平台,提高农业信息的共享性,发挥出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实际作用。其次,安排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加强对平台的管理建设,根据农业经济管理的实际需要,在信息平台上发布准确且有价值的信息。第三,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学习信息技术,促进农村群众积极的从相关平台上获得信息,并且使农民群众参与到信息平台的建设中来。
3.3不断完善相关的设施设备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基础设施设备不足,软硬件设备无力更换的问题。为了全面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实际水平,就必须加大必要的资金投入。首先,政府应当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使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具备基本的硬件条件。其次,政府应当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调研,针对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与信息技术相联的机械化设备,全面提高农业机械设备使用的信息化水平。第三,加大对相关资金的监管力度,保证投入的资金见到实效,使宝贵的财政资金真正的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之中。第四,借助服务中介组织,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走向市场。
3.4加大信息技术的研发力度
为了更好的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应当根据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大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的研发力度,解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中的实际问题。首先,应当在政府的支持下,发挥科研部门的实际作用,加强对农业信息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农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保证各类信息技术可以尽快的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中。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信息技术的推广使用进一步促进农民群众的发展,力求巩固原有农业经济管理优势基础上,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进行创新,全面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程度和水平。
4结束语
针对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过于落后的问题,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进行改革已经不能拖延,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应该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上的改革。基于信息化改革的必要性,各级政府和相关的农村集体经济负责人、农企农场主、农民个体都应该对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重视起来,无论是人才投入方面还是资金投入方面,都应该加大力度,针对农民也要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够最终带来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董纪江.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山西农经,2017.20.47.
[2]肖雪莲.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解析.农技服务,2016,33.17.186+183.
[3]吴彩鑫.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思考.中国农业信息,2015.17.151.
论文作者:王万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农业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农村论文; 信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水平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