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的发展必须服务和服从于国民经济的全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和服论文,资本市场论文,全局论文,经济论文,于国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尚福林主席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在深入分析我国资本市场当前形势的基础上,统一了认识,明确了任务,将对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与稳定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必须充分认识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对发展我国经济的战略意义
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必须直面来自世界各国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必须充分认识到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核心战略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在当前我国的实践中,就是要具体解决如下三个问题:怎样看待金融业在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怎样看待以银行为主导的传统融资体系向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现代融资体系的转变:怎样看待股票市场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特殊重要性。在《讲话》中,尚福林主席指出“证券期货市场的发展要服务和服从于国民经济的全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了诠释。
(一)中国要想成为经济强国首先必须是一个金融强国。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经济体系的动脉,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场所。金融体系稳健、高效运行,对经济的全面稳定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经济呈现出进一步金融化的发展趋势,金融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当代,随着经济与金融相互渗透与融合程度的深化,社会财富日益金融资产化,从而使得经济关系日益金融关系化,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本身成为庞大金融体系的一个“基本粒子”,金融与越来越多的人联结起来。经济金融化的直接后果是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对经济的传统中介功能和从属地位,把金融提升到全局性、宏观性和战略性的地位。人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金融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性的战略资源,这在经济发展到金融经济阶段后逐渐显露,并日益明显。因此,在现代经济中,经济强国首先是金融强国,没有强大的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后盾,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发展与强大。
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将在各个层面上受到世界各国的挑战,其中,在商品、劳务上的竞争最为普遍: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最激烈、最关键的竞争将是金融的竞争、是国内资本与国际资本之间的较量。跨国公司将通过资本渗透对国内企业进行收购、兼并与重组,逐步掌握国内一部分关键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从而牵制整个产业。显然,这样一种后果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因此,我们必须提升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以抗衡国际资本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金融业已经被提高到核心的地位,增强国内金融业的竞争力,已经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前途与命运。
(二)由以银行为主导的传统金融向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现代金融转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金融适应经济的内在要求而发展,当代金融结构的变迁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传统金融加速向现代金融过渡。在现代金融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银行业在整个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呈下降趋势,而资本市场的地位日益上升。2000年底,全球股票和债券市值为65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世界各国GDP总和的两倍多。2000年,世界各国直接融资占总融资的比重平均值约为56%,马来西亚则达到了80.8%,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分别为78%、41%、42.5%和48.1%。在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率从1981年的1.7%提高至2001年的10.4%,其中2000年高达17%。沪深A股总市值占GDP的比在1992年底仅为3.93%,到2002年底则超过了37%。从上面两个比例可以看出,我国证券市场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从国民经济的全局看,上述比例还很低,还很不适应商品、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发展。
资本市场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地位异常突出,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首先,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专业化和垄断的发展,导致企业生产规模急剧扩张,这从客观上要求证券市场发展壮大。生产社会化向纵深发展,表现为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分工的专业化,企业生产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面向全球,这就使得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事实上,当前许多企业集团力可敌国,它们在世界范围内经营与扩张。企业规模的急剧扩张产生了对资本性和长期性资金的大量需求,银行信贷由于其短期性特征显然无法满足,这就从客观上要求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从而使企业得以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大量的资本和长期性资金。其次,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家庭财富进一步增加,人们承受风险的能力上升,人们开始愿意承担更大风险以获取更高回报。这样,人们所需的金融资产不再限于银行存款,而产生了对股票、债券等高风险、高收益金融资产的购买需求。从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现代经济的发展刺激了证券市场的供需双方,从而内在地要求证券市场进一步扩张。同时,与银行相比较而言,资本市场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如价格发现机制更为灵敏,资金流动性更佳,风险管理功能更强大以及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现代化”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最后,近二十年来信息技术的进步为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支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缩短了证券发行人和投资者之间的距离,使得信息的公开和披露及时而充分,并得到极其迅速的传递。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改善了资本市场运行环境,且大大改进了证券监管的手段,这使证券市场比银行融资更具透明度。上述众多内部与外部因素的存在,使得证券市场在当代经济中的急剧扩张成为一种必然,正如尚福林主席所说“资本市场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现代金融的第二个特征是金融运行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的虚拟化。现代金融与传统金融一个非常关键的区别在于,现代金融运行过程中的虚拟化程度大大提高。传统金融中存在虚拟的成分,但传统金融中的虚拟部分只是初级的,程度很浅。随着现代金融的发展,金融中的虚拟成分大增,程度也大幅加深,这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实际上,正是现代金融中一定程度的虚拟化才使得金融市场功能得以拓展和提升。对于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我们必须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完成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使实体经济更有效率的增长。虚拟经济并不是完全脱离实体经济,它是建立在一定的实体经济基础上。现代市场经济就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同时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经济,那种否定、排斥和轻视虚拟经济,甚至采取措施多方限制虚拟经济发展的认识和做法都是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的。
(三)切不可因为风险而否定股市。
股市有风险,这是无可辩驳的现实。股市风险根源于股价形成机制的复杂性。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股市微观运行机制的不完善会放大股市风险,目前这一点在我国表现得很突出,有人正是以此为理由来否定我国股市,把股市比喻成赌场。应该承认,我国股市目前存在一些问题,而且有时还相当严重。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而以偏概全,仅仅强调我国股市中存在的风险,而忽略了股市的功能,从而误导人们走向极端。股市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和发展都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功能,不可与赌场同日而语。我们丝毫都不否认,当前我国股市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并因此而增大了我国股市的风险。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否定我国股市,而应当进一步完善我国股市的微观运行机制,防范风险,这才是一种务实和负责任的态度。
站在整个金融体系的高度来看,发展资本市场可以分散金融风险,降低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总风险。发展资本市场,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有利于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我国银行业的信贷风险集中体现在银行的不良贷款上。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有企业长期资金和资本金比重过低,在缺乏其他可行融资渠道的情况下,企业被迫向银行贷款,并长期占用。使银行短期资金长期化。同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发行国债形成的大量投资性资金需要商业银行拿出大量配套资金,银行信贷越俎代庖提供了这些资金,其中一部分形成或将要形成不良贷款。二是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滞后于其他要素市场,未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完整体系。众所周知,不同类型的企业所需资金性质不同,其融通的渠道也不同。一般来说,企业的固定资金和铺底流动资金应由自己筹集或在资本市场筹集,其中大型企业的这类资金应从主板市场筹集,中小型企业这类资金应从二板或店头市场筹集;而短期性流动资金则由货币市场供给;高科技企业所需风险投资、应由风险投资市场提供。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对应于企业不同的资金需求,相互之间不能代替;货币市场不能替代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也不能替代货币市场。在我国,由于金融市场体系的不完整,缺乏相对应的融资渠道,结果是各种类型的资金全部依靠信贷资金,银行信贷则大包大揽,扮演了不应该扮演的角色。三是计划经济下的决策失误,低效率重复投资;四是少数人以权谋私,银行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相勾结进行寻租。从前两个原因来看,关键是金融体系不完整,资本市场没有发展起来。近两年来,证券市场行情低迷,直接融资下降,导致银行贷款大量上升。2002年,国内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18475亿元,同比多增6036亿元,风险随之加大。因此,发展资本市场,完善金融市场结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银行的压力,避免银行功能“出轨”,从而降低其信贷风险;否则,如果维持现有的资金配置模式,银行不良贷款不仅不会减少反而还会与日俱增,银行信贷风险日积月累,最终导致银行业系统风险加剧。虽然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但应该看到的是,东南亚国家偏重银行融资而忽略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这一状况与危机不无关系。
二、保护投资者利益,坚定投资者对我国资本市场的信心,是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根本
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思想贯穿于《讲话》的始终。《讲话》指出,十六大报告确立了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而确立了资本在社会财富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初次分配中的参与权。《讲话》认为,这一理论创新从根本上确立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必要性,从而,保护投资者利益成为证券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讲话》同时认为,保护投资者利益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资本市场上的根本体现。
(一)只有保护好投资者的利益才能赢得股票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市场的真谛在于公平交易。如果一个市场不能维持“公平交易”的原则,交易一方长期处于不利的地位,那么处于劣势的交易方就会逐步退出这一市场,市场将因此而逐渐萎缩,直至解体。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不公平交易的一个非常普遍而突出的原因,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总是能在交易中处于优势的地位。因此,在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果对市场放任自流,不加管理,市场将由于信息失衡而“失灵”,无法发展起来,更不要说市场功能的发挥。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政府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政府有必要帮助信息劣势方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也应当设置“游戏规则”来限制和规范信息优势方的行为,使其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弥补市场天然的内在缺陷,使市场得以存在与发展。一般来说,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严重,政府介入的程度也就越深。政府介入的目的在于维护信息劣势方的利益,改变他们对于交易的不公平预期,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交易。这样,市场才可能稳定发展起来。资本市场是一个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市场,投资者作为证券的需求方相对于证券的发行者来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劣势。因此,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对资本市场进行严格监管。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成为所有国际经验的精髓所在。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前提也就是切实保护好投资者的利益。
近一年多来,我国股市持续低迷,交易清淡,促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这些原因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投资者利益保护不够,使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了打击。具体来看:
1.上市公司质量普遍较差,是投资者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根本原因。上市公司是股票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的质量决定了股票的内在投资价值。当前,我国股市中上市公司质量普遍较差,股票内在投资价值不高,是导致我国股市投资者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的根本原因。上市公司质量普遍较差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没有严格的上市公司遴选制度,从而使包装上市的现象屡次发生;二是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从而无法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和经营层进行有效的监督;三是缺少严格的退市机制,不能吐故纳新。
2.股市暴涨暴跌反映出的极大系统性风险,使广大投资者受到损失。以本次股市大跌为例,上证综合指数从2001年6月份的2245点持续下行,曾跌到最低点1311点,跌幅超过40%。期间,股市单日最大跌幅达到6.33%,最大涨幅则高达9.25%。有股市暴涨暴跌中,由于中小投资者存在信息和技术上的劣势,使得他们往往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从而使大部分中小投资者由于股市暴涨暴跌而遭受损失。我国股市暴涨暴跌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股市运行机制的不健全、不规范。
3.上市公司欺诈、恶庄操作,甚至二者合谋,引发了极大的非系统性风险,导致局中投资者的利益受损。我国股市中,庄家操作盛行,有“无股不庄”的说法,中小投资者也风行“跟庄”。事实上,在中小投资者“与庄共舞”中,投资者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进入“庄家”所设定的圈套中,从而遭受损失。中科创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99年4、5月间,中科创业的股价从10多元被炒到84元。之后,在主力资金链条断裂的情况下,股价在15个交易日内出现了10个跌停,给投资者带来相当大的损失。而东方电子作为上市公司欺诈的典型,同样让投资者心寒。
(二)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投资者保护的力度。
首先,要大力加强股市的诚信建设。股市的顺畅运行需要健康的股市文化作为润滑剂。健康的股市文化要以诚信为核心。股市的诚信建设就是要培养人们的诚信意识,在股市交易中讲究诚信,尽量避免股市欺诈现象的发生。在实践中,就是要进一步深化股市诚信教育,使诚信观念深入每一个股市参与者的思想中;要进一步推进股市诚信制度建设,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立信用记录和公开制度;此外,要加强股市诚信监督,对于不讲诚信、欺诈的行为要采取有力的惩罚措施,同时要充分发挥媒体监督和证券业协会自律监督的作用。
其次,要进一步规范运作、严惩违规行为,防范风险,“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往往由于运作不规范,给一部分人的投机取巧提供了机会,他们为谋取私利而不惜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同时,我国股市中众多的散户投资者常常对风险认识不够,随意跟风,致使风险逐步累积,等到风险释放时,受损失的往往是投资者自身。此外,在股市动态发展而监管未能及时跟进时,监管真空的出现就不可避免;这时,某些人就会铤而走险制造事端,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而谋私。因此,规范运作,防范风险,避免监管真空就成为保护投资者利益题中应有之义。
再次,健全证券民事赔偿机制。目前,我国的证券法规都突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宗旨。但是,对民事赔偿责任的执行,规定不明确,这方面的工作也做得很不够。如《证券法》中对证券欺诈、内幕交易等都有相应的规定,但执行起来就非常困难了。民事赔偿机制的启动与完善,将对证券违法行为具有强大的震慑作用和明显的阻遏效果,对投资者合法权益提供了切实的保护。
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政府应对股市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市场从来都不是独立运行的,不论发展中的股市。还是发达的股市,政府对股市的影响都随处可见。如果完全放任股市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市场失灵”,这已经被市场实践多次证明,随着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对其给予关注并加以必要的调控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中国股市是一个新兴的、转轨中的市场,市场的长期发展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在股市大幅波动的情况下,由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取向合理地进行调控是确保股市稳定有序发展所必需的。当前保护投资者利益最务实的做法是: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股市的稳定,帮助股市尽快走出困境。
三、必须切实注重中国的实际,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市场的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坚定不移地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
《讲话》指出,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变开放和稳定发展”,同时,要“坚持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市场的承受程度的统一”。结合这二者来看,就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我国实际,要注意政策力度的把握。
(一)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必须注重我国实际。
改革开放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大主题。今后,我国资本市场要进一步推进自身的改革与开放,在深化市场内部改革的同时。要积极推动市场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方向,我们从来都不否认。但是,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一定要注重我国资本市场当前的实际情况,切忌“冒进”。不顾中国股市实情,把国际经验与国际标准生搬硬套到我国股市上来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正视市场发展成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的事实。过快推进“市场化”和“国际化”无异于揠苗助长,结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因此,我们完全应该静下心来,扎实做事,搞好市场基础建设。
(二)要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逐渐规范。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市场的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实质上是将稳定、发展与规范的关系进一步具体化。也就是在处理稳定、发展和规范之间的关系时,首先是要稳定,然后是在稳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逐渐规范。市场发展的主旋律应当还是“稳定发展”,从稳定着眼,以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核心目标。
从全世界的股市发展历程来看,股市从来都不可能是完全规范的。从股市发展早期的英国“南海事件”到近期美国的“安然”公司破产案、施乐公司造假事件等,都充分表明一个“干净”的完全规范的股市无异于海市蜃楼。因此,更恰当地说,规范本身就是一个过程,而非目标,所以,不能为了规范而规范。发展是硬道理,股市的规范应该服从于发展,不能为了规范而放弃发展。当然,也不能为了股市的发展而完全否定对股市的规范。
近年来,在我国股市中,有时为“规范化”而置股市稳定发展于不顾。由于措施的矫枉过正,对我国股市的发展已经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消极影响,股市差不多两年的持续低迷就是明证。
(三)为谋求可持续发展,资本市场在当前要有新突破。
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市场承受程度的统一,就是要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当前,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1.加快有关股市的重大制度改革,强化股市投资功能。
首先,要适时推出做空机制。完善的股市需要做多与做空机制的协调。我国股市是一个单边市,投资者只能做多,不能做空,只能在股价上行中获利。股市做空机制的缺乏给我国股市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是由于缺乏做空机制,投资者要想获利,惟一的选择是推动股市的不断上行。为了获利,投资者就会逼迫政府出利好,从而推动股市上涨,在股价上涨过程中获利。这样,正常市场中投资者之间的相互博弈就演变成投资者与政府之间的博弈。二是由于不存在做空机制,股市价格被高估,不能形成合理的价格。投资者为了获利而推动股价上升,同时,政府为了股市的发展也愿意股市上涨,最终通过各参与方的行动推高了股价,这成为我国股市高市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做空机制的缺乏使得我国股市的价格形成机制出现问题,股价被扭曲。而股市功能的发挥需要股价作为指示器,因而,股价扭曲大大限制了我国股市功能的发挥。同时,推出做空机制能促进股市的流动性。所以,完全有必要在我国股市中适时推出做空机制,变投资者与政府的博弈为投资者多方与空方的博弈,从而使股市价格在投资者多空斗争过程中产生,形成正常的价格形成机制。在具体推出的过程中,应首先推出融资融券制度,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时机推出股指期货。在股指设计上,既要充分考虑当前股市的特征,又要为未来设计,确保指数能够切实代表整个市场。另外,在推出股指期货的早期阶段,要确保政府在其中的影响力,防止市场主力的恶意操纵。
其次,一要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造上市公司群体,提升其质量,应该允许更多的优秀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股市;二要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全面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三要进一步完善QFII制度,吸引外资进入A股市场。
2.要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证券交易体系。首先,要适时推出科技板块或者二板市场,为高科技企业、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其次,要不断完善我国的“三板市场”,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三板市场,以便中小型企业按需适时融资;同时,要进一步加快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3.要由严格的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合理流入股市。具体来说,可以允许更多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参与同业市场拆借;为证券公司发放其他物品的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短期的信用贷款;还可以参照国外的做法设立证券融资公司,为券商和投资者融资、融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