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探讨论文_林峥辉

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探讨论文_林峥辉

林峥辉(福建省永春第三中学 福建 永春 362600)

内容提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不仅作为一种物理方法,而且作为物理思想,在物理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促使学生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物理规律,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培养科学素质建立正确的世界观,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把做好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新课改 物理实验 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10-002-02

“科学是实验的科学,实验是科学的实验”。这其中突出了实验的重要性,特别是当今的物理课程把实验看成了灵魂。的确如此,新教材改编以来把实验纳入了每一堂课程。打开书本,一眼可见多种有趣的实验,以文字和图形的形式活灵活现的展示在我们的眼中。

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做好实验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一节课中实验没有做好,那么这节课就是一节没有意义的课,没有重心的课。学习物理应从实验着手,在实验中如果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那么这节课就是糊涂的乱动或抄科学家结果的课。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物理学习中教师要使学生能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实验的重要性,实验充当了学习中的主要角色。下面是我个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几点建议:

一、设计趣味性课堂实验,引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精心的设计引入,犹如乐曲中的前奏,起着提示主题、激起兴趣、进入情境的作用,设计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不但可以让学生将上课前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更重要的是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学生迅速带到学习物理的环境中去。如讲解“压强”一节时,老师先让学生做两个小实验。( 1 )拿铅笔尖压在自己的手指上,先轻压,后重压,比较两次手疼痛的感觉,分析得出“物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的结论; ( 2 )再用大拇指和食指分别顶住这只笔的尖端和平端。轻压后,比较两指的疼痛感,又得出“压力相同时,压力产生的效果与物体受力面积有关”的结论,然后再引入“压强”概念,就水到渠成了。这样具体生动的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启迪学生探求真理,从具体形象思维转入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

二、设计好课堂演示实验,讲解新课

首先,初中学生对物理特别是物理实验有极大的兴趣,但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死记硬背。教师可充分利用其心理特点,做好实验及适当增加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理解记忆。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教师可寻找合适的玻璃瓶,做“玻璃瓶吸鸡蛋”,或“如何从瓶中完整地取出鸡蛋”(把瓶子倒过来并向瓶里吹气,鸡蛋就“自动”出来了)。相信学生一定会惊讶于实验“现象”,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大气压强的作用真是那样的。学生概念的转化形成也就容易了。另外,教师演示的示范性是不容忽视的,对学生起着很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学生模仿力强,因此教师演示,不仅要规范,还要熟练、整洁、有条不紊,从容不迫,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去影响学生。为此,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

教师演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观察现象,形成概念,学习有关知识,或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或者是示范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或是兼而有之。总之,实验目的必须明确,实验现象,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要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使教师与学生都明确,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生动直观

演示实验要求实验现象明显、准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前教师必须充分做好准备,不能由于任何微小的疏漏,如实验器材有故障等原因,导致课堂演示实验的失败,教师即使做过多次的演示实验,课前也应动手再做一次,对于现象不清楚的演示实验,必须想方设法加以改进,为了便于后面的学生看清楚,教师可以巡回演示,凡是能做的演示实验最好不用实验挂图,实验录像片模拟演示实验来代替。

3.操作规犯 注意安全

教师对演示实验中每项基本操作都要规范化,不要只是在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演示实验中才注意实验基本操作的示范作用,而对其它实验则忽略了实验基本操作的示范作用,经常这样,学生也会仿效教师随随便便做实验。在电学实验中经常会碰到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应该把滑片放在阻值最大位置等注意点,教师演示操作时一定要操作规范,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改进更新,节省时间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符合实验装置简便,操作容易,现象明显,节省课堂时间,并能达到实验目的,就可以更新原有的实验使学生感到极大的兴趣。

三、学生实验不可缺少

学生实验的实验基本操作,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可以有效地训练他们掌握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独立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科学结论,学会一定的认识自然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开始接触实验时,操作协调性并不好,教师最好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给学生示范性的操作指导,指出不足重复演示,同时让学生反复练,在基本操作熟练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 。

2.通过学生实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实验有一定的目的,有思维活动,通过实验教学可发展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学生实验中,教师并不是一个旁观者,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如在训练学生“电流表使用”时,教师要注意在有目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掌握要领,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活动进入探索问题。第一,观察什么,学生刚接触电学仪器时,让学生每人一盏,让他们利用感官去认识,并令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外形到构造,从功能到应用,任其发挥。第二,训练什么?在使用电流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学生的兴趣直接引入实验,让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思维能力都得到充分的调动,出现的问题都已解决。实验中学生的主动的求知欲,就会在特定的条件下得到充分发挥。

四、设计实验,将知识延伸到课外

课外小实验也是实验的一种形式。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探究精神,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巩固所学知识。如:例如在讲“光的色散”的现象时,学生对彩虹的现象就十分感兴趣,我们可引导学生观察彩虹,彩虹是由太阳光经许多小水珠折、反射后形成的,观察时应注意彩虹里面各种色光的排列次序如何?是红的在下还是紫的在下?我们还可借助其他方法得到人工彩虹,满足学生随时观察的需要。比如对着太阳光把一口水喷成雾状,即能观察到一条人造彩虹,其色光的排列与天空中彩虹一样。还可把一玻璃杯的水放在窗台上,让太阳光经杯中的水发生折射,再在地上铺一块大白纸,这也可以观察到一道非常美丽的彩虹,学生通过观察这些有趣的现象,不但觉得物理有趣,而且还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通过课外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课外实验和小制作,既能培养创造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还能扩展知识面。通过实验的重视及加强,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实验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创造能力,克服了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现象,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也为学生今后物理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物理实验是贯穿了全部的物理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要把它溶于课堂,溶于学生的思维中,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要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能学以致用,为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最有价值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

2.《用趣味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字样以及课题名称《创新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和立项批准号FJJKXB18-178

论文作者:林峥辉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3

标签:;  ;  ;  ;  ;  ;  ;  ;  

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探讨论文_林峥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