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在地化相关研究论文

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在地化相关研究论文

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在地化相关研究

◆成 文

摘要: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在地化是一种伴生现象。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的在地化与企业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和知识溢出效应等因素有关。经济核心区作为经济在地化中的典型代表,有着超乎寻常的凝聚力、辐射力和创造力,从类型上大致可分为商务型经济核心区、综合型经济核心区、技术核心型经济核心区等。

关键词: 全球化;经济在地化;经济核心区;比较研究

受到金融危机及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虽然有所减缓,但其走势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有关经济全球化的研究表明,全球化与在地化相伴而生,是一个趋势的两个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是产业链全球化,即大多数产业链都呈现出跨国的特征,产品研发集中在一些国家,资源由另一些国家供应,生产活动在其他一些国家进行,而市场又可能在不同的国家。在地化的特征是经济活动集中在一些区域内,有些区域内集中着商务活动、研发活动或生产制造活动。在地化的典型特征就是经济核心区的产生。

实现录入模块的方法如下:①通过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平台,建立具体的数据库和数据库表。②运用Visual Basic6.0开发工具,制作录入界面,创建一个对话框命名为“录入界面”,在框里添加跟预料文本和语料文献相关的控件,这里所使用的控件有静态文本控件、编辑控件和按钮控件,界面设计图如下。③初步设计界面后,编辑相应的程序来实现能用的录入界面,如下图。④使用Visual C++ 6.0设计完录入界面后,跟数据库连接就完成设计任务,直接在小学蒙语文教育资源管理平台里使用。

一、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核心区的产生

(一)经济核心区的动因

从空间结构看,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区域之间国际经济联系的加强。各种经济要素如技术、产品、服务乃至一些想法都能够自由地穿越国家边界,从一个区域传递到另一个区域,但这绝不意味着地球上任意两点之间都可以发生丰富的经济联系。企业对效率和效益的追求使得全球化出现了新的区域性分工和聚集,形成了许多经济活动的核心区域。这种在地化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这些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有着便利的交通、通讯联系,经济活动的聚集可以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相关成本;二是经济要素的聚集可以产生外溢效应,如人才、技术、知识的聚集可以使区域内企业获得更丰富的优质资源;三是区域内经济活动相互配合,如研发活动与金融服务之间的配合,制造与贸易之间的配合等,从而使区内企业降低交易成本,形成更大的优势。

(二)经济核心区的界定

经济区域应该是具有要素禀赋差异和内部经济活动联系的经济空间,而非行政区划。我国经济发展中形成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或是京津冀经济区都具有跨行政区的特点。经济核心区是一个经济区域内经济活动最为密集的核心地区,能够集中地显现出区域的优势,并在经济区域中发挥增长极作用。经济核心区又具有相对性,如硅谷可以被看作美国经济的核心区,而斯坦福研究园则可被视为硅谷内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区。经济核心区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与经济活动的水平有关,经济活动水平越高,影响范围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讲,滨海新区在环渤海区域的核心区地位已经毋庸置疑,并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三北地区重要的经济核心区。

二、经济核心区的主要特征

经济核心区具备优先开发建设的时间和空间比较优势,进而逐步发展成为经济资源的稠密区。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时空进程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在时间上是与特定阶段的宏观环境紧密相连,在空间上是与经济资源、特殊区位等关键因素密切相关。经济核心区利用其独特的时空比较优势,形成了与周边地区显著不同的凝聚力、辐射力和创造力,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持续的影响。这种超乎寻常的凝聚力、辐射力和创造力,是经济核心区的主要特征。

核心区的发展与产业演化相互促动,不断扩大着核心区和产业的空间影响范围。核心区的凝聚力和辐射力主要是通过产业活动来实现,如果一个产业在国际竞争中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它所依赖的核心区的区域地位也就会不断上升。美国硅谷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级的经济核心区,就与美国IT产业的迅速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反过来,核心区的国际地位,也支持了区域内一些产业活动更深地融入国际产业链。核心区的这种区域特征,与其产业特征是分不开的。

全球化进程中形成的经济核心区,有多种类型。就目前已有的经济核心区而言,大致可分为商务型经济核心区、综合型经济核心区、技术核心型经济核心区等。其中:(1)商务型经济核心区,其典型特征是以现代商务活动密集为支撑,如金融、外贸等,典型的商务型经济核心区包括香港、纽约等;(2)综合型经济核心区则兼具商务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特征,其范围略大;(3)技术核心型经济核心区,主要是指技术开发活动密集、技术输出效益大、全球技术关联度高等特征。

经济核心区会具有一定的产业特征,表现为核心区内一些产业活动的比例远高于另一些产业。实际上,核心区的形成与发展总会与一些产业有关:或者是这些产业的萌芽最初是在核心区内生出,或者是核心区承载了产业的关键环节。从产业的角度看,核心区之所以成为核心,是由于它为产业中的企业提供了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核心区凝聚了多种经济要素,形成强劲的聚集效应,从而使一些产业活动可以更便利地获得低成本或更为优质的资源;核心区与外部联系的发达渠道,使得这些产业活动得以向外顺畅地输出其产出物;而核心区独特的经济基础和聚集效应,又为一些产业活动高效率地创造产品或知识提供了支撑;这些条件使得一些产业能够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区域内的主导产业。

研究表明:当单根锚链发生断裂时,由于浮式风机受锚链力的不对称性,浮式风机的纵荡和运动会大幅增加,可能会引起平台失控;当两根锚链断裂时,在一定时间内,运动响应会适当增加。因此建议采用冗余系泊系统,即单组多根锚链,在单根锚链失效后平台发生一定的位移,但平台不会失控,从而为更换锚链赢取时间。在舱室破损工况下,1# 舱室破损会增加平台的运动响应,因此导致系泊系统的载荷增加。

三、经济核心区的类型

各市、县资金政策专责小组要按照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工作要点和资金政策专责小组的工作要求,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职能作用,明确职责分工,整合各方资源,共同研究和解决在推进脱贫攻坚战中资金政策问题。

由于受产业升级、企业竞争地位变化和其他核心区发展的影响,经济核心区发展的发展也会呈现出动态特征。如果产业的关键资源或关键环节发生变化,经济核心区的经济内涵也需要作出相应调整;如果一些驻区的大型企业竞争力日趋衰落,经济核心区就需要通过招商来改变内部的企业构成;如果其他核心区具有更好的条件,经济核心区也必须提升自身的水平。对政府而言,经济核心区的这种动态性意味着,政府需要提供产业导向更强和更具适时性的政策措施,才能保证经济核心区的持续发展。

当前全球化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创新全球化”的特征,美国硅谷的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显示,金融危机之后,创新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并且极容易在全球创新资源空间布局上形成“核心区域”,核心区域可以清晰地标示在“全球知识创新地图”和“新经济创新地图”上。

本文通过Eviews 6.0软件,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基于截面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首先,对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进行检验,回归结果如下:

全球知识创新地图:指针对某个产业或领域,将全球相应资源最为集中、竞争力最强的区域标记在世界地图上[1]。硅谷的研究排列出了全球知识创新“核心”地区包括:波士顿、硅谷、伦敦地区、苏黎世、日本筑波城、中关村等地。

新经济创新地图:指反映具有代表性的新经济区域在世界布局情况的地图,全球新经济创新“核心”地区包括了:硅谷、班加罗尔、128高速公路、M4高速公路、索菲亚工业区等[2]

全球化进程中之所以能产生“核心”地区现象,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原因:(1)信息时代的产业空间变化特征,尤其是交通和信息的便利性,使得一个地区内形成的技术优势可以迅速影响到其他地区,因而技术“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2)聚集效应特征,知识聚集、信息聚集和人才聚集的地区更有可能在技术创新中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使人才高地和技术“核心”区相伴而生;(3)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由于不同地区发展阶段不同,其所能够提供创新环境也差异很大,尤其是在知识产权、技术服务以及创业支持等方面。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承载技术创新“极区”和全球创新“核心”区域的经济核心区,往往并不是科技园和产业园这样的微观载体,这一点在世界银行、硅谷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中也一再提及,这一载体依然是“城市”或特定范围的“行政区域”,其生态环境、生活环境、产业氛围和政策环境都是载体的重要构成。

参考文献

[1]王德禄.自主创新全球化新阶段:全球链接与创新地图[J].中关村,2011-10.

[2]王成刚,田甜.全球链接与全球创新地图[J].新材料产业,2011-10.

作者简介: 成文(1975年~),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产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治理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链治理与产业升级、商业模式创新与组织变革。

标签:;  ;  ;  ;  ;  ;  

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在地化相关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