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大量的工程实践充分说明,建筑工程结构稳定性与建筑地基工程沉降缝施工技术之间存在直接联系。科学合理的地基工程沉降缝施工技术,是提升建筑工程结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的重要途径,也可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对建筑工程使用寿命的进一步提升。但是我国建筑低级工程沉降缝施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多种隐患,尤其是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一定不足,需要在不断加大探究与深化力度的基础上,促使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价值。
一、工程概述
某建筑工程属于医务功能建筑,总建筑面积23576m2,地上15层,地下1层,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8400m2,地下建筑面积5176m2。招标内容包括:基坑围护、建筑、结构、人防、幕墙、装饰装修、给排水、电气、暖通、消防、弱电、室内外污水处理配套及其绿化、立体车库等,具体情况以工程图纸和工程量清单为准,中标单位通过严格、细致、周密的施工管理,保证了该建筑工程质量达到了招标文件中的规定要求。
二、导致沉降缝出现的原因以及沉降缝形状
通过对上述建筑工程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竖向裂缝、斜向裂缝以及横向裂缝,是不均匀裂缝的主要形状。建筑工程地基发生了不均匀沉降是导致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建筑结构砌体内力分布在整体上随之发生改变,加之受到荷载以及附加压力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砌体抗剪力墙的强度会在原有基础上有所下降,最终引发裂缝问题。一般情况下,设置沉降缝的最高点是建筑工程发生地基沉降量最大的位置。不均匀沉降主要是在沉降缝设置的最低点交汇。在建筑施工中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必须客观分析沉降缝出现的原因,进而将沉降缝对建筑工程结构稳定性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建筑工程地基工程土质密度以及压缩性无法满足建筑工程的整体重量,也是引发裂缝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防止裂缝时,必须实现对多方面内容的综合考虑。
三、科学应用沉降缝施工技术
1.沉降缝原理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当中主要是应用氰凝水溶性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在柔韧性、强度以及抗剪力性能方面,该种材料的优势远远高于传统橡胶止水带,尤其是在固化过程中可实现对混凝土基面黏接牢固性都不断强化。在建筑地基沉降缝施工当中应用上述凝胶材料,不仅可实现对止水带机械性能的有效强化,还可通过一定方式起到止水渗透的能力。后浇橡胶弹性修止水带,就是在沉降缝施工中逐步形成,进而实现对本工程细部结构防水设计需求的逐步满足。
2.施工工艺细节与特征
在该建筑工程沉降缝施工中应用了柔性防水和刚性防水相互结合的方式,因此,通过利用专利新型材料的特点,能够科学合理的处理地下室沉降缝渗漏问题,以此抵消建筑工程不均匀沉降等引发的倾斜、裂缝等问题。同时抵抗四季变化所带来的热胀冷缩应力,通过一次处理可以达良好的防水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施工顺序
(1)处理基层
在基层处理施工中按照先顶板、后侧墙、最后底板施工的顺序,逐步清理沉降缝当中的填制材料,并及时剔除内在两侧松动或者脱落的混凝土,用高压水冲洗沉降缝当中的混凝土侧壁以及橡胶止水带表面,基层处理质量直接决定后期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稳定性和质量。因此,在基层处理过程中,要精心施作,并经过系统科学的检查以后,才能开始下一道工序。
(2)科学布孔钻孔
就该建筑工程而言,布孔钻孔的位置主要布在沉降缝的两侧,孔距控制在500~800mm,钻孔深度必须贯穿止水带下部,并安装高压化学灌浆管。
(3)注浆
灌注材料选择氰凝TPT-2水溶性聚氨脂,在灌注中必须确保灌浆压力在2MPa之上,每次灌注保证压力持续10min以上,确保灌注材料可以顺利通过高压沉降缝内部止水带下方。并在沉降缝内部形成一道完整密实的PTP-2聚氨酯固化弹性凝胶体橡胶,因为弹性凝胶体橡胶具有遇水二次膨胀的特性,所以可以有效满足建筑地基工程沉降缝部位二次防水施工的具体需求,这一点是其他施工技术无法比拟的。
四、控制沉降缝质量的方式与方法
1.技术交底
坚持项目技术交底制度,实行三级质量技术交底,即公司总工程师向项目交底。项目技术负责人向项目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分项工长向各自分管的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特别是对工程的重点、难点进行针对性的技术交底,从思想上加强操作者质量意识教育,务使操作者对任务明确,心中有数,以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
2.选择施工技术
(1)双墙式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楼层比较低,建筑物是砖混结构。在双墙式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地基的偏心问题。通过偏心的荷载对地基能够承受的压力进行计算和分析,保证建筑地基工程能很好的满足建筑物的具体要求;
(2)悬挑式
比较适合应用在楼层比较多,混砖结构而且荷载比较大的建筑工程中,此种方式对地基有很高的要求;
(3)交错基础式
当建筑物为框架结构,且其柱基独立时,可采用交错基础式的方法处理沉降缝。
3.提升沉降系数观测的准确性
地基是一个建筑工程的基础也是核心,因此,在具体施工中必须切实做好地基处理工作,确保沉降缝基坑当中无杂物后,才能进行灌浆,并尽量确保沉降缝两侧混凝土表明的平整度,沉降缝的设计宽度要个根据沉降量的计算结构而进行确定,就此建筑工程而言,地基沉降缝设计为50mm,有效的保证了工程的实际需求。在沉降缝施工过程中,共设置了6个沉降系数观测点,然后根据沉降缝观测点的实际其情况数值,以确定沉降缝两侧建筑物的沉降过程是否稳定,确定沉降测量值在允许范围当中以后,才能继续施工,以确保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结语:地基沉降缝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内容,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文章结合工程案例,深入分析建筑地基工程沉降缝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希望对相关单位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包喜康.建筑工程结构变形缝施工技术要点[J].低碳世界,2017(28):172-173.
[2]王艳丽.小议高层建筑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措施[J].民营科技,2013(4):269.
论文作者:黄河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地基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 裂缝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