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索兴趣,体验探索过程,发展初步探究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指导策略,满足幼儿科学探索的需要,帮助幼儿获得科学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 科学活动 方法策略 兴趣培养
一、摆正幼儿的主体地位,注重活动过程,着眼于幼儿的发展
处于探索、尝试阶段的科学活动,其过程的设计是最富创造性的一项工作。什么样的方案是好的?一是能体现幼儿活动的主动性;二是所创设的环境能刺激幼儿的语言活动;三是对不同幼儿有不同要求。就目前的情况看,幼儿园开展的科学活动仍存在表面化、表演式的倾向,出现了三种现象:一是形式上是幼儿主动活动实际却是老师的操纵之下;二是放弃不了束缚幼儿思路的示范讲解,强求步骤、方法一律;三是不向幼儿提要求,不敢对幼儿加以启发引导。让幼儿充分自由,活动了半天幼儿也无所收获。
这些现象的出现暴露了两个问题:一是幼儿的主体地位问题,在理论上我们不难接受“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这一观点,但落实到实践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往往成为表面的东西,其活动过程仍处于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当然,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不等于“放羊”,有些幼儿不可能自发习得的内容,需要老师采用适合幼儿特点的方式方法,让幼儿掌握,但是,对幼儿有可能通过自身的探究而习得的内容以及非传授知识技能的活动,幼儿就应有主权,真正在活动中学习。二是活动的过程、形式、结果的主次问题,不难发现,形式和方法的“新”历史受到青睐,活动的结果如何也备受关注,而活动的过程本身一些关键问题都思考、谈论甚少,在设计和评价活动中值得关注的应是:幼儿通过活动是否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去认识事物,是否学会了调整自己与事物的关系,是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动作经验,发展独立性和自信心等。
二、家园互动形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健康心理形成的两个主导因素。家庭是人生活和培养人的最初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人格特征、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情感氛围对幼儿良好心理的养成很重要,幼儿园任何活动的开展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也不例外。幼儿园是生态环境中学前教育子系统的支柱,对幼儿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我们通过家长会、育儿沙龙、家长园地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宣传、交流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念、经验和内容,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与幼儿成长的关系。向家长介绍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对策,并指导家长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家长早晚接送幼儿的间隙,通过亲子活动与家长做简短交流、沟通思想、统一方法。指导家长如何协助老师搞好幼儿的心理教育问题,做好幼儿个案的研究工作。通过上述活动,使教师和家长配合默契,步调一致,使幼儿心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得以落实。
三、教师亲身参与,激发幼儿的兴趣,带动幼儿自主成长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老师是“权威”。很多家长反映,同样的话由老师说出来和由家长说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加之幼儿具有爱模仿的天性,愿意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因此,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非常注重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和对幼儿的巨大影响力。通过让教师亲身参与幼儿的活动,能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带动幼儿自主成长。例如,大班跳绳活动是幼儿体育达标的项目之一,以往很多老师都把它当成一项任务去完成。在户外集体游戏之后,常常要求幼儿每天户外活动必须练习,甚至会出现“谁会跳了谁才能去玩”的现象。幼儿完全在被动状态下学习,有些幼儿甚至出现不愿来园的情况。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们组织了“跳绳表演”活动。首先,由班上已会跳绳的小朋友表演,请其他幼儿为他们数数;然后由教师分别进行单摇、双摇、花样跳绳的表演,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老师跳得如此之棒,异常兴奋,大声地为她们加油!一部分幼儿情不自禁地为老师计数。另外,我们还将此活动的全过程录了像,教师在班内利用过渡环节给幼儿播放,感染幼儿、激发幼儿的兴趣,有时会听到孩子们议论:“老师跳得最棒!老师跳得真多!”从“跳绳表演”活动后,孩子们学习跳绳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每天户外活动时,孩子们不需要老师去提醒和要求,而是主动地拿起跳绳去练习。
在小班进行“大杯水小杯水”的活动时,老师运用了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们直观地感知和认识了什么叫“接一大杯水”,之后教师每天都和孩子们用同样的杯子,在同样的时间一起喝水。孩子们在老师的带动下,不再像以前那样发愁喝水或只喝一点儿水,而是每天高高兴兴地喝水……
通过上述几方面的探索与尝试,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引导和挖掘幼儿的内在动力,只有让幼儿亲身地感受和体验,并充分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才能改变幼儿以往的被动角色从而获得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萍 浅谈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幼教博览,2013,10。
[2]袁玲玲 在科学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J].吉林教育,2015,07。
论文作者:潘咏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幼儿论文; 家长论文; 老师论文; 孩子们论文; 教师论文; 科学论文; 兴趣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