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对131例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治疗效果影响论文_陈燕

(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检验病毒病原方法对312例婴幼儿腹泻使用轮状病毒病原学检测,随机将测出阳性的131例患儿分为干预组65例,对照组66例。诊疗基础相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症状所需的缓解时长。结果:干预组住院时间,脱水病状缓解时间,腹泻,发热都比对照组短。结论:提高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幼儿;腹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232-02

轮状病毒(rotavirus infectious,RV)肠炎是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婴幼儿消化功能发育不成熟,消化酶活性程度偏低常被外界因素或内在环境变化引发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而造成腹泻。为了解系统护理对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治疗的影响,收集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病房及门诊312例3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采取病原学检测,将测验的轮状病毒腹泻分析总结,做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12例腹泻患儿粪便中检测出轮状病毒者131例(42.0%)其中男66例,女65例,男女比例1:1,最小年龄17d,最大3岁。发病时间3~7d。131例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65例和对照组66例,发病时间(5.7±1.8)d。两组患儿年龄、 病情、 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正常进食, 纠正脱水,电解质平衡治疗,维持水,以此为基础,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治疗;干预组在患儿有稳定的脱水症状、生命体征后,实行系统护理干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病状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指导等。对比两组缓解症状的时间。

1.3 统计学法使用

采用SPSS14.0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脱水、发热、腹泻的缓解和住院时间都比对照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x-±s,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护理

3.1 发热

本病的伴随症状是发热,体温在38.5~39.0℃波动,采取物理降温预防发热,例如:温水擦洗、化学冰袋头枕、湿敷,不要使用酒精擦洗,会刺激皮肤黏膜,反而加重病情。使用物理降温没效果的幼儿,应遵医嘱,静脉注入或口服退热剂,比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混悬液,发热要正确及时解决,避免发生惊厥高热。在患儿发热的时候,每日开窗透风,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每次30min,开窗时为患儿保暖,预防着凉。在使用退热剂后,幼儿出汗量大,之后及时替换干净衣物,补充水分,降温后每30min测1次体温,并对降温效果做观察记录,体温正常之后2h再测量1次。

3.2 惊厥

患儿在惊厥时马上把他衣领松开,拿掉枕头让患儿卧在床上,侧头朝向一边,口鼻泌物清理,以防吸进,保证呼吸顺畅,须要时使用氧气瓶;注意环境安静,尽量集中护理操作,防止没必要的刺激;上下臼齿间放上牙垫,避免咬伤舌头,为预防外伤,对患儿适当约束,不要按压患儿的肢体或强制拉扯,以免发生脱臼或骨折。为避免发作时受伤,安排专人守护可能再次惊厥的患儿;注意发作类型、前兆、持续时间、频率,视察有没有脑水肿发生,必要时作降颅压的处理;出现>2次使用苯巴比妥钠或地西泮,出现≥3次口服苯巴比妥钠1周。本组7例第2次发作时,8例给予苯巴比妥钠 10mg/kg 肌内注射,6例给予地西泮1~3mg/kg 静脉注射。12例里有2例出现第3次抽搐,使用苯巴比妥钠口服1周,无第4次抽搐。

3.3 呕吐

患儿侧卧位,马上清理口腔呕吐物,替换衣物,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发生窒息。

3.4 用药护理

由于呕吐、腹泻、发热,患儿可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需及时补液治疗。严厉按照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补液原则,遵医嘱和需求量调整输液速度。指导配制和喂患儿口服补液盐或加盐米汤。指导服药:如双八面体蒙脱石散(思密达)是胃肠黏膜保护剂,能吸附病原,固定毒素,可随大便排出,还可增强肠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促使肠黏膜自我修复,但和其它药同服,可影响其吸收,应间隔1小时服用。肠微生态制剂可补充肠道益生菌群,恢复微生态平衡,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宜用温凉水冲服。体温38.5度以下,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38.5度以上,可服退热药。

3.5 皮肤护理

婴幼儿皮肤柔嫩,由于患儿大便次数多,腹泻排出的大便酸性较强,易出现臀部皮肤发红、皮炎、糜烂,上行性泌尿道感染,便后温水擦洗干净,及时替换尿布,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可在皮肤上涂抹具保护作用并没有刺激性的油或油膏,如紫草油、鞣酸软膏等,严重者可涂莫匹罗星软膏或远红外线灯照射。

4.讨论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婴幼儿。在患儿治疗期间,使用有效的系统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本资料中,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秋季腹泻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护理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张晶,徐樨巍.小儿腹泻常见病原及临床表现[J].传染病信息,2007,20(4):207-209.

[2]樊军,于晓军.小儿轮状病毒的病原学调差与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09,4(7):103.

[3]付勤.小儿秋季腹泻244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6):93-94.

论文作者:陈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  ;  ;  ;  ;  ;  ;  ;  

系统护理对131例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治疗效果影响论文_陈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