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地区贩毒现状调查_凉山论文

凉山彝族地区贩毒现状调查_凉山论文

对凉山彝区吸贩毒问题的现状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状调查论文,凉山彝区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毒品危害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灾难之一。目前,世界上吸毒人数已超过5000万人以上,全球毒品年交易额达8000亿至1 万亿美元。毒品蔓延范围已遍及五大洲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 自本世纪80年代初进入社会全面转型期以来,已消声匿迹30多年之久的毒品又死灰复燃,重新肆虐于中华大地。禁毒戒毒,与毒品犯罪行为作斗争,是中国政府当前非常重视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但中国政府在研究、制定、实施禁毒方针、措施和策略时,往往是重视国家机制的禁毒,而忽视了对毒品受灾区人力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政府禁毒与社区文化资源的结合与利用,扶贫项目与禁毒工作的协调等,因而弱化了社区机制的防范和控制,尤其是对像凉山这样的贫困少数民族地区更是如此。当前,禁毒工作已日显重要,对此问题的重视与研究,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课题。本文拟从凉山地区毒品泛滥的原因和吸贩毒现状进行简要分析,以便于制定社区禁毒计划作参考。

一、毒品泛滥的原因分析

历史背景。历史上的凉山曾是一个种鸦片、贩鸦片、吸鸦片的重要地区。这里因独特的地域环境以及特殊的气温、土质非常宜种鸦片,据史料记载,早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西昌市(当时称宁远府)即为鸦片输入四川的两大通道之一,清政府曾在宁属会理州严行查堵(注:凉山州政协编《凉山州文史资料》第九辑,第17页。)。可见鸦片烟毒流入凉山到抗日战争已有百年以上历史。到1906年以后,凉山腹心地带的昭觉、美姑、布拖等地也陆续蔓延开来。当时一两鸦片可换十两白银,人们受暴利诱惑大量种植。1956年民主改革后,人民政府颁布了禁烟令,凉山的种、贩、吸得到禁止,但在边远山区仍有零星种植。到80年代初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的社会转型后,其原有社会控制系统已不再适应现实社会的要求,而新的社会控制机制尚不完善,社会控制的弱化,导致了凉山地区鸦片的易种性,先后在美姑、布拖、昭觉、冕宁等地均有不同程度地存有鸦片复种现象。仅以昭觉县为例,从1980年至1989年的十年间共缴获鸦片2900余克,铲除罂粟数十万株(黑比阿伍98.5)。因此,可以说,凉山在民改后的几十年间,涉毒案件只是明显减少,而不能说得以灭绝。据统计,1951年原西昌地区查获贩毒案件占全州总案件的59.1%,1952年占42.2%,到1957年以后的20年间,全州每年平均发生涉毒案件为5件左右。这样灭而未绝的涉毒环境,由于改革开放, 很快即与80年代末的海洛因毒品潮接轨,使这一地区90年代以来的涉毒案件以比前20年增加三倍的速度急剧上升。

地理位置。凉山彝族地处四川省西南部,与境外毒品王国“金三角”、“金新月”等毒品销售必经之路云南省毗邻,是毒品返运“四川通道”的第二关卡。因管通效应作用,自90年代以来,这里深受国际毒品潮的侵袭之苦,短短几年间,毒品已蔓延到全州64000 平方公里的许多角落。部分重灾区已由毒品消费市场演变为毒品消费和中转市场。毒品犯罪分子充分利用凉山与云南交界线长,通道较多,地形复杂等便利条件,在选择108国道和成昆铁路西昌站、德昌站、普雄站、 甘洛站等多点入场贩毒的同时,还极力开辟宁(南)盐(源)公路和其它山间小道等通道。为避开警方的追踪,布拖、昭觉、美姑等地的贩毒分子时常自带干粮,三五结队,翻山越岭,步行几百公里山路往返在凉山与云南边境进行贩毒活动。与此同时,贩毒分子还假道凉山,除疯狂走私和贩运毒品外,他们还在凉山境内的边远山区、麻疯病村等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非法加工毒品。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凉山较省内其他地区的毒品受灾面广、程度深、时间长。

经济贫困、文化落后。目前,凉山州共有17县(市)就有12个贫困县(其中国定、省定11个,州定1个),378万人口就有210 万贫困人口,人口文盲、半文盲率占53.57%,尤其是女性人口中的文盲、 半文盲率高达66.7%。像布拖这样的建卡贫困户,全年人均现金收入仅90元。微薄的经济收入,使许多农户只能维持在极低的生活水平线上,于是当贩毒这样能获暴利的“生意”出现时,自然对这一群体产生极大诱惑力,加之因他们自身文化素质所限,除难以寻求比这获利更多的职业外,对犯毒违法也一无所知,因而,即刻成为凉山特定社区铤而走险,加入“贩毒致富”的“主力军”,形成在凉山经济特困、人口文化水平较底的昭觉、布拖、美姑成为毒品重灾区。西昌虽属重灾区,但涉毒案件主要由以上三县盲流人员所违。这些贩毒分子在牟取暴利过程中往往因出于鉴别所进“货物”的真伪,又纷纷陷入吸毒的深渊。他们在给家长带来毒品的同时,还给家乡带来已灭绝几十年之久的各种瘟疫、性病和艾滋病等,使凉山这些年处于贫困、贩毒、种毒、吸毒、疾病的恶性循环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这无疑又使凉山的发展雪上加霜。仅昭觉县1994年4月的那场霍乱就丧命18人,耗资200多万元。全县有艾滋病患者2人,带菌者50余人。

禁毒教育普及不够。时至今日,毒品已如洪水猛兽般猖狂地危害着我们的社会。但是,在凉山的某些地区和单位,尤其是农村、彝族社区,仍未引起必要的重视。这些地区和单位的决策者只顾埋头于经济、业务和农活等工作之中,对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熟视无睹,不向广大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禁毒教育,不向人们宣传禁毒法规,宣传毒品的严重危害,不告诉人们怎样远离毒品,尤其是对涉毒严重的农民、青少年、妇女等群体更是这样。实际上,凉山近年来吸毒贩毒人员不断增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宣传教育不普及、不深入,致使一些社会公众对毒品犯罪和毒品危害缺乏基本认识造成的。据笔者调查,在老凉山特困县的少数民族社会公众中,很少有人知道我国的禁毒法令是什么内容,吸毒是违法的。他们误认为贩毒是最能获取暴利的“生意”,吸食毒品可治百病、消灾灭祸、显示身份,所以有的地方出现走亲访友、娶亲嫁女等重大活动中以毒品款待贵客之风。许多贩毒分子,根本不知道他贩卖毒品只要达到50克,就获得了被枪毙的资格。昭觉县曾有人将毒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在自由市场公开买卖,讨价还价,甚至批零兼售。相当数量的社会公众对吸毒行为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其中有的人有成为新的瘾君子的危险。他们不太明白贩毒是犯罪行为,吸毒是违法行为,二者均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均应得到社会的惩处与制止。像这样法律与常识的问题,还尚未得到社会公众普遍认同,这无疑是凉山地区吸毒现象得以蔓延的思想基础。

二、毒品危害的现状调查

基本情况。90年代初,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在凉山死灰复燃,地方党政部门立即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公安机关侦破毒品案件作为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具体实施。并且在全州形成了在党委、政府领导下,部门密切配合,专业队伍若干,群众参与的全民禁毒格局,建立了从州、县到乡镇、村的禁毒责任制,出现齐抓共管的禁毒局面。据统计,“八五”期间至1996年止,全州破获毒品案件3508起,缴获毒品海洛因68932.19克、鸦片140151克,铲除罂粟苗507万余株, 共查获涉案人员3100人,逮捕1194人,判处刑罚477人,其中死刑(含死缓)54人, 无期32人,劳教戒毒826人。1997年全年共破获毒品案件2560件, 其中贩毒634件,非法种毒123件,吸毒1799件,其他4件;缴获海洛因9393.71克、鸦片2474.5克、铲除罂粟苗9万株;抓获涉案人员2998人。

毒品大量流入凉山,致使吸贩毒人数迅猛增多,据反复核实、登记造册统计,全州查获的吸毒人数,1995年为8247人,遍及17县(市),占全州总人口数2.2%。1997年6月为5867人,其中男性占86.5%,女性占13.5%,农民占76.3%,工人占7.57%,干部占2.18%,在校生占0.78%,无业人员占10.7%,个体户占1.14%,其它占0.83%。1996年以来,新增吸毒人员963人,占现有人员总数的14.8%。西昌市1991 年底,全市瘾民609人,其中吸食海洛因的73人,占全市瘾民的12%, 截止1997年10月,共有瘾民858人,其中吸食海洛因的728人,增加了10倍。

突出问题。首先涉毒案件急剧上升,其中农民、青少年、妇女涉案突出。全州1990年以前五年中,平均每年的涉毒案件不到40起。1991年猛增到415起,1997年跃升到2560起, 特别是海洛因案件所占比例不断上升,1992年占案件总数的4%,1996年增至77.7%; 涉毒犯罪人员中农民一般超过50%以上,青少年一般占80 %左右, 女性涉毒犯罪已由1992年占11.1%上升至1997年的53.6%。其次,毒情出现新动向,即各县市吸贩毒人员由老区向新区、平坝向高山和交通方便区向交通不方便区发展的趋势。并且出现以盗养吸、以抢养吸、以贩养吸、以娼养吸、以赌养吸等违法犯罪活动和社会丑恶现象。贩毒分子反侦察能力和逃避法律制裁的手段增强,他们实行自带干粮步行山间小道往返、人货分离、体内藏毒、孕期和哺乳期妇女贩毒、零包贩毒,给侦破和打击带来很大的难度。再次,戒毒场所数量少、规模大、质量差与戒毒工作量巨大的矛盾十分突出,大量吸毒人员难以施行有效管理而放荡在社会,加之戒毒场所缺少相对固定的医疗保障、管理人员和资金投入等,因而戒毒复吸率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另外,州内非法种植罂粟的活动禁而难绝。自1992年以来,公安机关每年查破非法种植罂粟都在100起以上, 并且1996年3月在盐源金河康复医院查破非法种植罂粟达21亩特大案件后, 又相继在会东、冕宁等边远山区、麻疯病村有所发现,共铲除8 万余株罂粟,缴获鸦片140151.1克。

戒毒工作中目前存在的困难主要有:1.经费匮乏、警力不足、装备落后。目前,凉山州辑毒队仅有干警18人,西昌市有12人, 昭觉县有6人,美姑县有6人,除州辑毒队外, 县以下部门几乎没有专用交通和通讯装备,加之经费严重不足,因此,警力、装备和开支都难以适应当前州内严峻形势,使毒源不断流入州内,造成极大灾难。2.现行法律法规不健全,给打击处理毒品犯罪带来困难。很多涉毒案件往往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侦破,而审判量刑时又要求证人和举证材料的充分,这往往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又给公安机关和办案人员的积极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现行法律法规中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及零包等贩毒打击没有完整法规或处罚过轻,所以部分犯罪分子钻法律的空子,大肆进行贩毒活动。

标签:;  ;  ;  ;  ;  ;  ;  ;  ;  

凉山彝族地区贩毒现状调查_凉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