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甘军

关于“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甘军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近年来,由于暴雨积涝灾害的发生,造成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城市积涝的发生,一方面与全球变暖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与城市道路建设规划密切相关。目前,我国主要采取增加排水管、增设排水泵等措施来预防城市积涝,但这些措施挤占了城市地下空间,不仅投资大,而且废弃后对环境的危害极大。而“海绵城市”道路理念的提出,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城市排水问题,而且能够有效地保护城市原有的水生态环境。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

引言

市政道路是人们出行和交通运输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主要可以划分为道路、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等,通过多方面的共同设计,实现市政道路的合理规划。另外,绿化带或者分隔带中的排水结构,是非常重要的,这部分的设计对于道路的整体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是设计工作中不容小视的问题。海绵城市自身具又较为独特的特点,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中,要综合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做好道路绿化带或者分隔带等排水设计,以及人行道的铺装施工,更好的为人们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1 海绵城市”理念中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注意事项

第一,技术人员在应用相关技术模型和设计理念时,要结合管理要求和地区要求,遵循因地制宜的管理原则,在设计基础上,有效选择更加具有经济价值的设施体系,并且保证其方便易行,从而提升整体设计结构的稳定性,保证道路红线内外的绿地空间设置结构符合“海绵城市”的相关要求。只有保证设施之间的协调性,才能提升设施和道路之间的衔接程度,从而优化整体工程项目的质量。第二,技术人员在进行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时,设计人员要对相关管理维度和管控要求进行系统控制,保证道路设计结构的合理化,并且积极践行更加系统化的控制参数,合理设计横坡的坡向,从而保证整体运行机制和管理效果的最优化。只有从根本上协调路面与绿色植被种植区域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践行“海绵城市”的相应要求,确保雨水储备和管理效果的最优化。第三,技术人员要想提升整体设计结构的有效性,就要选定更加系统化的设备处理原则,保证设施完整度,着重关注设施结构的净化功能,从而进一步防止污染物进入水体,产生较为严重的水体污染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设定相应处理机制的同时,对植物进行有效筛选,主要选择耐寒耐污的本地植物。

2 海绵城市排水建设的途径

海绵城市系统建设环节多,需协调好各环节。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源于低影响开发,其本质是在建设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城市的原有风貌,保证城市的原有建设设施,以此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降低对原有设施的影响。首先在建设设计阶段,需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归纳各种可能因素,对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做好预判,以此优化设计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优化人类居住环境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因此海绵城市建设不仅在于解决交通运输问题,而且在保证城市用水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发展,实际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还需做到节能、环保。其次在建设筹划阶段,相关的专业人员还需进行施工踩点,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城市地形地貌选择特定的估算方法。

3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3.1 种植设计

进行市政道路设计中绿化部分的设计,选择合理的种植设计方案,可以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设计:①进行种植设计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周围情况,全面考虑绿化种植区域的观赏效果和社会效益,满足在不同时间内,种植区域的观赏性,促进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满足城市化建设的整体需求,实现绿地部分的生态建设,同时满足雨水设施的建设需求;②植物的选择和布置应该满足绿地雨水设施的建立,结合当前内部环境进行合理的分配,促进雨水控制系统的功能发挥;③正确处理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和机构特点,提升植物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相互之间的不利影响。

3.2 绿化带的设计

市政道路绿化带主要存在三种形式:车绿化带、行道绿化带和路侧绿化带。传统的绿化带只是雨水径流的排管,没有雨水调控、净化作用。而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后,绿化带不仅具有调控雨水的能力,而且具有净化作用。(1)雨水的收集方面。路面应设置为透水路面,以便地表水流动,确保雨水能够自然地通过雨水口流向绿化带,需要注意的是雨水口的设置要规范,要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确定雨水口的间距,还得注意保证雨水口的高度,低于道路高度的同时还应高于绿化带高度。(2)滤水设置。为了保证雨水的清洁度,需要进行滤水设置,在道路上铺设种植土的同时,并装备砺石层和渗水管,慢慢地使雨水漏下,保证水的清洁度。(3)缓排滞蓄。为了保证雨水多时的排泄和蓄积,可以安装导流系统,但是需要根据实际的地形地貌进行安装,以便水分层次、分阶段地渗入。(4)明沟的设置。雨水口设置明沟,一方面有利于雨水的沉积,另外便于配水。

3.3 路缘石的设计

路缘石是道路边缘的排水设备,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与地面齐平的平缘石,便于径流雨水顺着雨水口流入绿化带;另外一种是比地面要稍高的立缘石。不同的路缘石其选择应用的范围不同,传统的立缘石经常发生雨水漫流,可通过打孔或者钻孔的方式解决雨水漫流现象。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结合“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系统管理和城市规划项目,切实维护绿色环保要求,积极践行更加有效的控制模型和管理维度,在优化设计方案和技术的同时,结合城市的基本情况,建构具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模型,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设计和应用的实效性,保证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实现管理目标和规划优化要求,为“海绵城市”理念的发展以及城市规划的可持续进步奠定坚实基础。在我国法律法规不但完善的前提下,海绵城市理念和策略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希望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给排水现状,提升城市环境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昌明,张永勇. 维护良性水循环的城镇化 LID 模式:海绵城市规划方法与技术初探[J]. 自然资源学报,2016,31(5):719-731.

[2] 高振波. 郑州市常西湖新城市政道路海绵城市技术措施设计与研究[J]. 中国勘察设计,2016,(11):70-73.

[3] 石坚韧,肖越,赵秀敏,等. 从宏观的海绵城市理论到微观的海绵社区营造的策略研究[J]. 生态经济,2016,32(6):223-227.

[4] 陈国生,马超,杨天翔,等. 控规阶段的海绵城市地块指标分解研究--以上海桃浦科技智慧城为例[J]. 给水排水,2016,42(11):57-59.

论文作者:甘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  ;  ;  ;  ;  ;  ;  ;  

关于“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甘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