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儿童声乐教学是重要的声乐基础教学课程,担负着为更好地培养声乐人才打下坚实基础的重任。现实中,要不断加强对儿童声乐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以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儿童声乐教学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 儿童 声乐 教学
由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指导《中学音乐教学大纲》指出:美育是全面发展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而声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儿童声乐基础
1.1 什么是儿童声乐。儿童声乐,是充分利用童声期的嗓音条件,结合气息运用等发声技巧的一种少年儿童的演唱形式。由于少年儿童嗓音条件的特殊性和柔嫩性,训练中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青少年儿童处于智力开发的非常重要的时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利用学生的现有条件进行多维度的启发与训练,对少年儿童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让孩子多欣赏音乐和学唱一些儿歌,让其对音乐产生兴趣,培养出一定的乐感,同时,也可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内容,来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及表现力。
1.2 儿童学习声乐的作用。①培养儿童专注力。②提高儿童的记忆力。③培养儿童的手脑协调能力。
2 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态的教学
2.1 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①主导性。歌唱心理状态在歌唱训练和实践中起着主导作用。②制约性。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制约着良好的歌唱姿势,制约着良好的歌唱呼吸以及相应的发声、咬字、共鸣以及听觉器官。③相辅性。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和良好的歌唱生理状态是相辅相成的。
2.2 儿童声乐课堂中良好心理教学。①声乐教师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②培养坚韧的歌唱毅力,提高歌唱的信心。对于学生歌唱毅力的培养,也是良好歌唱的心理状态的主要内容。③严格的要求,刻苦的学习。在训练过程中,也有一个心理标准问题。教师要求学生不达标准不放松。严格的歌唱心理标准是从基础上逐渐开始的,不同时期的训练有不同的要求。④进入角色,“假戏”真唱。这是让学生在歌唱时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重要心理因素,同时还可以使他们摆脱声音的束缚,保持高度的艺术活力。因为歌者在演唱作品时不能被声音搁住。⑤自我振兴、百战百胜。由于歌唱心理状态受外界事物变化的影响,制约了歌唱生理的活动。歌者如何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控制歌唱心理状态,不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正常活动,使歌唱正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⑥注意动机的培养,意志力的培养,注意力,情感,兴趣的培养
2.3 儿童声乐表演时紧张心理的调控。①集中注意力,去掉杂念和心理负担。②教师要注意儿童演唱曲目不能超过表演者技术水平和表现能力。③教师应在课堂中模拟表演现场,让学生适应表演环境。④教师为学生讲解上台前的心理调整,如上台前兴奋点转移,做深呼吸等。⑤台上要充满自信。
3 歌唱技巧
3.1 歌唱基本要求。①打开喉咙与口型。喉咙放松,口型要正,要准。②正确的姿势。正确的唱歌姿势,不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态的表现,而且还关系到气息的运用,共鸣的调节以及歌唱的效果,在训练时,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③唱歌中的呼吸。首先是吸气,在做呼吸练习时,先做好正确的演唱姿势,保持腰挺直,胸肩松宽,头自如,眼望远处,从内心到面的表情都充满情意,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将气吸到肺的底部。但呼气时不准过深,吸气时不要有声音,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两肋扩张,小腹微收的习惯。④咬字、吐字准确、清晰。⑤面部表情、面部自然放松练习:在歌唱时要注意面部的自然放松。
3.2 音准节奏与视唱练耳。要掌握好音准节奏与视唱练耳,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采用感受为主,学生实践为辅,训练学生不断的听赏,感受与记忆和练习。②采用积极引导,自主创编的方式,从各个方面锻炼儿童。③采用游戏互动,增强体验的方式,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增强儿童学习兴趣,提高音乐能力。
3.3 歌唱情感。儿童声乐教学要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应将情感教育积极有效的渗透入到声乐教学之中,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增强对儿童情感培养的意识;其次要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音乐理论,为情感培养奠定基础;通过促进儿童的审美感知,激发丰富的联想,深化学生的情感。
4 儿童声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4.1 教师的自身素质与修养。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除了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高水平的专业素质以外,更应在教学的始终保持审美意识,能针对教育对象的实际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能因地制宜,具有教学机智,适时地启发、感染、鼓励学生体验美,表现美,让儿童在美的熏陶下得到最美妙的情感体验。
4.2 储备良好的音乐理论知识。从音乐中获得的体验首先是一种直接的官能上的体验,是对音乐外在的声、形、色的感知,教师不能仅让学生满足于此,更应引导学生有进一步的情感体验,并上升为对音乐内在美的获取。这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积累相应的知识经验和提高审美能力,才能真正体验到音乐的真谛。
4.3 促进学生审美感知,创设情境。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我们只有不断深化对美的认识,深刻理解其意义、领悟其内涵,才能获得美感,使情感升华。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歌时,应经常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理解作品,让学生对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及其中的音乐语言要素等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学生才能激发相应的感情去演唱。老师们所要做的就是指导孩子们如何丰富自己,展现出最动人最绚烂的图画。
参考文献
1 小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 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3 胡钟刚等.儿童声乐实用基础教程[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大山完小
论文作者:郭飞月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声乐论文; 儿童论文; 学生论文; 音乐论文; 心理论文; 情感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