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兆航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从很大程度解决了社会农业及工业发展问题,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属于可持续绿色能源。因此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后续对于环境生态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确定和分析,本文分析了施工新技术及环境傲虎策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最佳能源支持。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新技术;环境保护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水电作为中国能源的一部分,清洁的水电能源技术已经成为中国能源类型的主要发展方向。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是人所共知的,国家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水利水电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得不关注这些建设工程所造成的生态问题,这些生态问题损害了人们的财产,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因此,在发展水利水电事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重要的基石。
1水利水电工程所具备的特征
1.1水利水电施工存在问题多
水利水电工程具有规模大、工期长、设计种类繁多等特征。同时,水利水电工程还具备防洪、蓄水、灌溉、生产、发电等功能,为了充分实现这些功能,便增加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复杂性。
1.2水利水电工程的综合性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包含了多个施工项目,然而每个施工项目之间又相互联系。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工程,它的建设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推动着社会的经济建设。因此,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效益。
2水利水电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2.1防水毯技术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不断加强对防水施工的重视度,这样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水性能才能得到提升,防水毯技术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防水施工的过程中使用的材料都是钠基膨胀土或者是土工织物复合而成的材料,这些材料都具有非常好的环保特点,防水台施工技术才用的是纳米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开挖施工的前期,一旦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遇到了水,钠基膨胀土就会迅速进行膨胀,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防水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一般都会铺设防水毯,这样钠基膨胀土就会变成粘土矿状,对施工中渗水的位置进行封堵。
2.2GIS和GPS新技术
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是水利水电施工方面的两项新技术,GIS技术实现了地理信息采集、描述和施工对象动态监测,对水利水电施工中每个单元、每时每刻的动态信息以及相应数据能够做到及时保存,使施工过程更具智能化、数字化和可视化。而GPS的原理是通过全球卫星对地理坐标的全方位定位,这一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作用是解决施工不便和测量不准确问题,GPS提供的三维数据信息,不仅节省了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还为施工任务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保障。
2.3混凝土碾压技术
混凝土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要不断加强对混凝土碾压技术的重视度,这样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才能够达到相关规定的标准,在进行混凝土处理的过程了,我们必须要不断加大水利水电施工新技术的应用,这样我国水利水电施工的速度和质量才能够得到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混凝土碾压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的密实度,再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坝体砌筑和灌注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碾压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坝体的混凝土强度,并且混凝土碾压施工技术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还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容易控制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要不断加大对混凝土碾压技术的应用力度。
2.4环保新技术
2.4.1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技术
在防治水污染方面所采取的技术(或措施)主要原理在于提高水域的自净能力,避免一时污染的长期聚集,尽可能减少污水的产出,防止流域面积扩大。具体包括,增加环境用水、确保环境要求的流量计水位,进而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通过修建闸坝等工程,灵活调节水量;建立土地处理工程系统;建设氧化塘处理工程系统;设计污水库、调节水库、增设曝气设备、截流工程等;增加诸如污水深水排放工程,提高水体稀释自净能力,来增加水流量,保持维系环境所需的基本水位与流量。
2.4.2改善景观方面的技术
在改善景观方面,所采取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实现功能性与观赏性的二合一,相关工作人员及项目主管部门可以利用美学原理设计出集造型优美与功能强劲于一体的水利建筑物,一方面其可以作为水利设施的一部分,在引水、排水,排渍等方面发挥充分的作用;另一方面其可以作为搭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将其作为标志性的建筑物,烘托水利建设的美感,让相关工程成为别具一格的画面和“景点”,以其真实的影响力来增强广大民众的环保意识。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策略分析
3.1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
所谓的补偿机制是通过生态环境补偿、过鱼设施、增殖放流等方法平衡保护环境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间的关系,促使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补偿机制向稳定化、可持续化与法律化转变,利用政策引导、实地调研、施工评估等手段全面分析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风险因素,不仅有利于修复环境破坏区域,还能遏制生态资源衰退。再者,党员干部必须要统一思想认识,牢固树立“绿色施工、高效施工、安全施工”理念,全面预测且观察生态环境的影响。
3.2完善法律法规
我国幅员辽阔有即为丰富的水利资源,如何将其合理开发是相关部门面临的问题,国家不仅需要尽可能的保障经济发展,但还需要重视珍贵文化及稀有物种的保护,建立相应的保护区和保护制度,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水利资源开发流程,严禁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有规划的开发河段水利资源,为区域经济和农业生产服务。
3.3建立动植物生态保护区
保护区建设人员应不断加大对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以此强化渔业法律法规的执行效果,更应该划分禁止捕鱼区域并扩宽当地居民的经济来源路径等,强调实现生态环境人工修复的重要性,在水利水电工程鱼类栖息生态环境保护中,对于直线形河道部分,可以进行人工改造成河流的蜿蜒形态,极大的有利于有效提高河床断面流速及水深多样化的分布效果,相关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修复河道的自然断面来改变当前流域的断面结构,更要采用复式断面对河流淤积处形成自然的沙洲,相关人员更要明确放流种类、放流时间及水域、放流苗种数量及标准。
结语
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研究生态环境,实质上可以延伸至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和互惠互利的关系。水利水电工程更是如此,它既是为人类的生存和国家的发展作出着重大贡献,同时也在侵蚀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但是,我们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不能一味的以以利益为主,不能抱着不惜破坏环境都要创造利益的心态,而是应该对自然保持着敬畏的态度。既然水利水电工程不可避免要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不妨把保护生态系统也融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当中,让两者的对立关系得到缓和,以正确和良好的心态来对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运用多方知识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所带来的利益能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于自伟.浅谈水利水电施工新技术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3).
[2]赵世斌,石永胜.浅谈水利水电施工新技术的应用[J].商业故事,2016(28).
[3]赵金朝.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关系[J].科技创新与应用.
论文作者:时广兵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水利水电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混凝土论文; 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新技术论文; 自净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