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村老人养老模式选择分析
刘勇 张玉梅
(滨州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
〔摘 要〕 目的 研究山东省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意愿,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对山东省17地市60岁及以上老人的904份实地调查数据,从个人特征、经济条件、居住方式、保障状况和养老观念五方面,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村老人养老意愿的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表明农村老人的居家养老意愿受年龄、婚姻情况、身体健康状况、月收入、居住方式、对儿女养老和住养老院的看法及医疗费用和生活来源的承担等因素的显著影响。结论 要进一步通过政府部门、社会资本和居民个人三方协调发展来改善农村老人居家养老状况。
〔关键词〕 农村;养老模式;居家养老
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和青年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但在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山东省重视孝文化传承的前提下,研究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意愿,探究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工程叠加GPON网络按用户100%满配建设,利旧原24芯上行主干光缆;新立144芯光交1座、光交至分纤箱配线光缆、30个2槽分纤箱,8个1:8盒式分光器、30块1:8插片式分光器(50%利旧)、新增8个GPON口;一级分光采用1:8,二级分光采用1:8;总投资3.61万,按60%渗透率配置GPON终端ONU;估列费用如下;
山东省受“养儿防老”传统思想影响,多数学者仍认为家庭养老模式仍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之一〔1~4〕,目前农村经济状况和思想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家庭养老在解决老龄化老有所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探究家庭养老模式的影响因素方面,地区特征、社会人口学特征对农村老人的养老意愿影响显著。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对老人养老意愿影响显著,家庭收入与之无关〔5,6〕,家庭特征对养老意愿影响不显著〔6〕。有学者提出居住地的发达程度、家庭收入和对居家养老的了解程度对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意愿产生显著影响〔7〕。刘华等〔8〕则指出经济来源是否稳定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老人养老意愿影响显著,而个体和家庭特征则影响不显著。本文从个人特征、经济条件、居住方式、保障状况和养老观念五方面,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意愿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以探究影响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意愿的具体因素和提出改善居家养老状况的政策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农村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居民,所用数据来自2018年1~3月调查组一对一地实地调查。为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代表性,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式选取覆盖山东省17地市的1 000余名老年人进行访问,其中回收有效问卷904份(90.4%)。按照各地市人口比例规模,莱芜12份、东营18份、威海20份、日照25份、淄博36份、滨州40、枣庄41份、德州45份、济南50份、泰安52份、聊城56份、烟台56份、青岛60份、济宁90份、潍坊95份、菏泽98份、临沂110份,数据真实有效。其中男478人,女426人。按照老年人年龄大小,将样本中老人分成四阶段的老龄化的程度,60~69岁的低龄老年阶段532人、70~79岁的中龄老年阶段309人、80~89的高龄老年阶段58人及≥90岁超高龄老年阶段5人,平均年龄为67.67岁。为更好的分析老人养老意愿,将老人未婚、离异、丧偶三种情况的老人定义为无伴侣的老人占31.08%,已婚且配偶健在视为有伴侣老人为68.92%。此样本男女比例、年龄组成及婚姻状况基本与实际情况吻合,能很好的代表总体。
1 .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 .1 .3 农村老人居住情况 老人居住情况能体现养老模式的选择意向,本调查团队将居住情况主要分为了自家居住、与子女居住和租房居住几种形式。自家居住老人占样本总数的55.20%,长期与子女一起居住的为31.97%, 8.30%轮流在子女家居住。借助他人住房和老伴一起居住比例为1.77%,租房独居、和老伴一起租房居住分别占比0.33%和1.11%,跟亲戚一起居住仅为0.22%,其他为1.10%。选择养老院居住养老的农村老人数量为零,88%左右的农村老人选择在自家居住或与子女居住。可见,农村老人多大多数依赖居家养老,对社会化养老的接受力度很弱。
Ln (ρ /(1|ρ ))=b 0+b 1X 1+b 2X 2+…+b n X n +e
2 .1 .2 农村老人经济状况 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本文实地调研数据显示农村老人平均年龄为67.67岁,仍有近30%的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来自本人的生产所得,可见多数农村老人退休晚,甚至没有退休。依赖子女赡养费占27.21%,生产投入占26.88%,靠以前积蓄生活的老人为18.14%,以养老金和低保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比例分别为18.36%、3.09%,以租金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占3.98%。老人主要经济来源还是本人生产所得、子女赡养、以前积蓄,以家庭为中心的生活方式为主,社会养老所占比重较低。老人家庭月收入在≤1 000元比重高达78.6%,≤300元占24.12%,301~500元占24.23%,501~1 000元占 30.31%,1 001~3 000元占15.60%,>3 000元占5.75%。近50%的家庭月收入不足500元,远低于201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1 030.29元,可见,农村老人的经济状况实属一般。
2 .1 山东省农村养老现状
2 .2 .1 模型构建 老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受到内源潜在变量和外源潜在变量的影响,即老人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居住方式、养老观念和社会保障程度的影响。为深一步研究老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本文将“农村老人是否愿意选择居家养老模式”这个二分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取值0表示农村老人没有居家养老意愿,取值1表示农村老人有居家养老意愿;将可能影响其居家养老意愿的5类12个变量设置为解释变量(解释变量的含义、赋值及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加以分析。
2 .1 .4 农村老人养老观念 养老行为会受养老观念的影响。农村老人选择子女养老还是社会养老,根据调查,48.89%的老人对儿女养老天经地义持赞同态度,34.52%的老人不赞同儿女养老天经地义的观点,16.59%不太确定。老人是否愿意在养老院养老, 56.75%的农村老人持不同意态度,仅18.81%的老人同意愿意在养老院养老,24.45%的表示不确定未来是否去养老院养老。通过数据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农村老人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对社会养老,尤其是居住到养老院比较排斥。由此可以看出,农村老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决定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开展。
农村老人的婚姻状况对居家养老意愿有正影响。配偶健在的老人在精神和生活相互支持,能够更好地适应居家养老。配偶健在的老人对居家养老的意愿要高于丧偶、离异或未婚的老人〔12~14〕,其原因可能是:配偶健在的老人老两口相互陪伴,相互照顾支持,孤独感较小;无论在精神还是在生活上都能更好的适应居家养老的生活模式。
与旅游目的地居民性别差异相关的研究,具有明显的跨文化差异(见表1)。我国学者仅有张蔼恒和孙九霞对该话题进行了综述㉔,尚未出现实证层面的考察。另外,我国学者针对目的地居民性别差异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男女两性对旅游效应(尤其是社会文化效应)的感知差异上,西方学界则更多关注乡村地区的女性企业家身份、社区领导力和政治生涯等问题。
现如今体育课堂中围绕课程展开的教学形式依然存在,有的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或者边讲边示范。课程的枯燥无味给学生带来困意,导致学生的兴致不高。传统的教育方式早已不适合现代化教育的理念,应用多媒体教学,顺应时代潮流、紧随时代脚步,首先在本质上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多媒体直观地展现出教师需要传授的内容,教学动画的展现、声音效果的体现,更易抓住学生们的眼球。多媒体为体育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①开拓学生们的知识领域,使学生看见与往常不同的体育;②缩短教学时间,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③强化以学生为核心的体育教学体系;④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老师和学生对体育的认知。
2 .1 .1 农村老人健康状况 本研究采取农村老人自我评价健康数据作为身体健康状况衡量指标,主要根据老人自我评价将健康状况由差到好划分为生活无法自理、自理能力有限、健康状况一般、基本能够自理、好、非常好五个层次。调查对象认为自身健康非常好和好的分别占样本总数的11.95%和31.75%,感觉自身健康状况一般但能自理的占样本总数的37.72%,不好且自理能力受限的占14.27%,很不好不能自理的占4.31%。由调研数据可知,43.70%的老人认为自身健康状况良好,仍存在18.58%的无法自理,可见山东省农村老人健康状况并非十分乐观。
ρ为农村老人愿意居家养老的概率X i (i =1,2,3,…,n )为解释变量,即主要影响因素;b0为常数项,bi(i=1,2,3,…n)为第i个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e为随机误差。b0和bi的值可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估计。
表1 影响老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续表1 影响老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具体完成结账登记、核对账目、记账凭证编制、会计明细账,完成财务主管交办的工作。会计需做到账务的处理手续完备以及数据准确、账目清楚。坚决杜绝对账目中不合规、不合法的原始凭证的编制,及时处理及化解,上报单位会计主管。
表2 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意愿的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
1)P <0.1,2)P <0.05,3)P <0.01
3 讨 论
农村老人的年龄对居家养老意愿有负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中低龄老人,能够从事劳动获得生活所需,同时身体好的中低龄老人还可以帮助子女照看孩子,所以对居家养老需求就越大。本研究与熊波等〔9~11〕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年龄较低的老人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所需,减少了对子女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高龄老人身体状况较差,对专业医疗服务和生活照料的需求较大,因而对社会化养老意愿较大。
2 .2 .2 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建立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意愿的实证模型。本文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各个变量的系数及统计量如表2所示。从χ 2值、对数似然值和伪R 2来看,模型回归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2 .2 山东农村老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分析模型
身体健康状况对居家养老意愿有正影响,即身体状况越差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意的可能性越大。其原因可能是:身体差的老人虽然饱受疾病的困扰,对医疗护理服务有较高的需求,但他们更渴望子女的陪伴和照顾;另一方面,受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农村老人在生病时更愿意子女照料〔14~17〕。
月收入对老人居家养老意愿有负影响。农村老人的收入越高,对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和社会化养老的意愿和需求比较大〔10,13〕。主要经济来源对老人居家养老意愿无显著影响。农村老人的养老意愿并不完全是一种“经济理性”,而是嵌入了一种思想因素,也就是说农村老人选择居家养老更多考虑的是一种思想,也就是养老观念〔10,14~16〕。这其实反映了一个农村现实,除非老人的境况已经很糟糕,不然绝对不会去想是否应该居家养老。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脑子里似乎只有居家养老这一种养老观念。
赤链蛇颈部的包还是鼓在那里,想吞,吞不下;想吐,吐不出。渐渐地,赤链蛇就一动不动了,那个包也渐渐地瘪了下去。赤链蛇窒息而死,蟾蜍也死在了它的颈部。
第二个圆桌论坛的主题为“原产地与工业化的时空分歧”,参与的嘉宾为京城食家、盛宴雅集召集人霍权,素直餐厅创始人冼冬,《中国烹饪》杂志社主编王者嵩。嘉宾们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原始产地和原产地是不是一个概念?原产地与工业化生产有没有冲突?食材品质一致的情况下,会选择小众的原产地食材还是工业化大众的食材?嘉宾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对于原产地概念的理解,并精彩阐述了自己的“原产地食材价值观”。(
居住方式对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意愿有显著的负影响〔14,16〕。究其原因可能是农村现实中,身体好的老人大部分自己居住、自己劳作,能够获得生活中的所需,对子女的依赖程度较小,能够更好的适应居家养老。生病的医疗费用承担对居家养老意愿有负影响。样本中老人年龄主要以中低龄老人为主,大多基本能够从事劳动获得生活所需等经济来源,对子女的依赖程度相对较小,对居家养老的需求更大〔10,14〕。参保情况对居家养老意愿影响不显著。目前新农保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已经相当广泛,基本上实现全覆盖。但其保障水平并不是很高,和一些老人的生活资料所需和高额医疗费用相比,其保障水平明显跟不上〔16〕。养老观念对居家养老意愿有显著的影响,这与江燕娟〔16〕、石小盼等〔17〕研究结果一致。农村思想观念相对比较落后,一方面,“儿女养老天经地义” “养儿防老”类似观念深植人心,农村老人这种观念更为明显;另一方面,农村老人对进养老院的看法比较排斥,他们认为进养老院都是无儿无女或身体状况极差的人,进养老院会让亲戚邻里笑话。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老人的思想不改变,社会化养老服务将很难开展。
建议:①加强农村老人的精神慰藉。农村老人居家养老需求不仅包括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还包括充分的生活照料和体贴的情感慰藉。一方面需要加强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村老人提供周到、及时的照顾;另一方面需不断完善农村通信网络系统,健全居民养老所需的健身、娱乐和文化设施,丰富老人精神文化需求,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现代化的农村居家养老模式。②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由于农村老人养老意愿仍以居家养老为主,未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分步、分阶段的稳步推进居家养老覆盖工作。政府应加强财政支持力度,保障农村老人居家养老的抗风险能力。针对农村经济困难的家庭,要强调市场作用,加快生产方式转型,提高农业生产率,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③鼓励社会资本转向农村养老产业。逐步发挥以商业银行资本为主体的金融资本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信贷产品支持养老产业发展,通过发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引领作用,吸引民间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进一步提高对养老服务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④加大养老文化宣传力度。一方面,应积极提倡孝道文化,加强村民的尊老、敬老、爱老的养老道德,做到子女孝顺、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对孝敬家庭示范户和养老先进典型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另一方面,宣传多样化的养老模式,社会化养老同样可以孝顺,逐渐形成多样化的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政府部门、社会资本和居民个人三方协调发展,促进养老资源与养老需求实现动态均衡,促进农村养老产业良性发展,实现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目标。
4 参考文献
1 吴海盛.农村老人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分析——基于江苏省农户微观数据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10):44-50.
2 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0;(3):30-6.
3 张波.中国谁来养老?——基于中国人养老责任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99-109.
4 张钰颖,韩耀风,陈炜,等.与子女关系对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6):2758-60.
5 宋宝安.老年人口养老意愿的社会学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46(4):90-7.
6 孔祥智,涂圣伟.我国现阶段农民养老意愿探讨——基于福建省永安、邵武、光泽三县(市)抽样调查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3):71-7.
7 李放,樊禹彤,赵光.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8(5):68-72.
8 刘华,沈蕾.农村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基于苏南苏北的调查〔J〕.甘肃农业,2010;(10):44-6.
9 熊波,林丛.农村居民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武汉市江夏区的实证研究〔J〕.西北人口,2009;30(3):101-5.
10 王彦方,王旭涛.影响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和养老模式选择的多因素分析——基于对留守老人的调查数据〔J〕.中国经济问题,2014;(5):19-29.
11 邓颖,李宁秀.老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6):731-6.
12 顾永红.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3):9-15.
13 吴海涛,宋嘉豪.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模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LHLS数据的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63-70.
14 王倩,焦花,毕红霞.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经济论坛,2015;(6):74-81.
15 叶微,杨翔.成都市新都区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模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8;(4):634-6.
16 江燕娟.广西农村居民养老模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新农保试点村庄居民养老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2;(4):12-4.
17 石小盼,张会君,隋佳,等.辽宁省农村独居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模式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24):4467-70.
〔中图分类号〕 C9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2019)18-4599-04;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9.18.070
基金项目: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学者重点培养计划研究项目(18CQXJ28);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7RKB01108);山东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6-ZZ-JJ-03);滨州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2015Y01);滨州学院SRTP项目(SRTP2018103)
通信作者: 张玉梅(1981-),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公共经济学,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第一作者: 刘勇(1996-),男,本科在读,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研究。
〔2019-01-17修回〕
(编辑 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