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桩基方案
引言
由于目前岩土地质勘查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何研究一般有效性的工程技术是目前行业内研究的热点课题。近年来,相关工程技术研究人员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契机,在勘查技术上实现了很多有价值的创新,比如原位测试勘查技术、地质测绘勘查技术等,本文讨论目前岩土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影响地质勘察的因素
1.1人为因素
勘察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影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的主要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样化的机械设备和技术管理为勘察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能够有效提高勘察整体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地质勘察工作中仪器、设备的进步对勘察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地质勘察工作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具有较高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技术人才总数相对较少,且用人成本较高,导致部分企业为了经济利益,选择大量农民工辅助少量技术人员开展勘察工作,使勘察工作者整体素质水平降低,其专业素质、安全操作技能等都难以满足勘察工作的需求,导致勘察质量难以满足相关标准和工程的要求。
1.2市场因素
当前,岩土工程施工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参与者也持续增多,加剧了行业内的市场竞争。部分企业出于提升市场竞争力的考虑,往往会在招投标过程中刻意压低报价,而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地提高经济效益,会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工程的成本投入,影响了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
1.3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较为落后
岩土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对后续工程的安全、资金投入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目前工程单位均日益提高对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视程度。但是由于工程单位勘查资金投入不足、先进人才引入力度不够等原因,目前国内岩土工程地质勘查的技术较发达国家和地区仍有较大差距。
2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质量控制对策
2.1完善勘察工作制度
目前,我国地质勘察单位数量众多,一些勘察单位为了获取项目而进行不正当竞争,严重影响了地质勘察市场的秩序,不利于地质勘察行业的长远发展。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严格管理地质勘察市场,稳定市场秩序;同时,建立健全勘察工作的管理制度,对勘察前、勘察过程应及勘察后3方面的工作加强管理,并规范勘察企业,建立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有效提高勘察行业整体的勘察质量。一方面,提升地质勘察人员的市场准入条件。相关管理部门应严格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完善地质勘察人员的上岗制度,确保勘察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满足地质勘察工作需求。另一方面,应对地质勘察部门的资格认证制度进行审核,并对审核过程加强管理,从而有效促进地质勘察工作综合水平的提升。
2.2规范勘查工作的质量
为了提高勘查工作的质量,首先工程单位应当对勘查报告的内容书写进行严格的规定,即要求工程人员在报告撰写中不得出现口头化、模糊化的表达。比如在低下水位勘测观察中,以往很多工程人员在报告中对钻孔施工大小的描述范围过大,以至于给实际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所以工程单位对于勘查报告中钻孔大小的范围应当予以严格的要求,比如可以规定在报告中范围误差不得超过2c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范围误差进行精确化地要求,不仅有利于提高工程人员在勘查过程中的勘查精度,更会对后续的工程实施带来实质性的便利。
2.3加强勘察人员的培训
对于地质勘察企业,应积极展开勘察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进行专业技术考核,了解勘察人员的基本素质以及对专业知识、工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促使勘察人员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同时,当新的勘察技术或理论出现时,地质勘察企业应尽可能及时地帮助勘察人员学习并掌握相关内容,从而充分提高勘察工作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2.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新和改进工程勘查技术
在工程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各方对岩土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尤其是在地理环境、水文条件复杂多变的区域,传统的地质勘查技术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所以工程单位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入先进的技术人才和勘查仪器,以确保勘查工作的稳步推进。首先是面对不同的区域环境,工程单位应当制定不同的勘查技术。比如对于野外勘查和地下水位勘查,工程单位应当引入不同的勘查方案。在野外勘查过程中,工程人员应当具备高度的应变能力,因为野外岩土勘查工程中实际标准和规定标准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以只有做好不合理间距的测量工作才能有效地完成野外勘查任务。而在地下水位勘查过程中,工程单位则应当采取完全不同的勘查技术,即需要充分重视抽水井和地下水道带来的影响,利用一定的行业公式将上述影响计入到勘查结果中。其次工程单位还应当注意对原有的勘查技术进行创新,比如对于岩土工程中原位测试技术,传统的原位测试技术中静力触探中需要定深凋零以减少零漂,而原有的凋零过程极为耗时且信息的采集误差也较大。所以工程单位在进行静力触探中可以通过创新打孔深度的方式,即可以采取多次打孔、阶梯化打孔深度的手段进行实现同一时间段内多次测量的目的,此举可以有效地减少工程耗时,并提高信息质量。
3桩基方案的选择
(1)钻孔桩。钻孔桩的特点是直径较大,受力分析较为简单,施工方便,一般用在负载较大,岩石表面凹凸不平的单一岩石地基中使用。但是,钻孔桩地基不适用于岩石地质表面有着较多的裂缝的地基中,因为裂缝较多容易使钻孔出现倾斜,影响桩基的稳定性。(2)夯扩桩。夯扩桩由钢筋和混凝土构成,是将桩端现浇的混凝土通过夯击扩大成为大头形状的一种桩,可以增加桩尖阻力,由于增大了桩端截面面积,并且提高了地基土的密实度,使桩基的承载力有较大的提高。(3)灌注桩。灌注桩是利用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灌注桩可用于岩溶地区,成桩施工是关键环节。施工人员需要依照地质勘察的结果,并充分了解成桩的抗冲击力与抗振动力的相关参数,严格控制成桩含水量,遵循严格的施工程序。
结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开展,是岩土工程施工的基础和前提,通过获得勘察数据结果,编制勘察报告,能够为岩土工程及其他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发挥其经济性和安全性的作用,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应充分分析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质量控制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从而有效保证勘察质量。
参考文献
[1]乐建基.岩土工程勘察外业工作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9(04):97-98.
[2]邵传杰.基础地质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居舍,2019(04):63.
[3]黄坚生.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中的水文地质问题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4):94-96.
[4]屈乐禹.探析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及桩基方案的选择[J].化工管理,2016(14):29.
[5]蒋鹏.岩土工程桩基施工与勘察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44):194-195.
论文作者:叶法成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地质论文; 岩土论文; 工程论文; 工作论文; 桩基论文; 岩土工程论文; 人员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