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突飞猛进。目的 健康管理对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干预效果及随访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体检者100例为对象,全部给予健康管理,分析干预前后体检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干预情况。结果 相对比干预前干预后病人的血液正常高值、空腹血糖受损、中度脂肪肝受损、高同型半胱氨酸明显改善,数据差异经过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预防期间采用健康管理,对病情控制具有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健康管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干预效果;随访分析
引言
跟随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体检的重视度提高,为尽早发现不利健康的危险因素提供条件。心血管病作为临床时常可见的病灶,其危险因素分为两种,分别为不可变因素性别、家族史,可变因素酗酒、肥胖、吸烟、血压、血糖及脂肪肝。临床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预防采用健康管理,并实施随访半年随访,有利于控制心血管病的发生。因此,本研究以体检者为对象,回顾分析健康管理对危险因素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18年12月接受本院体检的体检者100例,全部给予健康管理,年龄23~79岁,平均(51.08±8.64)岁,男45例,女55例。
1.2方法
全部体检者建立档案,详细填写档案基本信息,并采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表,全面检查。健康管理方法:(1)向体检者详细讲解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并根据病人和家属的文化水平,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结合视频、图片分析效果,使他们提高配合度,并签署研究同意书。(2)根据纸质档案建立电子档案,并传送至各个体检处,对每位体检者的健康指标进行多项风险评估,细化管理,危险因素≤2项表示体检者是健康无症状或者低危群体,危险因素≥3项表示体检者是高危群体或者疾病群体,结合系统、全面性健康分析报告,设计针对性健康管理方案[2]。(3)体检后,根据留取的联系方式邀请病人加入微信群,并关注公众平台,定期推送健康知识,同时按照档案和健康评估情况,每月联系健康无症状与低危群体一次,每3个月邀请参与座谈会一次,多以运动、饮食等健康知识讲解为主;高危或者疾病群体,每隔7日联系一次,每隔1个月进行面谈一次,并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
1.3观察指标
随访半年后,采用本院自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问卷表对全部体检者的情况进行分析,血压≥140/90mmHg;空腹血糖受损6.15mmol/L~7mmol/L;脂肪肝指标全部采用B超诊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5umo/L。
2结果
2.1血糖、血压与脂肪肝水平分析
相对比干预前,干预后病人的空腹血糖受损,血压正常高值,中度脂肪肝水平明显改善,数据差异经过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高同型半胱氨酸、吸烟、酗酒分析
干预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情况比干预前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吸烟、酗酒情况数据差异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健康管理是指通过专业医生及护理人员,为健康体检人群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慢病进程、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医药费用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该模式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发,全方位、多角度为不同人群提供健康服务,注重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从上述数据分析看出,健康体检人群中存在严重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现象,具有3种及以上危险因素的高达80.00%左右;其发生主要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高糖、高蛋白以及缺乏运动、起居不规律等生活及工作方式的改变关系密切;这进一步说明,人们缺乏科学的膳食管理和体育运动,而且我们社会也缺乏对健康饮食和健康运动的重视,因此,建立一套规范、完善的健康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设计了完善健康管理服务方案,从签署健康管理服务协议书、建立完善的电子健康档案及详尽的分层细化管理方案,按规定随访监测,根据设定健康目标,动态追踪、评价计划及干预措施实施效果,不断调整干预计划和干预措施,从而达到预期健康管理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空腹血糖受损、血压正常高值检出率明显降低(P<0.05),高血压治疗达标率显著增高(28.00%vs.41.28%,P<0.05);说明健康管理的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与指导是十分有效的。虽然半年后随访的部分结果显示仍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如体重超重、肥胖的改善不明显,吸烟、饮酒、脂肪肝、新发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率均有减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考虑,健康管理除要有严格的计划及方案外,还必须拥有具体的量化反馈指标,如简单的穿戴设备的应用(计步器、智能健康管理软件APP的支持等),既对健康受检者起到督促的作用,又有利于健康管理者的动态追踪与提醒。本研究显示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检出率增加(P<0.05),主要是本研究对此项的健康教育与指导略有欠缺,近年来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作为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与冠心病的发生和预后有相关关系。在今后的健康管理中应加强此方面的管理。因此,对干预效果不好的体检者,有针对性的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处方、督导员工记饮食及运动日记。实现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养成饮食合理、戒烟限酒、有氧运动、心理素质良好、能量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提高体检者健康水平的目的。
结语
健康管理作为临床多年研究的管理模式,其立足于管理制度、原则基础上,由护理人员协助医师为体检者提供优质、连贯、主动的服务,从而实现健康管理效果改善,病情控制的目的,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积极预防各种危险因素。与此同时,结合病人的情况,设计个性化健康管理措施,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给予心理干预,确保病人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病症;同时为确保健康管理效果,对医师和护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并定期考核。根据以上聚集的危险因素分析,本研究中发现危险因素0~2项大约占据21%、19%,3项及以上大约占据79%、81%,其多与病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日常饮食多以高蛋白、高糖分、热量的食物为主,加之工作力度的增强、运动量减少、不规律起居等因素的影响,引起多种疾病。因此,本研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给予病人健康管理服务,在病人和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的情况下,建立健康档案,细化档案管理工作毛病设计随访计划,加强体检者动态追踪,确保健康管理效果。综上所述,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预防期间采用健康管理干预,预防效果显著,有效确保体检者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郭来敬,刘曌竹,马晓婧,etal.健康管理对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干预效果及随访研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2):125-127.
[2]杜美丽,钟爱芳.心血管健康管理电话干预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2017,29(5):527-529.
[3]王倩,支晓,武鹏,等.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模式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6):3205-3209.
论文作者:苏海善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健康论文; 因素论文; 危险论文; 心血管病论文; 半胱氨酸论文; 效果论文; 病人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