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法教学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法论文,新课程标准论文,中学英语论文,教学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场全新的革命,使英语教学在观念、方法、内容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改变。新课标在语言知识方面非常注重学生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达到灵活使用合适的语言形式去表达思想。这大大有别于以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为中心的传统的显性语法教学模式。在这种语法教学中,语法规则的讲解和操练是教学的中心,教师过于注重教语法形式和语法结构,很少涉及语言的具体运用问题。由于教师未能把语言的形式、意义、用法以及语言使用的背景联系起来,因而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尽管语法知识的内化能帮助学生生成无限个句子,但语法正确的句子未必就能达到交际的目的。成功的语言交际涉及到多个方面,例如:语境、话题、谈话者、谈话者之间的关系等等。正确的语言形式只是达到成功交际的一个方面,这也是为什么在新课程标准中,把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在解读中学英语新课标时对语法教学的误解
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之初,有些教师误认为,强调中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就是削弱语法教学,部分教师甚至简单地认为实施新课标就是摒弃语法教学。这种误解导致少数中学英语教师忽视了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误认为基础语法教学已经无足轻重,完全抛弃了多年来积累的语法教学经验,不再去钻研和探讨语法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中学英语教学由“重语法、轻能力”转向了“重能力、轻语法”的极端,由于基础语法知识的严重不足,缺乏系统性,导致各种“能力”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结果,许多中学生因为语法掌握得不牢,既不能用准确、得体的英语进行口语表达,也写不出几句语法完全正确的完整句子。新课标中指出的“改变过分强调语法的讲解与传授的倾向”实际上是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语法教学方法,而不是要完全摒弃语法教学。
二、中学英语新课标对语法教学的定位
在以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的中学英语新课标中,语法不再是教学的出发点,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套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等级来划分的培养目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种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其中,语法与语意、词汇、功能、话题一起构成语言知识。可见,语法能力的培养只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语言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新课标中,语法教学的地位确实有所削弱,但它并不是被摒弃了。这样既不失语法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又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为语法而语法的弊病。
三、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法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显性语法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演绎法来教授语法规则。演绎法的教学模式为:规则——例句——练习。尽管演绎法直截了当,省时省力,学生压力较小,但它也会养成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对于教师灌输的语法知识,他们更多地依赖记忆。也正因此,滥用演绎法有时被批评为“填鸭式”的教学。为了达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一总体目标,《英语课程标准》的第四部分“实施建议”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九点宏观的教学建议。根据这九点建议的精神,语法教学模式也应调整和改革,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语法学习过程。
1.活动式的教学模式
在活动式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做事情来感受语言、体验语言、使用语言,并在此过程中学习语言。这种语言学习途径有利于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在运用活动式的教学方法时,教师必须预测学生在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这种困难既可能是语言性的也可能是非语言性的),并在活动前帮助学生做好准备,以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活动,达到活动的预期目的。我们来看一位中学教师在复习介词的基本用法时,如何运用这一方法的。
首先他运用了全身反应法,即学生根据他的指令来完成动作。
Go back to your seat.everybody.
Sit down,please.
Take your pencil and a piece of paper out of the drawer.
Now,draw exactly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I'm going to give you.
在这一组指令之后,他检查了班上学生的反应,帮助部分未能完全理解指令的同学做好准备进行下一个活动。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他加入了更为复杂的介词、词短语及方位关系。
(1)Draw a square.In the middle of the square,draw a small circle with a 4 in it.
(2)Draw a 6 in the middle of the box.Above the 6,draw a small circle.Underneath the 6,draw a big circle.
(3)Draw a 5 and a 6 with two squares between them.
(4)Draw a small square.Next to it,draw a circle.Inside the circle.at the bottom,draw an "X".
活动的最后,他把正确的图形画在黑板上,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检查。通过设计这一系列的指令活动教师帮助学生复习掌握介词的用法。活动式的教学方法有较明确的目的,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容易看到成就,体验成功,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可能在活动过程中感到自我的不足,有助于激发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欲望,启动不断学习语言的内动力。
2.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进行大量的讲解、分析、举例、翻译。这种教学模式以灌输和记取结论性的知识为主,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也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通过鼓励学生讨论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以此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他们努力探求事物的内在规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George Yule的《如何教授英语语法》一书中,有一段关于教授情态动词“must,have to,can't,mustn't”表“禁止,必须”的教学方案:
(1)课外作业:要求学生摘录下他们在街上或在电视上看到过的标志牌上的英语并带到课堂上来。(通常这类英语是用祈使句来表达的,如:No U Turn.No Driving Parking On Grass.Buckle Up.Quiet,Hospital Zone.)
(2)课堂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内同学们试着用一个陈述句解释他们摘录的英语。尝试用下面的结构:
You must…
You have to…
You can't…
You mustn't…
(3)小组活动:鼓励每组学生用“must,have to,can't,mustn't”制定几条课堂规章制度,再把这些规章制度转换成祈使句并写在纸片上制作成标志牌。
(4)每组同学举起他们制作的标志牌,让其他组同学用“must,have to,can't,mustn't”来解释标志牌上的英语。
(5)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来总结“must,have to,can't,mustn't”这几个情态动词在表“禁止,必须”时的具体用法。
这个教学方案很好地体现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地理念,即在日常的语法学习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类比、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竞争意识。探究式的语法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和学生知识的自我构建,促使学生展开自觉思维去发现与探究语法知识,有利于他们的语言学习和智力情感发展。
3.语境式的教学模式
传统上的语法教学主要停留在句子层面,例如教师通常以例句的形式来解释某一语法规则。传统教学一般不涉及句子之间的联系和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可是脱离具体语境和上下文,句子层次上的许多问题其实是说不清楚的,这就要求把语法教学扩展到话语的层次,展开对语境的研究。Diane Larsen-Freeman在《语言教学:从语法到语法技能》一书中提出“选择的语法”(the grammar of choice),既语法往往不是一个对与错的问题,而是在几个形式都正确的结构中选用哪个结构更得当的问题。Diane Larsen-Freeman在书中指出,由于语境的不同,语言交际仅仅做到形式上正确式远远不够的,还要考虑人际关系、交际目的、语用效果等多种因素,做到话语得当。因此,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语法形式在语境当中可能产生的含义。例如:
Ann:Jane just bought a Volvo.
John:Maureen has one.
Ann:John,you' ve got to quit talking about Maureen as if you were still going together.You broke up three months ago.
在这段对话中,John如果用过去式来表达Maureen拥有一部Volvo,既“Maureen had a Volvo,”Ann可能就不会指责他对Maureen念念不忘了。尽管可能Maureen一直拥有一部Volvo,但如果John用过去式表达则让听者在心理上感觉他与Maureen的恋情是一件遥远的事情。在这段对话中,现在时和过去时都是正确的,但不同的时态给听者的感受却大不相同。英语教学法专家魏多逊指出,一个语法正确的句子如果使用场合不正确依旧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可见,语法学习不应脱离其使用的语境。为了培养学生正确、恰当地运用英语运用的能力,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营造语言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全方位地感受语言的刺激,从而对语言的使用形成一种感性的认识。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录像、电视、电影、歌曲以及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各种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真实语言交际情景。这种全方位的语言输入可以让学生准确地掌握语言使用的语境,从而真正地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4.系统性梳理、操练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语法教学中需考虑到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语言学习者有的属于“全方位型学习者”(global learner)有的属于“分析型学习者”(analytical learner)。“全方位型学习者”善于从各种语言活动中归纳出语言的内在规律;而“分析型学习者”通常以研究性的方式来学习语法,他们习惯于以明确的语言陈述语法规则,在了解了规则之后,再通过各种语言活动来内化规则。系统性梳理、操练的教学模式对于属于“分析型学习者”的学生来说会更为有效。另外,英语语法所包含的内容非常的广泛,有的语法知识,例如词形的曲折变化,如果采用梳理、操练的方式对于已经有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的中学生来说会比采用探究式等其它方式更加省时、有效。此外,系统性梳理、操练的模式对于在前文中提及的活动式、探究式等教学模式的互补。学生通过探究式、活动式等方式感性地认识某一语法知识后,系统地梳理和操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牢固掌握它,形成一种理性认识。当然,操练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例如图片、录像等)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语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法项目进行回答问题、看图说话、听写等练习。学生了解了语法项目的实际运用价值,便会增强运用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他们进行真实的语言交际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结束语
《论语言教学环境》的作者Jack C.Richards认为语言运用能力是落实到具体语境、交际任务、语言行为上的实际能力。在他看来,贯穿于语言能力中的语法不是交际组织原则,而是交际能力的组织部分。语法知识越丰富,语言运用能力未必越强,因为语言运用能力是在语法与其它语言技能的相互作用中得意实现的。因此,语法教学不应是枯燥的规则讲解加上机械的句型操练。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教师应致力于把语法教学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努力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掌握语言的实际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