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开发:城市组合的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组合论文,共同开发论文,途径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82(2006)11—0049—04
一、引言
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在一些开发早、交通发达的三角洲地区,城市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形成了城市密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到了90年代,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成熟,城市经济越来越起主导作用,大都市的集聚和扩散作用加剧,城市之间相互联系更加密切,在城市密集地区形成了城市群,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已形成规模不等的大大小小城市群12个。在几个主要城市群内部,由于城市规模扩展,都市区范围不断延伸,都市区之间已经首尾相连,形成了都市连绵区,如南京——上海——杭州——宁波都市连绵区。当都市连绵区进一步发展下去,而且城市建成区之间也相连时,就形成了集合城市,也就是组合城市。如广州与佛山、苏州与无锡等。
对于这种相互邻近城市,就出现了公共设施、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经济利益等合作和竞争问题。由于存在种种“行政性障碍”,在协作中当利益协调受阻,就陷入议而不决或决而难行的困境,影响了城市间的正常交往和合作,阻碍了城市的发展。
对这一问题目前有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合并,大城市吞并中小城市,如杭州、广州等许多城市最近几年兼并了不少附近的县级市,扩大了市区,促进了大都市的发展,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城市发展的诸多问题。这是在现行行政体制下解决跨行政区经济社会建设矛盾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另一种方法是建立城市联盟,设立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协商解决一些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如厦漳泉、广佛都市圈,但城市间协作困难重重,进展不大,城市协调是今后城间关系发展的方向。城市协调需要建立一种合作机制,才能保证行之有效。为此本文提出建立一种行政上相互独立的组合设想,来推动市际合作,促进城市密集地区城市的和谐发展。
二、组合城市内涵
组合城市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城市在一定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城市的建成区在地域上相连或相近,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相似,具有发达的快速交通运输网及通信联络网,空间结构上呈多中心格局,在行政管理上相互独立的城市“集合体”。
对于组合城市来说,地域上必须相连或相近,否则就不可能形成组合城市;城市之间距离的远近跟城市规模和交通有关,城市规模大的距离可适当远一点,但不能超过半小时车程。组合城市不一定要求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差异和互补,组合城市的主要特征是城市地域相连和行政管理上相互独立。
组合城市不同于城市群、多中心城市,它强调的是城市行政管理上的独立性。城市群是指区域内较密集的城市群体,重视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多中心城市是从城市空间结构的角度来观察城市,而组合城市则主要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城市。
三、城市组合的可行性
城市化进程极大地推动了人口、产业与资源要素向城市的空间集聚,促使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空间地域迅速扩张;现代交通工具与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缩小了空间运输成本与时间成本,使得城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进这一步强化,社会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实际上许多城市已经连成一体或即将连成一体。如深圳与香港、澳门与珠海、广州与佛山、厦门与漳州、宁波与舟山、郑州与开封、西安与咸阳、长沙、珠洲与湘潭、芜湖与马鞍山、杭州与绍兴等等。深圳与香港是在3000平方公里狭小空间内,有着两种不同制度却唇齿相依的城市。一衣带水的地缘关系使自深圳建设以来两地便来往热络。最近几年两地政府签署推动深港合作的“1+8”协议,建立起深港政府间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从最初的经贸到文化、教育、口岸等诸多领域,深港合作渐入佳境。发挥相互优势,破除制度隔阂,这种相互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将日益凸现。在深圳居住,到香港上班,亦或住在香港消费在深圳,一个城市的生活半径,享受两个城市的缤纷。
四、城市组合的作用
城市组合目的是由分散走向集中,减轻区域经济内耗,降低交易成本,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谋求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发展。组合城市内的每个城市各自有优势,但分散开来,力量就不大,如果能结合起来,就可以凸显优势。
组合城市往往改单中心城市结构为多中心城市布局,可以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城市布局,从而能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克服大城市发展中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如发展空间局限、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中心区坏死、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组合城市中的每个城市如果能够从总体的角度进行统一规划,基础设施的建设既节约资金又能提高效率。
五、城市组合的动力机制
1.政府推动。这是目前推动组合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政府通过构建组合城市,扩大城市规模,优势互补,提高中心城市的竞争力。政府主导的组合城市发展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从长远来看,它不能解决组合城市增长的动力机制问题,组合城市的最终完善需要依靠市场经济的力量。
2.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对城市中商业、房地产业、物流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来说,城市规模越大,产业发展就越好。另外,一些产业的一体化需求也为城市之间的合作增强了动力,如旅游业、信息产业。
3.城市产业和要素互补。不同城市产业和要素的异构性,有利于建立合理的产业分工,形成互补,从而有利于在合作中形成合力,是组合城市形成的重要支撑。
4.城市等级差异。不同等级的城市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城市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城市之间产业、信息的传递,有利于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城市网络体系的形成。
六、组合城市体制
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与运行存在两种机制:一是政府的组织协调;二是区域经济的自组织。区域自组织功能的强弱取决于区域内点、线、网络以及域面这些空间要素的发育程度及其空间组合状态。组合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空间要素的特定组合形态,是由两个或数个城市组成的地域单元。它在结构状况(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空间布局、专业化程度)、区位条件、基础设施、要素的空间集聚方面比其他区域具有更大的优势,能够形成自组织功能。
构建组合城市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城市发展中体制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建立行之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必须千方百计通过各种试验寻找合适的措施与方法。这方面国外的一些做法值得参考。
德国的城市孟哈姆,它与新城市奈克已连成一片,二者的协调是通过每周一次的市长联合办公会议解决,而不是简单地将城市合并。美国的一些组合城市充分发挥了城市的协调机制,如旧金山本身只有120平方公里,75万人,但与另外一个大城市奥克兰和著名的伯克利大学所在地——伯克利城组合成一个大都市。这样,虽然行政区划不同,但大家所认可的是人口660万的大城市旧金山,即是由上述旧金山市、奥克兰市、伯克利市等城市组合而成。再如洛杉矶80年前仅仅是一个几万人的小城市,在后来的发展中,经过不断的组合,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由15个城市组合成的,1万多平方公里,由数千万人组成的巨大的城市集合体。又如美国达拉斯市和沃斯堡市,两市相距50公里,中间有阿灵顿市、大草原城等城市和横跨两市全美第二大的达拉斯—沃斯堡机场。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美国组合城市,拥有人口450万人,已完整地构成了一个大城市,但是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城市名称。还有诺福克市由诺福克市、朴茨茅斯市、纽波特纽斯市、切萨匹克市、汉普顿市、弗吉尼亚比奇市组成,这几个城市街道相连,成为了美国东海岸仅次于纽约的第二大港,人口接近200万的大都市。美国最大的城市纽约大都市区由纽约州、新泽西州北部及康乃狄克州南部地跨3州的24个县组成,总人口1800多万。早在1898年纽约就和它周围的4个县联合组成了大纽约政府,但直至目前,仍没有形成统一、具有权威的大都市区政府。
根据国外组合城市的经验和我国的基本国情,组合城市可以成立以政府牵头的协调组织,下设若干专门性的委员会,其委员由专家、非政府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的相关代表组成。该组织虽不是政府机构,但也应是拥有一定实权的执行机构,致力于解决各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如港口、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大区域环境整治等。
七、组合城市类型
组合城市按照数量和主次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双核心组合城市、多中心组合城市。
1.双核心组合城市
(1)大北京组合城市。1980年以后,京津冀地区的城乡协调发展研究就已经展开,但由于行政区划的制约,很多发展规划难以落实。2001年吴良镛院士提出了建立“区域协调与合作机制”的建议,建议北京和天津先行动起来,带头组建大北京地区城市共同体,寻求大北京地区的共同利益。并提出了空间发展结构模式:以京津为主轴,以唐山保定为两翼,根据需要和可能,疏解大城市功能,调整产业布局,发展中等城市,增加城市密度,构建大北京地区组合城市,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广佛都市圈。广佛都市圈由广州与佛山两大城市组成。广佛都市圈的构建与发展,优势十分明显,地理位置的邻近,便捷的交通,两地经济上的联系和交流等,都为构建广佛都市圈提供了现实基础。目前“广佛地铁”已动工兴建,即将完工的“珠二环”跨越南海、顺德、三水、高明四区,从外围形成了一个环行快速,使广州、佛山连成一个紧密的整体。
(3)深港合作。深港地域相连,相互之间经济联系一直相当密切,其中既包括两地在供水、供电、提供鲜活食品和水果蔬菜方面的联系,又包括口岸、交通、航运、旅游、购物等方面的基础性经济联系。2004年建立深港政府间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口岸和跨界基础设施合作不断加强,经贸、科技、教育、金融、旅游等合作进一步深化。由于深港两地社会制度不同,政治和经济体制不同,又是不同关税区,因此在城市合作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需要考虑和解决问题比较多。
(4)宁波与舟山。宁波、舟山相互毗邻,习俗相近,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风俗、习惯没有任何差距。宁波、舟山两港处于同一海域、使用统一的航道和锚地、拥有同一经济腹地,在自然属性上本来就是一个港口,两港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已逐步形成一定规模。宁波与舟山两城市形成组合以后,城市的自然环境条件对建设山水城市是十分有利的。宁波是滨海城市,处于四明山与会稽山交会的冲积平原,平原内河网密布;舟山是海岛城市,大海环绕四周,融合后城市将溶于山、海、平原、江河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山水城市,成为一个“山海环绕”现代化大都市
(5)西安与咸阳。西安与咸阳相距不过30公里,2002年签署了《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协议,西安咸阳连体后将逐步实现规划衔接,交通同环、通讯同网、环境同治、金融同城、信息同享。随着西安——咸阳地铁的筹建、世纪大道的开通,两市之间20分钟就可到达,中国西部的一个大都市圈正在形成。
2.多中心组合城市
(1)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三城市,同处湘江中游,呈“品”字型分布,两两相距45公里左右,有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运联通,经济联系紧密,产业各具优势。长株潭发展,从战略到规划,到项目,均已十分清晰。正在建设十大工程,即湘江防洪景观道路、湘江开发、城市大外环、城市轨道交通、武广客运专线站场建设、黄花机场扩建、三市公交、通讯同城、环境同治、绿化保护,通过这些项目建设,“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已是实实在在可触摸到了。
(2)厦漳泉。近年来“同处一个湾,共饮一江水”的厦门、漳州、泉州积极探索建立城市联盟。2004年7月城市联盟第一次市长联席会议在厦门召开,会议签订了《厦泉漳城市联盟宣言》,确定近期先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开始,突破行政区划,在规划建设、区域交通建设、港口建设和岸线资源分配、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业发展等六个方面加强协调和衔接,加快厦漳泉组合城市的发展。
八、构建组合城市途径
构建组合城市的重点是城市空间结构、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而不是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组合城市要做到“规划统一、城区对接、道路相通、基础设施共建、环境同治”。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要逐渐缩短,城市间要相互发展,早日形成“连体城市”。在空间对接的过程中,关键是统筹安排,加强协调,在产业布局、生态建设、综合设施建设等方面树立“一盘棋”的思想,逐步使空间和谐、顺利地实现对接。
构建组合城市重要的一步是推进城区对接,对城市间的“空白”地,由组合城市双方共同投资开发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如深圳在河套地区创立“深港创新圈”,以科技合作为核心,以政府为主导、民间为基础、市场为准则,以港北教育研发集群及深南产业集群为主轴,全面推进和加强深港科技、经济、教育、商贸等领域的广泛合作。“深港湾区”又是一种合作开发的模式,它是指深圳与香港之间的海域,包括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等在内的一个组合港湾。以“深港湾区”组合城市的视角来看深港两地海洋产业,能更好整合两地的岸线、岛屿、滩涂等海洋资源,充分发挥湾区整体的、综合性的资源优势,共同构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湾区组合城市。
再如宁波与舟山共同开发金塘岛。金塘岛是舟山离宁波最近的大岛,且深水岸线资源丰富,适宜建设大型深水港区。2005年3月,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宁波港务局、舟山市金塘港口开发有限公司和香港宁兴(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在大浦口深水岸线建设集装箱码头。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的实施,为金塘岛岸线资源的开发提供公路集疏通道的保障,极大地提升金塘岛的开发价值,金塘岛成为连接宁波舟山两城市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九、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融合现象会不断增多,在这个时候提出组合城市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它提倡城市间平等互利合作,在不打破城市原有行政区划的状态下,促进城市集中发展,是加快大都市发展的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途径。当然,各城市之间如何协调,提高统一行动的步伐,克服各自为政的局面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组合城市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遵循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符合合作各方的内在要求,完善互惠互利的组织机构,才能在地域相连或相近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城市规划统一实施、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基础设施共享共建和资源优化配置,谋求共同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