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可用以下几句概括:确定目标,明确责任;分解落实,详细交底;针对难点,组织攻关;样板示范,摸索经验;跟踪控制,严格把关,做好质量控制;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测。建立健全质量全过程监控制度体系,以科学的方法、手段及运用三全控制基理对工程质量进行干预和控制,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动态管理之中。
1.2 建立质量保证机制
建立质量自检制度。工程质量的优劣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也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工程建设项目都应当接受企业自身的监督。企业自身监督就要求每个建筑施工企业都应当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质检机制和质量体系,通过自检制度的运行达到质量的持续改进。现行的机制主要是项目质检员及各施工员(工长)驻工地监督施工质量,分公司质检员巡查项目质量情况,总公司质检科组织定期质量验收,做到层层负责的监督对工程质量把关。
(2)建立第三方质量监督机制。第三方监督指业主(监理)的监督,是目前最权威性的监督。由业主委派或委托的质量监督小组,长驻工地,对工程中尚未施工或正在施工的和已完成施工分部、分项工程及各道工序进行全面监督。
上述这两套质检机制共同组成控制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的完整体系。既明确分工,又密切联系,有效地保证工程能够达到预定的质量目标。
1.3 管理人员在质量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管理人员,管理工程施工质量是现场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质检员的管理水平和监管力度。现场监督对于施工作业中每道工序做到现场检查发现问题,随时指出并纠正,检查手段采取实测实量和整体观感相结合的方式,已形成的成品有权责令施工人员推倒重来。召集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予以指明,严格对施工工人进行工序技术交底,纠正错误,限时改正。编制质量控制书和指导文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质量通病详细说明,指明对策,明确责任并责成项目部责任人员限时整改。同时,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特点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方式,但必须以国家规范和验评标准为依据。管理人员应当主动与业主(监理)部门沟通、密切配合企业自检部门共同管理。
2 进度管理
2.1 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
工程项目在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能给建筑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人为因素、技术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机具因素、地基因素、资金因素、气候因素、环境因素等都对工程项目的进度产生影响。针对以上情况,作为管理人员应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天气、人员以及其他资源配备情况,编制合理具体的进度计划,计划进度至少阶段应精确到月、分部精确到周、分项精确到日,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计划施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计划不是流于形式和应付检查,而是施工的有效指导方向。
2.2 改进方式
(1)建立项目管理的模式与组织构架。一个成功的项目,必然有一个成功的管理团队,一套规范的工作模式、操作程序、业务制度。
(2)建立严密的合同网络体系。一个较大的工程,是由很多的建设者参加的共同体,这就需要有一个严密的合同体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从而避免相互的拆台、扯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三级工程计划。这一计划要包含施工单位、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同时要保持与施工密切相关联的政府部门进行密切和有效的协调,保证施工有序和正常的进行。
3 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形式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预算成本反映的是各地区建筑业的平均水平,是根据施工图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出来的工程量,以及套用相关的取费标准计算得出的。计划成本是指项目管理部门按计划工期的有关资料,在实际成本发生前计算的成;实际成本是指施工项目在施工期内实际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比较可揭示成本的节约或超支,说明经营效果。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比较,可反映项目管理的盈亏情况。根据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特点,施工成本管理要紧紧围绕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几个方面展开,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利用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等手段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管理,需要(1)在企业内部要制定劳动定额,根据工程量套用公司内部劳动定额,计算出人工总量。控制好人工总量,就能控制好人工费用,从而达到控制工程成本;(2)加强材料管理,建立限额领料制度,严格材料出入库管理,对施工现场耗用较大的辅材实行包干;(3)提高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的利用率。定期对施工机械检查、维修、保养,租赁的设备或周转材料用完以后立即归还租赁公司,既加快施工工期,又减少租赁费用;(4)为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关键,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找各种降低成本、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5)在施工中严格做到:按图施工,按规范施工,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减少返工造成人工和材料的浪费;(6)精简管理机构,减少管理层次,节约施工管理费。
4 安全生产管理
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减少或消除不安全的行为和因素,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
安全与生产要同步,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安全工作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人员的共同事情,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机,效果也不会明显。生产组织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固然重要,全员性参与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生产活动中对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
坚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分析事故的成因,从对人员和设备的管理方面入手,去分析事故。要深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加强施工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定确切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分重要。要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工程特质制定详细的项目安全风险预测及相应的保证措施,并对项目风险进行分解,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各部门、班组及个人,以便在项目实施全过程更好地管理。
加强安全教育及培训,做好生产前的安全技术交底,生产中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预案,并做好监管。
5 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风险、投资、合同、进度、质量、人员等多方面的工作,涉及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部门和单位。因此,只有各方通力合作,切实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和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宇东.建设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之瓶颈与破解[J].建筑经济,2011,(2).
论文作者:史笑天
论文发表刊物:《红地产》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成本论文; 质量论文; 因素论文; 计划论文; 工程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红地产》2017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