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企业何时摆脱退税依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蔬菜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青岛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青岛市蔬菜出口额为3.8亿美元,增长9.2%。从账面上看,蔬菜出口在外贸整体放缓的趋势下,实现了可观增长。实际上,蔬菜出口形势并不像数据一样光鲜,在个别品种拉动显现特别增长的同时,蔬菜企业正经历着内外交困。
不同蔬菜出口境遇迥异
位于青岛市南区观音峡路的青岛两合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大蒜、大姜出口,其出口额常年位居青岛市前列。
谈起今年的出口形势,在外贸行业打拼多年的公司经理王安军有些哭笑不得:“今年以来大蒜出口量增加了一倍,但出口价格大幅下跌。大姜出口价格涨了3倍,但出口量却伴随着价格上升而不断下跌。”
统计显示,今年仅6月份,山东口岸大蒜出口平均价格下跌幅度达32.6%,大蒜作为山东口岸最主要的出口蔬菜品种,占蔬菜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大蒜出口平均价格的大幅下跌拉低了整体蔬菜出口价格。同时,大蒜出口价格下跌后,在国际市场形成一定的价格优势,出口量大幅增加,也拉动了蔬菜出口整体增长。
蔬菜出口内外交困
大蒜、大姜的出口形势只是国内农产品周期性规律及游资炒作的一个缩影,在品种繁多的蔬菜出口行业里只是个例。
说起蔬菜出口,位于莱西市院上镇段家许村的青岛海澳特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姜秀升也明确表示:“日子不好过。”
姜秀升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韩国泡菜诺如病毒、潍坊毒生姜等事件给青岛地区蔬菜及制品出口带来极大影响,同时,韩日等主要贸易国关税提高、检验检疫壁垒手段频出,让企业“短期内难以适应”。
更为严峻的是,自去年3月,保鲜蔬菜取消之前5%的出口退税,蔬菜制品出口退税率也由8%降至5%,这也导致蔬菜出口企业的利润减少,而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更是蚕食着企业本就薄如刀片的利润。
“5%的出口退税不多,但是多年来为企业分担了很多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姜秀升说,“出口退税政策取消后,不少出口企业选择了观望,或者减少出口,甚至放弃这部分业务。这对菜农的伤害也是巨大的,因为过去菜农与出口公司签订供货协议,现在没有了市场做保障,菜农不知道种什么,也不敢种了。”姜秀升说。
如何摆脱政策依赖
虽时隔一年多,但出口退税变化的影响至今仍未退去,被蔬菜出口企业反复提及。不少企业更多的是把退税作为压价让利的促销工具,甚至产生了依赖出口退税率调整的惰性。
青岛市相关部门的一份分析报告指出,取消出口退税对蔬菜行业和企业的利润空间在短期内造成挤压,出口数量和出口积极性受到影响。部分出口企业长期以来对出口退税过度依赖,甚至靠退税来维持利润,在政策调整后没有及时改变经营模式、通过提高产品质量等方式提高竞争力,由于这些企业开创利润增长点的能力差,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失去竞争优势。
目前,很多蔬菜出口省份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东盟、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地区,市场分布相对集中,市场开拓力不足,这种单一的市场结构十分脆弱,难以抵御市场风险。而在这种相对单一的市场结构中很容易造成出口商的相互压价,恶性竞争,使得出口蔬菜被进口国提起反倾销调查,不利于蔬菜出口贸易的长期健康发展。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只有开展蔬菜深加工,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开创新的利润增长点。另外,市场的多元化也应是企业努力的方向。
链接:出口退税,又称“出口货物退税”,其内涵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国内生产、流通环节已经缴纳的商品税。它的特点是资金压力容易转嫁而由最终消费者负担。近几年,出口市场风云变幻,随着人民币升值,汇率损失加大,而有了出口退税,也使出口企业有了相对固定的盈利空间,让企业能够对冲风险。出口退税政策曾为企业之间价格竞争提供有利支持,如今退税不再,让很多企业难以为继。这让企业更深地认识到在市场中竞争单靠拼价格已无法生存,有的企业为了谋求生存开始把发展方向转向综合生存成本低的国家。
联系电话:029-8703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