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变电运行;安全性;可靠性
引言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电力资源有着极大的需求。科技的发展、日常生活所需都离不开电力资源的供给。同时对于电网的安全也有着极度的需求。电力系统的运行原则是安全、预防、综合治理。变电安全运行是为了保证电力设备的有效运行,同时进行电力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变电运行属于电力使用中的事故处理机构,运行在电网安全的最前线,影响着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所以加强变电运行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于电力安全有着重要影响。需要电力运行部门严格的控制操作人员的技能管理。切实可行的实施变电可靠性策略。
1变电电运行操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设备故障问题
一般情况下,设备的故障问题是变电安全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不管是变电站还是活力发电厂,一旦有电气设备处于长期运行状态的话,就会有非常严重的老化问题出现,例如电线表皮脱落、电缆段落事故等等。如果严重的话,就会造成安全事故,不利于变电设备的稳定运行。
1.2母线倒闸操作上存在的安全隐患
例如,某高压配电房当中的值班人员,在对水泵进行停机的过程中,认错了开关柜,从而将旁边正处于运行状态的高压开关柜的隔离开关强行带负荷拉开,这样的话就导致了弧光短路问题的出现,使得该配电机房当中出现隔离开关烧坏的问题,并且电弧飞溅差点导致人身伤害。
1.3直流回路操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某10kV开关室的停电检修过程中,在其进线开关的线路一侧没有将其做好断电处理。在检修工作完成之后,某运行人员在没有将接地线进行拆除的情况下就将完成了10kV母线送电的合闸操作,从而使得该开关室当中的10kV进线开关出现跳闸的情况,以至于10kV馈线上所有的用户出现全部失电的情况,并且在该开关室当中的电气设备被烧坏击穿,从而出现非常严重的损坏。
2提高变电运行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措施
2.1实现基层班组制度化管理
企业员工一般以班组的形式进行组织,因此,应该通过班组对变电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和管理,在事故发生之前进行控制和预防,有助于安全运行,将班组长作为生产的责任人,重视其对生产工作的重要影响,充分发挥班组长的作用,重视对班组的管理,挑选具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员担任班组长,提高其对工作的热爱,提高实践经验,了解工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及时对管辖的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一旦发生事故,应该第一时间进行解决,了解管理设备中的缺陷,明确生产薄弱环节和隐患,明确生产目标,将企业的生产战略落实到实处,使用安全技术进行施工,避免产生技术故障,了解班组员工的思想水平,提高其技术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将变电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可靠性落实到实处,应该遵守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使用科学化的方式进行管理,了解生产规章的具体条文,并将其落实到实处,避免自以为是的工作作风,将安全生产落到实处,使用有效的制度进行管理,将责任落实到实处,避免员工不良行为,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等方针政策,使用安全评价和分析等知识,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在现场管理中,充分发挥工作票的作用,通过对危险点的分析,制定标准化的预防措施和工作程序,对风险水平进行评估。
2.2对变电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素质的培养和加强
参照以往的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精神要求以及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总结,变电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想要得到提高,则主要应该是工作人员学习的时候积极主动,单位则起到的是辅助的作用,而且单位还应该对变电操作人员的培训分为不同的层次。与此同时,变电运行操作人员在工作中汲取经验教训,对工作进行总结,加强自身的修养,让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得到提升,这都是需要单位进行引导和教育的。变电运行程序需要变电运行人员严格的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变电所的运行管理制度需要认真的贯彻执行,使变电运行的管理技术得到提高,对各种在变电运行的过程中将会发生的事故的处理和应变能力应该要重点进行培训,变电工作人员增加处理的熟练度,将事故处理的时间缩短,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让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得到了保证。变电运行的所有的规章制度都要认真执行,工作中尤其是操作中的危险点要进行控制,这样设备事故的发生才能降到最低。
2.3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提高变电运行可靠性
在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工作中,变电运行是可靠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不同电压等级变电所的特点,从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基本措施出发,加强变电运行。(1)提高设备健康水平,降低故障率。(1)使用新产品,使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得到提高,引进微机保护和真空断路器等,使设备的可靠性进一步增加,在近几年之中,微机保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使用上述设备能够避免故障停机的产生,减少停电次数,使运行安全性得到提高。(2)重视对设备的维护,提高其健康水平,应该在电气设备中增加自动装置和保护装置,避免因为系统故障导致的运行失常,避免对用户产生的影响,使设备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得到提高,重视预防工作,避免设备事故,重视对设备进行维护巡视,增加供电的安全性,使其连续性得到提高。(3)设备状态检修,根据设备状态检修,逐步取消定期检修制的规定,运行人员积极配合状态检修工作,合理调整了对设备的检查重点和范围,利用绝缘在线监测、带电测试和红外线热像仪监测发热点等措施,加强对设备的监测工作。(2)完善管理体系,对管理措施予以落实与考核。(1)建立健全可靠性管理的资料、档案:使可靠性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2)制定技术指标考核管理措施: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开展可靠性管理工作。(3)将可靠性指标层层分解责任:根据年计划工作量和实际工作情况,将指标分解至各层面,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发掘潜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项工作。(4)每月认真及时、准确地进行可靠性统计工作:定期检查分析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并按季进行可靠性分析总结,及时反映和研究存在的问题。
结束语
变电运行承载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是供电事业中极为重要的部门,需要较高的变电实施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电力事业是一项相对危险的行业,操作过程中的人员失误会导致极大的事故出现,所以对于电力运行的操作人员技能要严格控制,通过技能培训提升电力运行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最安全的保障。同时安全有效的完成变电安全任务也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也是对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杰.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7:204.
[2]刘蔚宁.提高变电安全运行和可靠性措施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8,06(13):38-39.
[3]刘剑.关于如何提高变电安全运行和可靠性措施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07(24):149.
[4]张勇.提高变电运行可靠性措施研究[J].机电信息,2017,05(09):152-153.
论文作者:郭欣媛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可靠性论文; 设备论文; 安全性论文; 操作论文; 人员论文; 工作论文; 措施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