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国[1]2003年在《矿山地表移动预计系统及其在铁山南煤矿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表移动与变形的计算是进行“叁下”采煤必不可少的内容,可视化的地表移动预计程序的开发,由于其可视、快捷的特点将有助于地表移动预计程序的普及,同时也为“叁下”采煤方案设计的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文中讨论了采用VC++开发开采沉陷预计软件中,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围绕界面可视化进行的数据组织,并基于此方法对系统数据进行了组织,给出了系统中所使用的的点结构、边结构、叁角形结构、工作面结构等数据类的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针对DOS下开发的矿山开采沉陷预计软件界面不友好、不易使用和掌握等问题,提出了利用VC++和OpenGL的混合编程技术研制和开发开采沉陷预计软件后处理图形功能的实现思路。OpenGL是一组叁维图形和叁维造型的应用程序调用接口,由于具有强大的图形处理和叁维渲染功能,已形成了独立于操作系统的3D图形应用程序接口的工业标准。使用OpenGL实现了矿山地表移动预计系统的各种功能:(1)山区地形图:显示山区地表的地形地势,是对地表叁维仿真,可方便用户查看预计区域的地形地貌,并对输入的数据进行直观的检查;(2)井上下对照图:显示工作面与地表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井上下对照图,用户可以分析工作面的各个位置的地表移动变形值;(3)叁维的预计模型:采用3D形式同时显示工作面、测线、测点、地表地形、地表移动及变形,显示了各要素的空间相对关系;(4)等值线:对地表高程、下沉、倾斜、曲率变形、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等各个分量以等值线方式显示。每条等值线用不同的颜色绘制,每种颜色等值线对应的数值在图形一侧列出;(5)彩色云图:用颜色表示各分量的大小,对地表高程、下沉、倾斜、曲率变形、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等各个分量在图形上的各点用其值对应的颜色着色,从而形成颜色均匀过渡的彩色云图。对各种功能的实现方法与技术作了具体的阐述。根据实测数据求取地表沉陷预计参数,利用矿山地表移动预计系统对铁山南煤矿3012工作面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进行了预计,并将预计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
李永明[2]2012年在《水体下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覆岩稳定性及合理防水煤柱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急倾斜煤层开采上覆岩层破坏和裂隙向上扩展,以及留设的防水煤(岩)柱在水体压力和矿山压力作用下产生塑性破坏和发生抽冒,均是水体下急倾斜煤层开采存在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充填开采是水体下煤炭资源安全回采的有效措施,因此,研究水体下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突水防治的关键技术,对于我国急倾斜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采用离散元数值计算和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表明,当急倾斜煤层上覆岩层无关键层和覆岩结构组合为隔水-结构关键层时,覆岩导水裂隙均呈“耳型”分布;当上覆岩层存在结构关键层和覆岩结构组合为结构-隔水关键层时,导水裂隙以平行于岩层层面的离层裂隙为主,坚硬顶板的初次破断对急倾斜煤层导水裂隙发育演化有较大影响。同时,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能有效降低采场顶底板围岩向采空区自由面运动的趋势,并随充填空间和充填体强度的增大,覆岩裂隙分布范围呈减小趋势。根据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顶板岩梁的受力状态,建立了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力学模型,分析得出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可以有效降低顶板岩层的弯曲变形挠度,防止顶板岩梁产生受拉破坏、剪切破断和切向滑移整体破坏,减小防水煤柱的应力集中程度和抽冒范围,以及降低急倾斜煤层开采底板岩层的卸载区、支承压力区范围和底板岩层移动,进而提出水体下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采场围岩控制机理。依据防水煤柱的边界条件和受力特征,考虑原岩水平应力对急倾斜煤层开采的影响,确定了水体下急倾斜煤层防水煤柱尺寸的计算方法。采用流固耦合数值分析表明,随着急倾斜煤层采厚的增大、煤体强度的降低以及覆岩存在结构关键层和顶板岩梁的破断旋转,均导致防水煤柱的抽冒范围增大。同时,切向应力集中形成沿防水煤柱底板层面的剪切滑移裂隙,是上覆水体沿防水煤柱进入工作面作业空间的主要充水通道。此外,急倾斜煤层矸石充填并注浆胶结形成“矸石充填胶结区+防水煤柱”的复合防水隔离带,可以有效阻止大范围开采条件下矿井透水事故的发生。基于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龙湖煤矿急倾斜煤层的赋存和水文地质条件,现场研究了适合水体下急倾斜煤层开采的采煤方法,设计了急倾斜煤层采空区矸石自溜充填并注浆胶结充填体的顶板控制技术,确保了上部边界赋水条件下急倾斜煤层的安全回采,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关于水体下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水体下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障,丰富了充填开采理论。
参考文献:
[1]. 矿山地表移动预计系统及其在铁山南煤矿中的应用研究[D]. 杨守国. 重庆大学. 2003
[2]. 水体下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覆岩稳定性及合理防水煤柱研究[D]. 李永明. 中国矿业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