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艳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第二民族中学 813300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型文化形式正成为一种新的潮流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其中微课成为在线教育和移动学习的主流平台。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进入教学领域,它凭借着“短、小、精、活”的特点,迅速的渗透到我们初中语文教学中,成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本文主要分析微课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微课的演示营造出和教材一致的意境,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并有效解决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借助微课帮助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提高写作兴趣,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课堂最优化的目的。
【关键词】微课;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4-181-01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微课程(microlecture)的简称,本义是指时间相对较短的课程,针对某一单一的主题内容,将其录制成数分钟以内的视频播放或者声音解说[3-5]。微课程开发至今,其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PPT式微课,主要由文字,精彩图片和背景音乐等元素组成,通过设计PPT动画出现方式,将时间保持在五分钟左右;第二种是讲课式的微型课堂,由课堂教员根据微型课堂的目标,按照模块化的顺序授课,并由专业人员实时拍摄,然后精心编辑并转换剪辑,制作成完成整的五至十分钟的微型视频;第三是场景式的微型课堂,就是向好莱坞电影学习拍摄模式,组成微型学习研发团队,将课程内容设计为情节剧,并撰写戏剧剧本,选择导演,演员,在摄影在某些场所,最后将专业制作人的视频片段分成五至十分钟的微型课程[6-9]。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微观实质上是借助科技信息手段将所授内容简短精致的视频,利用其使用短时间、直观形象性强和资源丰富等优点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短时间内获得有趣学习动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二、微课的涵义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过程。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以视频方式呈现,二是凸显微课的“微”。“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微课视频时间短,一般在五~八分钟;②教学内容含量小,每集只讲解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具体问题;③微课讲授内容精简,教学设计精致,切题迅速,线索清晰,收尾快捷。④微课视频形式生动活泼,趣味性强,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反复观看。
初中语文学科自身所具有基础性、人文性、工具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其知识外延和内涵深广,知识点丰富,难点重点突出。但不管是知识解读、巩固,还是方法传授、经验交流,我们都可以利用“微课”。因为它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且在时间上又相对自由。所以,“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很大的优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微课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借助于微课帮助初中生感受教材意境。在兴海县第二民族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将影音演示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对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以及进入教材所描绘的意境等方面,具有很好地促进作用。例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济南的冬天》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展示济南冬景的魅力,无论是美丽的山还是可爱的雪,视频画面的演示加上动听的解说,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美丽景色。不知不觉之中就将学生带进了济南冬景如画般的世界。学生不仅获得了美的享受,也理解了文章的意蕴,对于准确把握学习要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微课的演示能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出和教材内容相一致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之中进入到状态,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思想情感目标的实现。
(2)借助于微课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内容理解。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优美文章,许多内容虽然精美,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理解感知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这些内容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导致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我们可以发挥微课的辅助促进作用,借助于其形象生动的特点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们理解的效果,从而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借助于微课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成为更加包容开放的互动过程,教师应当通过问题引领,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与协作学习能力。利用微课程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发掘,紧扣重点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对难点进行突破。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教学中,通过课文的细节描写帮助学生感悟父子情深,培养真爱亲情这样的传统美德,是教学的一大重点与难点。课文中首次提到父亲的背影,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找出课文中四次描写背影的句子,并和学生分别进行分析感悟:记忆里的“背影”、买橘子时的“背影”、分别时的“背影”和别后追忆“背影”,同步配有学生的父辈未来自己无私付出的画面场景,有父亲在工地挥汗如雨的场面,有父亲在田间顶着烈日劳作的画面等等。经过这样的画面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在学生的心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父亲为自己的无私付出具有了更为深刻的感知,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四次背影描写中的细节,特别是抓住一些传神的动作描写,如“攀着上面、脚向上缩、身子微倾”等,细微动作之处体现的是父亲对孩子努力付出的程度,通过这样的微课演示,学生对细节描写的传神作用,对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浓厚情感具有了更为真切深刻的感受,巧妙化解了教学的难点。
(4)借助微课帮助学生提高写作兴趣。写作是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写作兴趣,微课可以提供较大的帮助。微课演示能够在课堂上将学生的心理感应触发出来,将学生的感知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起到较好的抛砖引玉效果。例如:在创作感恩或者爱的主题习作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演示与此相关的视频,播放父母含辛茹苦为子女的各种场景。无论是操劳家务还是田间劳作,都可以激起学生内心对父母浓厚的爱意。以此为引领开启话题,让学生叙述父母对自己的爱。既有了生动的素材,又充满了浓厚的情感,教师只要加以指点启发,学生的创作活动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外,借助微课拓展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知识面。初中语文课本每个单元后面都会有写作实践、口语交际、诗词诵读等板块,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时我经常借助微课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对课外拓展的内容一目了然,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变得简单。
总之,微课在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成效方面的作用是极大的,广大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并加以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吴颖《浅议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教育科学.
论文作者:李海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学生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内容论文; 背影论文; 演示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