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是一项国家最基本的基础建设工程,混凝土施工在水利工程的建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不断涌现,很多传统材料都被新材料所替代,但是混凝土的地位确实不可动摇的,可见其对水利工程是多么的重要。但是混凝土施工技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改进,例如在冬季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会受环境、气温变化的特殊原因的影响,致使工程质量也经常会出现问题,本文对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浇筑养护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能够提高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浇筑养护
因混凝土材料在现代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广泛,所以水利工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规范性,所以在现代的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当中,应当注重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标准,重视混凝土浇筑养护阶段的措施实施。但基于现状上来看,许多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施工当中存在大量的不足,其原因主要设计人为、自然、温度等等,所以要实现高质量的水利工程建设,就需要对此类因素进行了解,进而实施有效的改善措施。
1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浇筑养护概述
实际上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工序层面上与普通的混凝土工程区别不大,但基于水利工程环境的特殊性,其施工标准上会强于普通的混凝土工程,而且混凝土在初步施工完成之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浇筑与养护才能完全成型,至此在工程质量保障的角度上,对于此点的重视也是必不可少的。关于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工序方面,其主要涉及混凝土的拌和、运输、振捣等,在此类工序的标准化实施之下,就能形成高质量的水利工程建设,但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现代许多水利工程在实际的混凝土施工中,尚不能对此点进行全面管控。混凝土浇筑养护方面,其本身也属于混凝土施工工序当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指将振捣完毕的混凝土,通过浇筑的方式促使其形成需要的结构形状,而此时的混凝土结构因为混凝土的特性还没有成为固态,所以就需要养护工作来保障此阶段的混凝土,不会受到完结因素的干扰,进而形成稳定的固态,而同样基于现状中分析,有部分的水利工程,其因为自身对影响因素的了解不足,从而在浇筑养护的阶段,无法有效的采取全面的混凝土防护措施,致使施工质量大幅度下降,同时部分的混凝土还需要重新修建极大的延长了工期。
2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如果混凝土建筑靠近水或者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很容易受到水的侵蚀和冲刷而出现冲磨、空蚀现象,或者寒冷的冬季,低温情况下,容易发生冻胀等问题,因此要确保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拌和、运输、振捣中的每一环节都要严格遵循施工规范,主要操作如下:
2.1水利工程混凝土拌合技术
首先,施工材料如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施工材料进行取样试验,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按要求对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保证混凝土配合的准确性,才能确保材料质量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其次,检测混凝土性能,保证混凝土性能能够满足水利工程施工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进行混凝土拌合施工,在这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对骨料的含水量进行检测,并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含水量满足规范要求,投料时为避免出现堵塞现象,注意投料数量不能超过搅拌机的额定容量,除此之外为了防止离析现象的出现,必须实时拌料的坍落度进行监测,提高混凝土拌合质量,为下一步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2.2水利工程混凝土运输技术
运输是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必经的环节,必须加以重视。运输设备和运输方式会根据水利工程施工的具体需要进行选择。首先,提升架、起重机等设备是进行垂直运输必备的设备。在运输混凝土的过程中,如果需要进行现场搅拌混凝土,由于距离比较近,可以直接采用手推车、小型翻斗车进行运输。其次,在整个运输过程中,为了要防止出现离析现象的发生,应该确保混凝土的匀质性,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满足水利工程施工要求。最后,还有注意混凝土运输时间,应该尽可能减少混凝土运输的周转次数,提高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效率,尽可能在在施工之前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保证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2.3水利工程混凝土振捣技术
振捣是保证整个水利工程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在浇筑后对混凝土进行振捣,使混凝土填满模板的每个角落,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振捣施工一般分为机械振捣和人工振捣两种方式,机械振捣方式省时省力,现在一般都会采用这种方法,但是有时会遇到工程量非常小或使用塑性混凝土的情况,还是需要人工来完成振捣任务。在振捣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均匀选择插点位置,快插慢拨,不能出现漏振的情况。二是为防止混凝土中间出现缝隙,插入振捣棒要确保插入到下层混凝土当中。三是为确保振捣效果,每个插点都要振捣20—30s,直至混凝土表面无下沉、无气泡、无泛浆出现的时候,就可以停止振捣。
3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养护技术分析
3.1混凝土浇筑技术分析
首先在执行混凝土浇筑之前,要确认浇筑钢筋与模板的表面是否平滑、规格是否达标,在满足此两项要求的基础上,则可以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开始浇筑。正式浇筑工作当中要注意混凝土的下落高度,一般来说混凝土下落高度不能超过3m,如果浇筑需要进行分层作业,那么还应当对每层钢筋、架构的特点以此确认浇筑的厚度,通常情况下浇筑厚度不能超过200mm,而关于浇筑作业的行为方面,浇筑作业应当连冠不能出现太大的间隔,如必须间隔则需要保障间隔时间的最小化。此外,如果在浇筑过程当中出现了钢筋或模块位移、松动等现象,需要及时停止浇筑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进行整改。
3.2混凝土养护技术分析
在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之后,则需要对初步形成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养护的重点在于隔离与温差的控制。混凝土在初步成型时,其结构依旧处于偏液态的状态,此时混凝土对于外界部分因素的抗性较低,一旦与影响因素接触很容易会发生变形等现象,而在温差控制方面,混凝土在由偏液态向固态转变的过程中,其内部会产生一定的温度,而此时如果外部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与混凝土内部温度形成较大的温差,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会出现异常,常见的现象有混凝土结构崩裂、混凝土膨胀等等,因此为了控制混凝土的温差,一般情况下需要通过冷水管、保温措施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能低于14d,通过混凝土的养护技术实施,可以有效的预防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以此对于水利工程的质量形成了保障效应。
结论
现代水利工程对于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此前提下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对于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进行保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关于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保障,主要在于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混凝土浇筑养护技术,针对此两项进行控制,能够确保整体工程的基础质量合格。
参考文献
[1]刘毅.针对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浇筑养护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7,37(20):65.
[2]崔桂宇.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浇筑养护分析[J].科技展望,2015(15):109.
[3]陆梅,王守春,费守明.水利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5(21):126.
[4]高晓红.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2):180.
论文作者:孙元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质量论文; 水利论文; 现象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