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论文_吴伟达

论高职院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论文_吴伟达

吴伟达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黄冈 438002)

[摘要] 高职教育中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只有完善科学的质量指标体系,以规模、结构、质量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高职办学效益,形成办学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规模;结构;质量;效益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scale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structure, quality, effective

Xiongshuping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Huanggang 438002 Hubei)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scale, structur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s the relationship of dialectical unity, their interaction, interrelated, only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quality indicators, in order to promote a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o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scale, structure, quality, school effectiveness, the formation of a virtuous cycle of running school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scale; structure; quality; effectiveness

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规模决定效益,规模带来结构的改变;结构的优化又能促进规模,提升质量;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规模和效益得以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前提。高等教育发展是一个由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系统工程。《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子,使规模有较大发展,结构更加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这正是对高等教育中四要素关系的明确阐述。这一发展目标注重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不仅要看当前,更要讲后劲;不仅要看规模,更要讲质量。21世纪高职教育的发展,不仅表现在规模的增长,更取决于质量的提高,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是辩证统一的。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规模的扩张,但在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更要强调质量的重要性。衡量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标准,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水平高低,不以规模取胜而以质量见长。办学质量是每所高职院校生存的生命线,没有基本的质量要求,规模的扩张就毫无意义。简单的数量、速度增长不等于发展,高职院校的发展速度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

一、稳定规模

当前由于扩招,再加上部分高职院校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他们盲目扩大在校生数,致使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场地、设施设备不够。生均校园面积、校舍面积、图书量、仪器设备资产量等都不能满足正常教育教学的需要,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本身的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确定合适的在校生规模,以适度规模来实现规模经济。在确定规模过程中要注意资源的互补性,可替代性,以在综合平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基础上实现适度规模。

规模是基础,是衡量发展成就和办学实力的重要指标。稳定和适度扩大办学规模,是高职学院正常运转的需要,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学院抓住机遇,实现了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张,完成了规划的既定目标,为推进学院各项建设、提升社会影响力、赢得上级支持、推进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保持适度的规模才能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从而降低办学成本, 提高办学效益。因此,稳定和适度扩大招生规模,是增强自主办学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克服发展瓶颈的根本举措之一。

二、优化结构

系统论认为系统由要素构成,而各要素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就形成了系统的结构。结构是系统内各要素的组织形式,是要素间的关系,系统通过结构将要素联结起来,结构直接决定着系统的质。因此既要重视要素的改善,更要重视结构的改造。高职学院影响其质量和效益的内部结构包括专业结构、教师结构、教学结构(理论与实践比例结构)等。

优化结构是合理配置资源,突出办学特色和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措施。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和改造专业,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这几年学院之所以发展那么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了专业结构,反观我们没有进行调整的传统专业,多数是从建院时各校原有的专业承袭演变而来的,不完全是按照市场的需求而是按照教师结构设置的,一些专业规模逐渐萎缩,长期没有什么起色,人数寥寥无几,生师比严重失衡,造成人力资源、教学资源的挤占,增加了办学成本,也影响了办学特色的形成。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整合、改造、提升、转型、新增并举的专业建设方针,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步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那些就业形势好,对学院贡献大的特色专业、院级重点专业和工科主体专业,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速度,努力打造成品牌、名牌;那些规模小、就业状况不佳、办学成本高的专业,着手进行调整,该合并的合并,该改造的改造,该停办的停办,把宝贵的教学资源节省下来,转移到更能促进学院发展、更需要投入的开放教育、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去,转移到更具发展前景的专业上去。要发挥龙头作用和品牌优势,主动服务社会,提高办学效益,努力做大;新兴工科专业,要把提高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强化校企合作,依托行业产业办学,努力做强;管理人文类专业,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着眼市场需要,积极探索培养文理兼备型和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努力做活。我们要整合、改造和停办一些不适应发展的老专业。特色不够鲜明、就业方向不清晰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合并,逐步调整为全院公共课程,以改变当前公共课程单一的状况,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规范专业设置,从根本上扭转“广种薄收”思想,加强新设专业的科学论证,提高专业设置的成功率,积极寻找、培育专业建设新的增长点。要根据专业群的发展状况,力图通过结构的调整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水平,促进规模的扩张和效益的提高。

三、提高质量

针对以上质量上的不足,高职院校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育要特别强调以能力为本位的质量观,转变以学科为本位教育模式,突出以培养能力为主的特征。在质量评价上,要从多方面来评价,既要有结果的评价也要有过程的评价。另外还要有特色化的质量观,只有创新才能形成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探索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途径和办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紧抓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即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更新教师观念,大量培养引进“双师型”教师,建立有效的师资管理机制,激励并促进教师加大教学工作中精力和时间的投入,提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加强对现有生源状况分析,因材施教,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全面培养学生,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承担责任。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引进全面质理管理理念,加强校企合作,推行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对证施教、对岗施教等教学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质量。质量是关键,是内涵建设的核心。扩大办学规模,关键在于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是建立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办学体制和机制,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对接、教学内容更新与技术进步对接。没有质量的规模是无法持久的,没有质量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评价办学质量最核心的指标,就是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学院通过加强内涵建设,有力促进了办学质量的提高,取得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被评为示范院校建设单位,使学院的招生规模一年一个台阶。要继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课程项目化改革为着力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还必须重视提高服务质量和学院社会形象,把学院美誉度和校容校貌、校园文化作为办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并抓紧抓好。要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理念,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切实改善学生管理工作。要抓住学生管理队伍建设这个关键,从完善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机制入手,切实提高学生管理队伍、尤其是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学生对学院、对系部、对专业的满意度和认同感。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视因学院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带来的教学资源阶段性供给不足、可能导致办学质量下降的风险。应及时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通过服务质量的提高来弥补硬件建设的不足。

四、提高效益。

抓质量、抓结构调整,说到底,是为了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满足教师的需求,满足学生的需求,是为了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院财务管理,为科学决策、科学发展提供保障;进一步加强经济核算,集中力量建设重点专业、特色专业;进一步强化成本意识,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只要我们牢牢把握规模是基础、质量是核心、结构调整是主线、效益是目的这一指导思想,真正做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有机统一,就等于掌握了科学发展的钥匙。

高职院校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育要特别强调以能力为本位的质量观,转变以学科为本位教育模式,突出以培养能力为主的特征。在质量评价上,要从多方面来评价,既要有结果的评价也要有过程的评价。另外还要有特色化的质量观,只有创新才能形成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探索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途径和办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紧抓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即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更新教师观念,大量培养引进“双师型”教师,建立有效的师资管理机制,激励并促进教师加大教学工作中精力和时间的投入,提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加强对现有生源状况分析,因材施教,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全面培养学生,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承担责任。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引进全面质理管理理念,加强校企合作,推行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对证施教、对岗施教等教学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五、协调发展

高职院校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诸方面是否相统一,直接关系到我国高技术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高职教育中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规模、结构、质量决定着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只有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高职学生教育才能健康持续的发展,办学效益才能不断提高,进而推动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洪明: 高职院校扩招与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研究, 理论界.2007.1

[2]成刚: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经济的经验分析, 世界经济.2006.12

[3] 袁蕾: 高等教育专业差别定价及其福利效应分析, 教育科学2005.3

[4] 黄秋明、肖珍教: 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现状调查, 中国高教研究2005.10

[5]白薇.吕明.马玉香: 地方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实践性思考,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6]夏学文.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中的控制.管理科学文摘,2008.-2

论文作者:吴伟达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  ;  ;  ;  ;  ;  ;  ;  

论高职院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论文_吴伟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