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鹏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灌注桩注浆施工是一个技术性、复杂性的过程,必须把握好各个注浆环节,掌握相关技术,提高灌注质量,加大质量控制力度,提高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水平,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本文对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并为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灌注桩;注浆施工;控制要点
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原理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属于综合性技术,其中包括渗透注浆技术和劈裂注浆技术的配合。所谓的劈裂注浆技术原理为:利用注浆管道将水泥浆液向桩柱端的孔隙内倾倒,从而让散落的土体、微粒等能够密切结合,最终形成高强的结合体,以此来增强桩柱端的摩擦力,确保桩柱土体能更加细密地结合,全面增强注浆区域土体牢固度、强度等,因为打压近的水泥浆能够最大程度地克服掉来自于土体的初始应力,控制土体的劈裂与受损,水泥浆液也能顺着裂缝逐渐渗透到孔隙内部,特别是如果桩柱底部已经被倾注足量的水泥浆,就能够有效改善沉渣的诸多性能,与此相关的其他条件,例如:桩体、岩层土体等也将有所改善,控制劈裂问题的出现,最终形成高强度复合土,全面提高承载力。
2、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分析
2.1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原理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是渗透注浆和劈裂注浆技术相互融合形成的新技术,劈裂注浆施工技术是利用巨大的压力,将水泥浆通过注浆管输入至桩体的另一端,或者底层的缝隙中,使沉渣、空隙等通过水泥结合成为整体,加大灌注桩的入地端的阻力,增加灌注桩与土地之间的摩擦力,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强度和安全性能有着重要的提升,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具有强化工程建筑地基强度的作用。
2.2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优点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具有应用的范围广的特点,减少因地理条件限制工程施工的状况发生,对于泥皮、沉渣等问题能有效的控制,加强了桩基的承受能力,进而提升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应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能够减少工程造价,为施工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对于桩基直径、长度等的要求相比其他技术有着明显的减少,而且能够有效的减少地质结构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减轻施工难度,进一步优化建筑工程质量、造价、进度。
2.3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缺点
在进行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桩基的应力会受到泥皮的影响,而且在持力层会受到沉渣的影响,在混凝土的强度没有达到标准的情况下,会使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下降,工程的质量难以保证。在应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过程中,要对各个操作环节进行强化,满足建筑工程的标准。
3、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3.1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前期准备
施工前要进行准备工作,保证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成功,在施工前要进行全程控制、钻孔施工、清理孔洞、制作注浆管等准备工作。
全程控制是对整个灌注桩后注浆施工的流程进行控制,由钻孔施工至注浆管制作到注浆管安装,然后是注浆施工,最后是清洗机具。以这样的流程进行灌注桩后注浆施工,使施工过程能够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钻孔施工之前要对基线、桩体位置和水准点进行严格的测量和反复的审核,在桩身距离钢筋10厘米左右的位置,按照120°分布三个孔的位置,使用地质钻机进行注浆孔的开孔施工,对于注浆孔的深度要严格把握,保证孔的深度低于基桩底部50厘米以上,确保后续的混凝土能够与基桩底部牢固结合。
清孔要选择合适的设备,一般是采用高压旋喷钻机,通过旋转的高压水流对孔的底部进行清洗,把灌注桩注浆孔底部的杂物等完全冲出,排气反水清澈即孔的清理完毕。
注浆管通常使用镀锌管或者是无缝焊接管,注浆管的直径为31毫米或26毫米,要根据施工的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注浆管,注浆管的制作上端管设计成梅花型,管直径为6~8毫米,注浆管制作完成后还要进行接头的制作,保证注浆管在使用的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出现漏浆等问题,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
3.2施工技术与工艺
(1)钻孔操作。正式钻孔操作前需要完整地备好各项设备、工具,同时需要深入、彻底、细致地检查、测试与两处基准线,桩位、水准点等,桩身距离钢筋内部大概5-10cm的环节,可以设置三个孔,角度一般应该为120度,在此基础上借助地质钻机来深入钻孔、注入浆液,实际的钻孔操作中,需要相关操作者妥善操作,把握好单个钻孔的深度,一般来说孔深要小于桩底部50c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清孔操作。孔洞的清洁化处理,需要结合工程现实条件,选择与之相关的设备,最常见的是旋喷钻机,通过其所喷射出的水体来清洁、清理孔底部,确保灌注桩的底部粉末、泥浆一系列污染物彻底流出孔底,当发现排气返回的水体达到清洁、清澈为止。
(3)制作注浆管。选择优质管材来加工,而且要结合实际使用需要来制作,如果注浆单纯要牢固土体,适合选配钢材质、塑料材质来加工注浆管,如果发现注浆加固岩土将要承担特征压力,则应该选配钢管来注入浆液。要善于总结先前的施工经验,一般应该尝试选择长度超过钢筋笼的钢管,可以选择无缝隙、无渗漏的钢管,实际注浆操作中,也应该将压浆喷孔设置在桩底部,同时,要计算出桩浆管等的横截面大小。
(4)安装注浆管。为了确保安装质量,必须先放好钢筋笼,具体安装中,需要让注浆管同钢筋笼之间链接紧密,而且借助铁丝来绑扎牢固,通常来说注浆管的底端同钢筋笼相比,前者应该更高,要高于后者20-30cm。同时,也要在侧壁布孔,通常直径要达到7mm-8mm,可以让孔形成梅花形状,同时,而借助胶带来缠绕与密封。
(5)注浆操作。按照规定的程序、流程与方法等来让浆液逐渐倾注到裂缝、孔隙内部,同时,再进行填充、挤压类似的流程来提升、优化其力学特性,实际注浆操作过程中必须掌握好顺序和流程,特别是遇到建筑工程地基为软土时,则要适度地拉开灌注桩之间的距离。
初次注浆操作中,有必要实施压水试验,以此来检查注浆管是否出现受堵、塞住等问题,要保证注浆的初始压力达到工程施工的标准,一般来说,第一次注浆应该借助水压机来进行操作,同时,需要压水时间达标,保证压水量,具体的压力也要参照注浆管,要在确保其达到疏通为主。压水实验过后,则应该利用高压泵、预埋管等让水泥浆液流向桩底部,这一过程中要重点控制好注浆量、压力、速度等。
再次注浆操作流程同于首次注浆,浆液密度可以从小到大,再借助注浆机把浆液逐渐向孔底部注入,并封堵孔底。同时,撤出注浆管,再借助水泥净浆高压灌注,这一操作中需要掌握好灌浆的速度,如果发现出气管内有水泥浆液涌出,可以通过阀门、螺栓等来封住出气口,在此基础上加压,压力达到6MPa。关闭注浆孔阀门,达到一小时。
(6)机具洁净处理。开启回浆阀来解除压力,同时,卸下管线,并有效清理、除掉机具与管线中的污浊物。
3.3注浆管的安装
注浆管的安装是一个简单的操作环节,在整个注浆技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注浆管的安装过程中,注浆管之间接口要对准,然后进行对接,使用接头连接注浆管,保证注浆管的封闭性和连续性。注浆管在安装时,利用铁丝使其固定在钢筋笼上,注浆管固定时要保证注浆管的底部距离钢筋笼的底部20~30厘米,并且将超出的部分堵住。为防止渗透等问题,要使用塑料膜胶带等进行缠绕,保证注浆工作的质量。
3.4灌注桩的注浆
注浆是使裂缝、空隙和沉渣等利用混凝土进行结合,通过注浆的压力和混凝土的固化作用,使裂缝和空隙能够有效的结合,极大的提升灌注桩的力学性能。注浆之前要对水泥浆进行测试,对时间和压水量等参数进行控制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比例的水泥浆进行注浆。在地质松软的地基,要进行间隔施工,首次注浆要保证注浆管的畅通,注浆压力要进行控制,使其满足工程的要求,第二次注浆的流程与第一次相同,先灌注稀水泥浆后改换稠水泥浆,第二次注浆要使用双液压注浆机对注浆孔底注水玻璃和浆液进行封堵,封堵完成将水玻璃注浆管撤出,之后进行水泥净浆的高压灌注,所有气孔要进行封闭,封闭时间超过一小时后撤离,注浆结束后要对灌注桩进行两天左右的闭浆,然后再进行泄压、出管等操作。
3.5灌注桩后注浆施工的注意事项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中注意事项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做好准备工作,在前期的准备工作要全面,保证技术应用的质量,例如备用电源、制作备用注浆管等,为施工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做准备。二是注浆过程的把握,在施工中对于注浆的时间注浆管的保护及注浆压力等要进行参数的动态记录,注浆过程中使用的水泥浆的配方要及时的记录,为下次施工提供参考。三是质量监督检查,在施工之后要安排专业的检查人员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保证灌注桩后注浆施工质量满足建筑工程的要求。
4、灌注桩后注浆施工的质置控制
4.1把握施工环节关键点
注浆前必须做好一切准备,例如:机具、注浆管等,最主要是把握好注浆时间,做好注浆管的清理、洁净等工作,而且要保证注浆的质量、压力、水灰比等,实际压浆过程中,必须精准地记下相关参数,注浆过后,要封住浆管的两侧,防止有浆液冒出。
4.2加大质量控制力度
注浆操作中,要掌握好混凝土的强度,要達到规定的标准,注浆管也要确保精准地配设,掌握好注浆量,妥善控制混凝土浇筑、注浆二者中间的时长,而且要准确地把握好注浆管的部位,而且注浆必须参照相关方案展开,确保浆液质量,提高注浆的工艺和水平。
5、结束语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作为系统、科学的施工技术,能够为建筑工程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具有适宜各种地质、提升基桩的承重能力、减少沉渣等优势,在建筑工程中應用能够极大的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为建筑工程企业在竞争中建立良好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相秉志,成瑞凤.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01:47-48.
[2]陈金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6,14:72+77.
论文作者:钱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0
标签:注浆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浆液论文; 水泥浆论文; 操作论文; 钻孔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