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肝脏手术出血70例分析论文_李波

防治肝脏手术出血70例分析论文_李波

巴彦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18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预防肝脏手术出血的方法,并重点研究和探讨肝脏外伤患者的诊治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十年间收治的70例肝脏手术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我们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35例采用开放手术进行治疗;35例采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开放手术组患者和非手术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情况,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治愈率和病死率的情况进行比较和探讨。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31ml,对照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594m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液动力学平稳,无低氧血症及心律失常等情况发生。结论:手术成功与肝损伤级别相关和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着密切的关系,肝脏损伤等级低的患者可以在有效监护下选择非手术治疗,肝脏损伤等级低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关键词】预防与防治;肝脏手术出血;探讨分析

【中图分类号】R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096-01

人体的肝脏血供丰富,如何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量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麻醉安全性的关键所在术中、术后出血是肝脏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出血不仅可诱发肝功能衰竭,也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肝脏术中和术后出血,一直是肝脏外科的关注重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十年间收治的70例肝脏手术出血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17-73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53岁。我们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组患者各35名。以上患者中行肝部分切除术27例,胆管癌根治术6例,严重肝外伤5例。两组在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通过对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十年间收治的70例肝脏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我们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35例采用开放手术进行治疗;35例采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开放手术组患者和非手术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情况,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治愈率和病死率的情况进行比较和探讨。

1.3检测指标

对两组均进行心电监护以及经颈内静脉置管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经桡动脉置管监测外周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以及体温、尿量等的监测,手术开始前以及手术结束后进行血气分析并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χ2检验。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现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我们通过对所观察的这7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得到两组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死亡。观察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331ml对照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594m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液动力学平稳,无低氧血症及心律失常等情况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70例肝脏外伤患者,治愈63例,治愈率为72.8%,死亡7例,病死率为27.2%。其中,肝脏损伤1-2级总计21例,其中手术7例,非手术14例,死亡O例;3-4级总计27例,其中手术17例,非手术7例,死亡3例,病死率11.1%;5级22例,手术18例,死亡4例。

3.讨论

3.1防治肝脏手术出血的方法

防治肝脏手术出血是肝脏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术中出血量与输血量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关键因素,术中技术的改进(包括应用新技术如超声刀等)与应用是肝脏手术出血量的关键环节。不管是创面渗血还是肝内血管出血,确切有效的结扎、缝扎是最有效的减少肝脏手术出血的方法。在切除病灶前,肝脏手术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要求动作轻柔、止血确切,绝对避免因牵拉等造成的不必要的医源性损伤出血。必须充分游离肝脏,使术野充分暴露,以利于紧急情况时迅速切除病灶再处理出血点。在手术时可根据各种辅助检查,明确病变位置及肝内血管的比邻关系后,正确估计拟行术式,躲避可能出血的动脉、静脉。

3.2腔静脉损伤出血的手术

对于估计腔静脉有可能损伤而大出血的手术,行肝上下腔静脉游离,阻断带预置,当肝上下的腔静脉损伤出血时,可行全肝血流阻断,在吸净残血,暴露充分得情况下进行缝合修补。对于术中的意外出血,在注意肝静脉不损伤的情况下,以圆针引中号线行出血点为中心“ 8”字缝合,出血可立即得以控制。在明确行右半肝切除时,可在游离肝上腔静脉壁后见到肝右静脉入口,可先行右支分离,结扎,切断。而当需要切除左半肝时,左、中肝静脉在肝内处理会更安全。第一肝门内的左、右肝内静脉也是在肝内处理比较理想。在处理第三肝门时,因肝短静脉易回缩,而使结扎不牢靠,应先结扎,再剪断;对于不慎造成的肝短静脉回缩并出血,应尽快分离结缔组织后,在充分暴露出血点后行该静脉缝扎。暴露不充分时,也可行全肝血流阻断。

3.3控制性降压减少肝脏手术出血

由于人体的肝脏血运丰富,所以肝脏手术往往术中出血量较多,对于患者的损伤较大,术中很容易发生低血压、心律紊乱等循环波动,如何有效的控制术中出血量是提高麻醉和手术安全性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控制出血方法是采用血流阻断的方法进行肝脏供血的抑制,但是这会导致术中时间紧迫,仅仅能维持10-15分钟,否则会使患者出现再灌注损伤。术中患者血压的平稳的保持十分重要,一旦患者的血压过低,会导致各个器官出现缺血性损害,所以在维持平均动脉压不能低于55mmHg。防止造成脑组织损伤,在控制血压时,要保证患者尿量充足;要维持血压在术前基准值70%以上,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3.4肝脏外伤导致的出血

肝脏外伤是目前常见的临床急诊之一,因为肝脏的体积大、质地脆等特点,患者在受伤后非常容易破裂,导致腹腔内出血或者胆漏,甚至更有可能导致出血性休克和胆汁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总体病死率接近。如果合并其他脏器复合伤,病死率更可高达25%。近年肝脏外伤非手术治疗也明显增加,有相关资料标明,肝脏外伤行剖腹探查病例15%-80%则可以自行停止出血,非手术治疗肝脏外伤的成功率也很高。所以,非手术治疗也逐渐成为肝脏外伤治疗的一种新方法。近年来,对肝脏外伤治疗的进展主要是在严重肝脏外伤的诊疗上,肝脏外伤救治成功的关键为是否能够迅速控制出血,控制出血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迅速阻断患者肝门,双手直接压迫肝脏或者肝周围纱布填塞。

综上所述,手术成功与肝损伤级别相关和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着密切的关系,肝脏损伤等级低的患者可以在有效监护下选择非手术治疗,肝脏损伤等级低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关铁军.防治肝脏手术出血47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12月,第8卷第36期.

[2].陶南生,梁劲松,夏建章.超声诊断外伤性肝脏出血53例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1,,0(18):96-97

[3].林锋.使用尼卡地平行控制性降压减少肝脏手术出血的麻醉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15卷第9期.

论文作者:李波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8

标签:;  ;  ;  ;  ;  ;  ;  ;  

防治肝脏手术出血70例分析论文_李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