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国际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结构论文,我国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将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各个水平国家的产业结构比较,有利于我们了解我国工业结构水平与国际竞争强度。产业结构之间的比较,我们的着眼点主要在结构现状与趋势两个方面。结构现状是指资产存量结构水平;结构趋势主要分析一国拥有创造增加价值的能力。因此资产项目指数,我们选取:
1.1 GDP的三次产业结构;
1.2 就业的三次产业结构;
1.3 农业劳动生产率;
1.4 工业劳动生产率;
1.5 资本货物占制造业产出比重;
1.6 高加工度水平;
结构趋势发展指数:
2.1 GDP年均实际增长率;
2.2 农业年均实际增长率;
2.3 工业年均实际增长率;
2.4 服务业年均增长率;
一、资产项目指标比较
根据项目指标,我们选取一些年份的相关指标予以比较。
A 国内外GDP的三次产业结构
从GDP的三次产业结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 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结构较接近,它们的产业结构软化度都较高,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例均超过50%左右,农业所占比重均较低, 美国、日本在1980年已低于5%,韩国在1994年已低于10%;工业比重大致为40 %。这些国家的服务业所占比重均很高,其中,美国和香港(1994)服务业比重分别占到73%和82%。拉美国家的服务业比重均很高,均在50%以上,农业比重在10%左右,工业比重在20%-40%之间。可以看出上述一些国家产业结构具有相同趋向,即由高到低是“三二一”的序列,而在经济转型的国家,产业结构都呈现着“二三一”序列,工业比重较高,农业比重较低,服务业适中。可以看出不论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化工业国,还是拉美国家和转型国家其产业结构的共同点在于农业比重均很低。而中国的产业结构与上述国家比有较明显的区别,即农业与工业所占比重均较高,这一特点与低收入国家特点有所相似。
B 国内外就业的三次产业结构
从就业结构来看,我国产业结构滞后更为突出。
从上述国内外产业结构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与低收入国家的就业结构比,1980年中国就业结构略有滞后,到1990年期间的差距有所拉大;与中等收入国家比,中国就业结构大大滞后,1980年,中等收入国家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仅占38%,而中国却高达74%;第三产业就业比高达35%,而中国这一比例仅占12%。到1990年,中国与发达国家就业结构差距变化更大。与高收入国家的就业结构相比,1980年中国就业结构由大到小次序是:“一二三”,而发达国家则是“三二一”,完全是一种倒次序,到1990年,中国就业结构的前述次序仍然没有多少变化,而发达国家就业结构趋势进一步强化,这就是说,中国与发达国家就业结构差距越来越大。与美国比,中国就业结构相差就更远了。
从国内外产业结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GDP 的中国结构虽已有了很大改观,工业化水平已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国外发达工业国比,中国仍是一个从农业向工业化转变过程中的、工业化扩张社会;从就业结构比,中国产业结构滞后度更明显,农业人口众多严重制约着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受自然左右的强度大,致使农业生产规模的局限性较大,同时,由于农业受收入弹性小的限制,生产扩张显得非常缓慢,因此,中国工业化过程将是一个较大、较长时期受农业因素制约的过程,而不象发达工业国已转向后工业化社会以提高软件来增加社会进步的社会。与其它国家,特别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比,我国产业结构对国际竞争力的推动作用显得很弱。
表1 国内外产业结构比较(资产项目) 单位:%
1980年
农业工业制造业服务业
低收入国家 34 32
2132
中国 30 49
4121
印度 38 26
1836
中等收入国家 -
-- -
俄罗斯联邦 9
54
- 37
韩国 15 40
2945
马来西亚
22 38
2140
高收入国家 3
36
2359
香港 1
31
2368
美国 3
34
2264
日本 4
42
2954
1994年
农业工业制造业服务业
低收入国家 28 34
2536
中国 21 47
3732
印度 30 28
1842
中等收入国家 10 36
20
俄罗斯联邦 7
38
3155
韩国 7
43
2950
马来西亚
14 43
3242
高收入国家 -
-- -
香港 0
18
1182
美国73
日本 2
40
2758
资料引自:《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经出版社。
表2 国内外就业的产业结构比较 单位:%
1980年 1994年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低收入国家73 13 14 69 15 16
中国 74 14 12 72 15 13
印度 70 13 17 64 16 20
中等收入国家 38 27 35 31 27 42
俄罗斯联邦16 44 40 14 42 46
韩国 37 27 36 18 35 47
马来西亚 41 19 40 27 23 50
高收入国家 7 35 58
5 31 64
香港
1 50 49
1 37 62
美国
3 31 66
3 28 69
日本 11 35 44
7 34 59
资料引自:《1996年世界报告》,中国财经出版社。
C 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
根据《世界竞争力报告》(1995.1996)排序,可以看出,1992 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排名前27位的除阿根廷一国外,全部是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这表明工业发达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最高。拉美国家与转型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处于28-40名之间。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非常低下,仅排在第42位,为405美元/人/年。 仅有农业劳动生产率最高国家荷兰的1/128。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也出现类似情况,即工业化国家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拉美低收入国家与转型国家,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排名为第39位,为1404美元/人/年, 相当于排名第一位日本的1/45。
生产率是一国创造增加价值水平的体现,中国生产率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劳动力配置机制原因,又有劳动力素质较低的制约,同时又有资本技术含量不高与传统就业结构刚性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D 制造业内部的国际比较
诸多国内外学者的实证分析已经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与制造业平均增长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由于制造业增长率的高低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增长的关键。所以分析制造业结构的国际化水平,有利于了解我国工业国际竞争力。衡量制造业内部结构水平,这里我们选用资本货物占制造业产出的比重;高加工度水平。由于这两个指标既可以确定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程度,同时,又能测出其重工业化的技术含量。
根据有关资料,1992年,在工业发达国家中,除少数国家外,制造业中资本货物所占的比重基本上高于20%。在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除香港外,该项目比重均高于30%,基本上均处于前10名以内。其中新加坡最高,这一比例占到52%。这说明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制造业重工业化水平较好,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这也正是近年来这些国家与地区工业赖以高速增长的基础。拉美国家该项目比重,除巴西超过20%外,其余国家均低于20%,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基础较好,该比重均超过20%。我国的这一比重达到25%,排名为第21位,这是中国产业结构表现较好的一个原因。事实上中国资本货物价值是含水分的。这是因为要发挥资本货物对工业的贡献水平,就必须对资本货物的供给与生产需求相适应的程度予以衡量。在对我国资产存量的分析中,无数证据已表明,我国存量资产结构不合理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不能仅根据我国资本货物比重高就得出工业化水平高的结论。一个国家要参与国际竞争必须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即按照国际产业演变的规律提升自己的产品结构,对已失去竞争力的初级产品要逐步缩减,扩大深加工度产品生产。而我国目前产业结构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产业结构高度化不足。产业结构高度化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之间比较具有高加工度特征的部门比重较低。具体情况参见表3。
表3 几个国家制造业高加工度比较
国际年份 服装/纺织 印刷/造纸 机械类/初金属
五国19830.61 1.656.09
19920.64 1.979.28
巴西19740.48 0.861.53
19890.58 0.662.75
印度19860.05 1.002.41
19900.10 0.592.19
中国19930.34 0.822.07
19940.32 0.652.29
注:五国为美、日、英、德、法。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高加工度产业发展的不足。 从轻纺工业中的服装与纺织的增加值比例来看,我国1994年仅为0.32,不但低于美、日、英、德、法等五个发达国家1992年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巴西1989年的水平;重工业中的加工程度差距更大,以原材料(钢铁和有色金属)与机械类工业比例来看,我国1994年仅为2.29,不但大大低于发达国家1992年的平均水平,而且低于巴西(1989年)水平,仅与印度1990年相近。
二是从产业内部来看,产业的加工深度也不足。表现在相同的产业部门内,我国的附加价值较低,尤其是加工程度相对要高、生产率上升率高的机械类工业,我国的增加值率明显偏低。
二、结构趋势指标比较
随着现代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变的主要特征是,制造业生产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迅速提高,而初级产品生产以及以初级产品为原料生产的低度加工业相对重要性下降。由于部门重要性的替代这就必然造成部门间增长速度的差异,形成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现代经济较长的结果。从各国产业变动的趋势来看,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慢于GDP的增长速度,而工业、 服务业则相对快于GDP增长速度,当然,这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 三次产业增长变化的速率是有相当区别的。以下我们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作以比较。参见下表:
表4 国内外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单位:%
GDP年增长率农业年增长率
1980-1990 1990-1994 1980-1990 1990-1994
低收入国家
5.86.2 3.5 2.8
中国 10.2
12.9 5.9 4.1
印度 5.83.8 3.1 2.9
中等收入国家 2.20.2 - 0.9
俄罗斯联邦
1.9 -10.6 -
-
韩国 9.46.6 2.8 1.8
马来西亚5.28.4 3.8 2.8
高收入国家
3.21.7 2.3 -
香港 6.95.7 -
-
美国 3.02.5 4.0 -
日本 4.11.2 1.1 -2.8
工业年增长率
服务业年增长率
1980-1990 1990-1994 1980-1990 1990-1994
低收入国家 7.4 11.06.8 5.2
中国11.1 18.8
13.6 9.9
印度 7.1 3.26.9 4.6
中等收入国家 -
1.3 - 3.7
俄罗斯联邦
-- -
-
韩国 13.1 6.18.2 7.5
马来西亚
7.2 9.84.3 9.1
高收入国家 3.2
- 3.2 -
香港 -- -
-
美国 2.8 0.73.1 -
日本 4.9 3.7 2.6
资料引自:《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经出版社。
从1980-1990年与1990-1994年不同收入国家产业结构状况增长变化,我们可发现一些动态规律,即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三次产业变化都有所不同。在低收入国家中,工业是增长最快的产业,其次是服务业,增长最慢的是农业。农业的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长速度。 在中等收入国家中,农业增速最慢,工业次之,最快的是服务业。在这些国家的三次产业增长中,农业的增速还是远低于GDP增速, 工业与服务业增速差异倾向于接近。从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增长变化中可以看出,农业增速尽管低于GDP增速,但与第二、三产业增速差距趋于缩小。 且工业与服务业增速近乎于接近或持平。这与钱纳等人考察的工业化过程中不同收入水平国家产业结构变动结论基本相似。就中国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与世界不同收入水平国家比,各项指标均高于其它国家和地区,第一产业远远低于GDP 增速,第二产业高于GDP增速,第三产业在1980-1990年快于GDP增速,在1990- 1994年则慢于GDP增速,尽管如此,我国第二产业增速略快于第三产业,说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扩张过程中,服务业仍在扩张中,农业则处于相对稳定增长过程。
与国外发达国家比,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动仍处于变动弹性较大时期,而国外产业结构则处于变动弹性较小,且处于高度化组织过程的新阶段,因此,与国外发达国家比我国产业结构竞争力仍差一个水平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