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课成为孩子永恒的爱论文_张振宇

让信息技术课成为孩子永恒的爱论文_张振宇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建设小学 138000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缺乏长期稳定的学习兴趣,最初只对上机操作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而且更多地集中在一些游戏环节上,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上机操作也逐渐产生厌烦情绪,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让信息技术走入生活来挖掘学习兴趣

只要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出好奇心,激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愿意学,喜欢钻,从而焕发起更高的求知欲。因此,仅仅满足于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去补充更丰富的内容。

1.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比如:在讲解word制作时,我有针对性地将信息技术学科同语文学科相结合,在讲授对文字设置字体、字号及颜色的时候,我让同学们自己利用word这个文字排版软件进行制作一张班级板报。同学们通过制作板报将在信息技术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完全运用到设计当中,并且能根据自己的思路来设计和制作板报。最后我将本课的知识点设置字体、字号等引入进来。我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板报设计得更漂亮更美观些?学生都异口同声说:“想”,看到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我便趁热打铁将本课知识点的具体操作在教师机上进行详细演示,并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直播”给同学们观看。这样本节课的内容就被学生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到了自己的板报设计当中。这样学生既在信息技术课程上学到了知识,又尝到了自动动手做板报并且设计板报的乐趣。真正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信息技术工具性的完整结合,达到了学科整合的目的。

2.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我们学习幻灯片制作时,正值“六一”儿童节,我就想也让同学们自己搜集一些关于儿童节的相关文字、图片等相关资料。让学生们制作“六一”儿童节的幻灯片。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根据自己的思路来进行创作,最终都完成了出色的作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采取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来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最经典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这是一种单向沟通的教学模式,不利用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模式,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设符合孩子兴趣的学习任务,这样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兴趣任务才能保证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在这其中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特征就是生生互动。我采用的具体方法是将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推选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做小组长,平时上课时除教师进行课堂的管理外,由小组长协助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提倡同组同学要互相帮助。最后以小组学习目标的达成为标准,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依据。这样,他们在学习中不但能充分地感受到同学间的友谊,进一步培养沟通、理解和合作的技巧以及能力,也能得到更多主动参与的计划,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使得学习效益进一步提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抓住以下两方面:

1.创设合作学习需要的情境,适当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2.推行学习任务承包,落实学习责任制。

三、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广泛地采取了自评和生生互评。自评是认知的升华,学生自评是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学生本人能从评价中学习,从而强化正确,纠正错误,以利于巩固知识,发展能力。比如,在学习图像处理时,除让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艺术性进行评价外,还可以指导其从多方面反思体会和收获知识、技术、过程方法,找出不足及闪光点。

学生互评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是提高学生学习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在网络教室把学生好的作品给同学们演示,通过演示,同学们都清楚地看到了他们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这样,同学们一个个都纷纷加以评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我把部分优秀学生的作品在网络教室上给同学们展示,供同学们互相欣赏,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来。

信息技术是知识更新最快的一门学科,首先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前沿的知识,在传授给学生一杯水的同时教师要拥有一桶水。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给学生带来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活”水来。其次需要不断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后,还需要真正地关心学生,去了解学生兴趣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做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真真正正爱上“它”。

论文作者:张振宇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  ;  ;  ;  ;  ;  ;  ;  

让信息技术课成为孩子永恒的爱论文_张振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