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宁波 315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得到了促进,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各项技术不断提高。在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建筑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施工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地质条件存在较大区别,外加现代房屋建筑的功能同传统的建筑相比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对地基处理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选择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是提高施工效率的关键。本文对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重要性;地基处理技术
1 地基处理的对象
地基处理的主要对象是软土地基和特殊地基。主要是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大部分特殊土基具有区域分布特征,主要包括软土、湿陷性、膨胀土、红粘土和冻土等。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有置换法、夯实、挤密、排水法等方法。其中置换垫层法包括机械压实法、平板振动法和强夯法;深夯法包括强夯法和挤密法等。
2 地基处理在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重要性
2.1增强地基土的抗剪强度
抗剪承载力是指地基抵抗施工剪切力的能力。不同地基的抗剪承载力差异很大。但在任何情况下,地基自身的抗剪承载力都是有限的。当侧向土压力过大时,荷载超过时,建筑物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使地基隆起,进而引起边坡失稳,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地基处理入手,严格控制地基处理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进而保证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2.2减缓地基压缩性
沉降的原因很多,有三种常见的类型:(1)房屋本身的荷载和填土的荷载共同作用,地基固结;(2)重力作用下地基自身的自然沉降;(3)地基开挖时,影响周围地面的结构组成,造成沉降。为了便于研究,地基的压缩性可以作为衡量地基土压缩模量的指标。因此,为了有效控制地基沉降次数,应加强地基压缩性的测量、控制和分析。
2.3提高地基的动力特性
地基的动力特性主要指的是发生地震时地基的松散程度。如果地基的动力特性很差,房屋就很容易发生坍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所以在地基处理时,使用有效的地基处理技术,把地基打结实,就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的动力特性,进而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
2.4消除膨胀性
如果地基的性质属于湿陷性土,或者膨胀性土,容易出现下沉、倒塌、倾斜等问题,应采取措施降低其膨胀性,改善其他性能,提高建筑结构及其上部建筑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3 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措施
3.1碎石桩夯实技术
地基的夯实处理有利于加固地基土层结构,提高地基承载力。首先在填筑层处理好碎石桩,加强地基的排水、固结和压实,然后选择合适的强夯点,在机械设备的协助下,打散碎石桩,再根据碎石桩打入的粒径,将碎石填进护土内部。在此期间,地基将形成致密砂砾,大量的碎石同土层混合在一起,形成联合的碎石桩,最终形成复合地基,有利于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在强夯地基中,还需要保证夯实次数的合理性,可以强夯三次左右,然后降低夯击力度,采用低能量捣固一次,提高地基夯实强度。在地基施工中,由于土层的实际湿陷性不同,土层的厚度等级也会不同,因此在压实沉降方面,应综合考虑地基结构和土壤性质等诸多因素,以达到理想的压实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高压旋喷注浆桩地基处理措施
高压旋喷注浆桩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是将预先配置好的水泥浆通过高压旋转喷嘴,在10至25兆帕的高压作用下向处理地基土体中喷入,使水泥浆和土体在混合凝固的同时改善地基的物化性能,现阶段旋喷注浆桩在改善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黄土、砂土、人工回填土和碎石土等软土地基的强度、渗水等性能方面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在应用时既要考虑翻浆、冒浆等现象的正常出现,又要使岩粉适当的沉淀,喷嘴前端距离满足高压旋喷的需要,所以钻孔口径和终孔深度等都要得到严格的控制。除此之外,要保证高压旋喷注浆桩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满足要求,需要对其测量放线、设定孔位、钻孔过程、旋喷设置等各环节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落实。此项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成本、噪音污染、振动破化、占地面积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但需要结合房屋建筑地基物化参数确定施工参数,对专业性的要求极高。
3.3深层密实型地基处理
解决这个问题有三种主要方法。一是振冲法,主要用于土壤性质较为粘稠的建筑物。此外,这种方法还必须准备一种振冲装置。由于它所发出的强振冲力作用在地基土上,使其上面和周围的土受到冲击力的强烈挤压,从而加快土层的固结速度。减少了土壤的沉淀量以及抗压液化能力。其次,使用较多的就是深层搅拌法,这一方法较多地使用在诸如河岸港口地区这样土质较为松软的地方,所以对这些地方的效果格外显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都得使用到水泥等来充当固化剂,在地层较深的位置必须借助搅拌机和固化剂的帮助来实施和搅拌,让它们的反应可以更加充分,是得最终可以产生承载性能强、更耐腐蚀的地基。最后,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砂石桩法,它的主要操作过程就是要对土质较软的地基进行水压冲击等手段让它上面出现孔洞,之后再孔洞上放入砂石等,形成一种强度更强的密实型地基,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可液化性土质地基中。
4 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新技术
4.1 DDC灰土挤密技术
DDC灰土挤密技术是利用孔内深层强夯处理技术,在螺旋钻机的帮助下将灰土采用分层注入的方式注入孔中,起到夯实孔隙的作用。在夯击成桩时,还需要反复锤击桩基,起到扩大桩径的作用,使其与桩间的土体形成复合地基。DDC灰土挤密技术在湿陷性地基土中的应用相对广泛,可以有效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从而降低地基土的变形,对地基土承载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注意的是,DDC灰土挤密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有明显的效果,但在非黄土地区效果不佳。需要根据建筑场地的土壤性质,确定施工工艺。
4.2 IFCO强制固结法
IFCO强制固结法可以快速提高建筑施工中地基的固结率。排水系统和压力系统可有效地加固。建筑施工中的砂墙可作为排水系统,可加快地基固结和加固的速度,扩大建筑物的排水渠道。IFCO强制固结法的压力系统可以利用真空压力来缩短截流时间,增强建筑工程的地基质量。IFCO强制固结法最重要的特点是加快地基加固和加固的速度,缩短建筑地基的施工时间,降低地基处理成本,提高地基施工质量。
4.3粉煤灰吹填法
粉煤灰有着较强的透水性,在吹填地基时,就可以利用粉煤灰来进行。应用粉煤灰吹填法,不仅可以让吹填土的固结时间缩短,还可以缩短填土的工期,费用也可以得到降低。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比例来进行淤泥和粉煤灰的吹填,这样可以促使均匀性得到保证,对土的固结性质进行改善,不仅可以让地基更加的牢固,还可以拓宽土地范围。
5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屋建筑施工的规模逐渐扩大,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是整个建筑施工的关键环节,地基的稳定性关系到建筑质量和寿命的长短,因此,需要加强地基处理工作。工程施工人员需要加强对施工地地基的勘察和分析,根据地基所在地区的土层结构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以此夯实建筑基础,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因为地基原因对整个工程造成的影响,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任若骁.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6).
[2]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许博其,韩学江,唐雪.住宅与房地产.2017(03).
[3]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J].刘忠伟.住宅与房地产. 2018(31).
论文作者:袁鹏,方国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地基论文; 土层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碎石论文; 夯实论文; 技术论文; 房屋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