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深,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交通问题、城市洪涝等。而“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则有助于缓解上述问题,该理念对实现雨水的吸纳和利用,保证城市水资源的良性循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指出海绵城市工程建设原则,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以期给相关设计工作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道路;质量控制
引言
海绵城市建设能有效提升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的自然环境质量。因此,李克强总理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政府要加大统筹城市地上、地下的建设力度,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打造既有“面子”、更有“里子”的海绵城市。政府相关部门在构建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应重视城市道路系统化的设计工作,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理念的作用,保证城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城市的健康发展。
1海绵城市概述
所谓的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正常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切实考虑到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城市的实际排水工作能力,将该城市的实际拍摄能力以及蓄洪能力,纳入到城市建设实际的考虑范围之内,希望城市在回头看的过程中,能够像海绵那样,实现对城市水资源的管理能够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业废水,像海绵那样进行吸收,然后将这部分水消化排出 。
海绵城市理念对实际的长时间的工作,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首先需要相关的部门人员对当地的降水情况以及地下水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统筹规划多方面的因素,力求最终的建设方案合理有效;其次,海绵城市理念还要求,相关的工作不仅仅要考虑到城市排水的相关工作,还需要与其他的工作部门,如电力部门等协同合作,树立城市建设的总体观念,从而促进城市道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
2规划思路和原则
在实际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要根据标准的规划思路进行不同的规划方法。首先,分四步走,主要针对城市人口、车辆流量以及分布就行信息处理,对各个小区进行系统化控制,对所要求的道路格局进行综合管理;其次,利用城市路网规划中常用到的标注法,对典型的交通地点进行标注和绘制。可以通过运用几何线性对交通需求量进行综合分析,使具体的运行和路网系统之间能够稳定的相关联。 第一,在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综合分析管理需求和管理维度,从实际的规划设计出发,在保证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上,对城市道路的规划提供相应的管理措施。第二,要满足城市功能的实际需求。以城市人口流量以及车辆流量为基础,根据城市的通行要求,设计更加有利的公路规划绿色环境,提升城市整体设计需求和时效性。
3海绵城市工程建设原则
3.1生态优先原则
海绵城市设计是一种全新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主要是指城市在应对环境变化及洪涝等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较好的弹性。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城市水资源与环境问题,尤其是提高城市应对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因此,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充分发挥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对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有重要意义。
3.2统筹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系统性
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时,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还应实现对雨水的积存、净化和渗透,通过对传统给排水的补充,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作用,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的各个环节,以此提高海绵城市建设水平,推动城市的生态发展。
4海绵城市设计
4.1城市道路边坡支护
在对城市道路边坡防护中主要有冲刷防护和坡面防护两种主要方式,一些城市道路还运用了灰浆防护和植草被防护。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运用环保的生态护坡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逐渐占有重要的位置,如铺设草皮、植树以及植草在边坡支护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在石质边坡的过程中,施工较为繁琐,并且在开挖时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为了更好地保证城市的生态以及边坡的质量,在进行石质边坡设计时,应该认真分析岩层的性质,对边坡比进行精确的核算,将坡度进行适当的放缓,还可以进行挂喷土植草和方格网植草等方式增强支护,不建议运用抹面的方式。此外,在边坡坡脚用碎石铺设排水沟以达到雨水渗透和收集的目的。
4.2对道路排水系统进行合理设计
在借鉴雨水收集与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工作。包括以下几点:
4.2.1对绿化带系统进行全面设计。
为了提高路面排水系统的畅通性,应当制定绿化带的设计方案,明确相关高度,提高工作效率。如表1所示,绿化带的四周要高出中心0.5m左右,在路面积水之后,雨水会通过绿化带排出,更好地治理洪涝灾害问题,提高系统的渗水性能,在雨水排入绿化带之后,还能减少日常维护中灌溉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起到良好的使用作用。
4.2.2对排水沟进行全面设计。
设计者在设计排水沟系统期间,应当根据当地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情况,建立层次化设计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排水沟而言,应当将高度控制在路面高度的0.4m左右,提高积水的渗透效果,建立先进的污水管理机制,增强设计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起到良好的环境保护作用,有利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系统运行水平
4.3人行道透水铺装
为提高路面透水能力以及节能环保,本工程人行道采用透水结构,自上而下主要结构分别为:6 cm 透水砖(透水率不小于 2.5 mm/s)、3 cm 粗砂干拌、20 cm C20 无砂大孔混凝土、20 cm 级配碎石垫层、一层防渗土工布、素土夯实。
人行道透水铺装具有透水性,可以令雨雪后的路面不出现积水、打滑现象,增加了人们出行的安全保障。透水砖可利用空隙实现蓄养水源,温度升高时,砖下水分蒸发,吸收地表温度,起到了调节局部温湿、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透水铺装地面削减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相关研究表明对COD、BOD5、NH3- N、TP、TN、SS 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能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
4.4下沉式绿地设计方法
下沉式绿地具有的最明显的结构就是绿地高程大约低于附近硬化地面高程5至25厘米之间,在绿地中设置雨水溢流口,雨水口高程超出绿地高程的范围并且不能高于硬化地面高程。一般来讲,道路、广场以及停车场等附近区域均可以设置下沉式绿地,以此来汇集附近硬化地表形成的雨水径流,并且还能够对雨水径流进行截留与净化。除此之外,下沉式绿地还能够发挥出减少径流量、解决城市发生洪涝灾害问题以及增加土壤含水量的作用。
4.5路缘石与雨水口的设计措施
雨水收集与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我国海绵城市设计中的应用,具体为以下几点:第一,在路缘石设计工作中,应当建立作为道路边缘的排水系统,建立系统化的分析机制,达到保护河流与树木的目的,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设计之前,应当根据城市地理环境等对其进行处理,改善排水系统的建设机制,提高工作效果 。第二,在雨水口设计中,需要绕过河流,直接将排水口设计在绿化带中,提高渗透工作可控性与有效性,增强雨水滞留管理工作效果,提升雨水资源利用率,建立专门的工作机制,满足实际发展需求。
结语
随着城市化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需要生态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保持和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在不增加末端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打造一个表面布满吸水孔洞的海绵城市,保证在降水期间雨水被饱满吸收并排入水体,在需要时释放和利用水,这种思路是解决洪涝灾害和城市缺水两种状况并存的最好办法。通过分析城市年径流量去向及探讨低影响开发,结合某市政道路工程案例进行了海绵城市道路建设中路面建设的规划要求、城市综合径流系数、透水性铺装等问题的探究。
参考文献
[1]吴丹洁,詹圣泽,李友华,等.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1):79-97.
[2] 刘华先. 探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J]. 技术与市场. 2018(07)
[3]杜中华.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3):69-71+73.
论文作者:陈远宏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雨水论文; 城市道路论文; 透水论文; 理念论文; 绿化带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7期论文;